【人物名片】
邱蓉芬,太仓市沙溪镇东市社区居民。10年来,她担任由听障人士组成的阳光乐园舞蹈队的指导老师,主动学习手语增进交流,成为舞蹈队员的贴心朋友,带领团队参加各类比赛和慰问演出130多场,曾获苏州市残联舞蹈比赛第一名、苏州市优秀助残志愿者等荣誉。
从“一张白纸”开始,邱蓉芬和阳光乐园舞蹈队队员共同成长,将舞蹈之美带入“无声世界”,让这群特殊的舞者有了踏进社会的勇气和自信。
起舞:从陌生到默契
十年前,沙溪镇计划成立一支面向听障人士的舞蹈队。在确定指导老师的时候,邱蓉芬是大家一致推荐的人选。
邱蓉芬在退休前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幼儿园老师。爱好文体活动的她,退休之后依然在社区广场上教广场舞、木兰拳,是居民们熟悉的热心人。“和幼儿园小朋友一样,这些队员也像一张白纸。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你肯定没问题的。”在大家的鼓励下,邱蓉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担任新成立的阳光乐园舞蹈队的指导老师。
毫无基础的舞蹈队队员和不会手语的指导老师,开始了属于她们的“共舞”。从简单的广场舞《亲亲茉莉花》开始教起,在最初的排练中,邱蓉芬只能通过眼神、比画或者写字来和队员沟通。在教授踮脚、跳跃等舞蹈基本功的同时,邱蓉芬也认真地向队员们学习手语基本动作,还主动参加手语辅导班,与大家增进交流。
舞蹈队成立4个月之后,迎来了首次登台表演。队员在候场时,邱蓉芬的心跳得厉害。“要听我的指挥,跟着我不许走开。”她用手语和队员提出要求,就像在幼儿园带一群小朋友那样。登台,起舞,整齐的队列和舞姿赢得阵阵掌声。表演结束之后,队员们的家属把邱蓉芬围住了,家属们拉着邱蓉芬的手热情地道谢。“当时我有些不知所措,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那份喜悦。”邱蓉芬说,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普通人在生活中很难真正共情。通过一次次的摸索和磨合,她与队员们越来越默契,对于她们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邱蓉芬在演出中为团队领舞。
绽放:无声的美丽融入舞步
“教她们跳舞的时候,我有的时候要一脑四用——眼睛观察有没有偏台,耳朵听好音乐,手指挥节奏,脑子里还要想动作。”邱蓉芬探索出这套教学方式,花费了不少工夫。
无法通过音乐感知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手势来传递节奏。练习中,邱蓉芬一只手数数、一只手做动作。“1234,5678,要提前一两秒向他们发出指示。每一次舞蹈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次碰到的困难也不一样。”团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往往要花费1个月的时间,将其中的节奏排练到位,更要付出超越常人数十倍的努力。
在做舞蹈老师的同时,邱蓉芬还在太仓市老年大学教沪剧,社区广场上的广场舞和木兰拳教学也没有放下。2018年,忙碌于教学工作的她突发脑梗,造成右手和右脚无力,所幸治疗及时,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多耽误一会儿,手脚就不能动了。”听到医生的话,邱蓉芬哭着说:“我还有课呢。”医生说:“你命都不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身体状态稳定下来,邱蓉芬又开始忙活舞蹈团的事,“怎么都舍不得放下,我跟她们是分不开的。大家已经像是家人一样。”
一次演出活动中,邱蓉芬故意让报幕者不要透露团队的情况,待演出结束后,队员赵雅慧作为团队代表,在台上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我们爱艺术,爱舞蹈。我们要把最美的舞姿展示给大家。听不见幸福的节奏,说不出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将无声的美丽带给更多人,舞出人生的精彩。”
邱蓉芬在为队员们讲解舞蹈动作。 受访者供图
坚守:照亮精彩人生路
在练习跳舞之前,阳光乐园舞蹈队的队员们大多在镇上的工厂上班,每天往返于工厂和家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周围发生什么新鲜事,她们很少有机会参与,除了与家人有一些简单的交流外,和外面的世界几乎是阻断的。”第一次在舞蹈排练室,当看到她们清澈却带有一丝自卑的眼神时,邱蓉芬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这支队伍带好。如今,团队多次在苏州、太仓的各类文艺演出中获得优异成绩,还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和敬老院等进行慰问演出。“每次演出结束以后,我都会跷起两个大拇指,给队员们表扬。”一次次的演出中,队员们虽然听不到热烈的掌声,但她们能体会被认可的喜悦,对邱蓉芬的眼神里充满着感激和依恋。
一年又一年,邱蓉芬熟悉了每个队员的家庭情况,见证彼此的成长和生活的变化。10年过去了,舞蹈队的人数从6人增加至9人。有的队员,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的队员,从母亲变成了外婆。镇上的人在路上看到舞蹈队的队员,都会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大家有了被社会接纳的感觉。”舞蹈点亮了心中的那盏明灯,大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有了融入社会的自信。
“她们的世界本是单调、灰暗的,而舞蹈就像一束光,照亮她们的人生,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邱蓉芬说,虽然自己的精力不如以前,但还会继续坚守这份“以爱传音”的事业。
(记者 陆飞龙)
上一篇:足尖上的“苏芭传奇”
下一篇:苏州企业编舞选芭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