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人说到年龄,经常用到一个词,叫“空龄”。什么是假年龄?虚岁是一种相对于实际年龄(现在统称为全岁)的记忆方法。顾名思义,“虚”就是假的,“实”就是真的。虚龄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以年为单位,是一种舍小求大的近似方法。一个人出生的年份记为一年,然后每逢春节加一年。与现代不同,在古代,虚岁是记忆年龄的唯一方式。所谓年龄是指虚岁,没有满岁和虚岁的概念。
虚构的年份没有零起点,也没有办法记住一个人特别生日的年龄。按照民间习俗,对于刚出生的婴儿,人们在一百天前才以天为单位计算其大小,过了百天后,人们不再以天数或月数计算年龄,而是以天数计算年龄。年。从理论上讲,一个人从出生算起1年算一个人,然后又长1岁。例如,1990年3月15日出生的人,1991年除夕前算1岁,春节到时算2岁。这样,从2000年春节到3月15日,一个人的实岁算9岁,虚岁算11岁,相差2岁。
现代很多年轻人不明白这一点,经常有年轻人问什么是假年龄。常有几种误解:有人认为它是中国“差不多”概念的产物。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凡事“差不多”到“差不多”为止。说到年龄,只能估计,不能准确。计算单位是年,不是月日。有人认为,这是国人“占便宜”心态造成的结果。谁不想多活几年?说起假年纪,满足了人们求长生不老的心理,人人都爱听。
也有人认为这是生命起点计算的不同,现代人以出生为起点,而古代人以妊娠为起点计算寿命,因为一个人出生时,他已经在妈妈体内“存在”了10个月。这当然是有问题的:出生不到一个月的孩子能算半岁吗?假设一个人出生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么他出生时是1岁。如果今年有闰月,到腊月他就有12个月了。有1年了?过年不需要再加一年吗?1年不比3年长吗?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恐怕都只是猜测或推论,并无史料记载。
为什么会有假年龄?
中国古代并没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生日”这个概念,最接近“生日”意思的词是“生辰”、“生日”。birth和birth的概念和birthday不完全一样。生辰以日为最小单位,是昼夜24小时的一天,生、出生以时(刻)为最小单位,古人划分一天中的时间。有十二时辰,代表十二地支,称为十二时辰。在中国古代的生日观念中,日期只是记录出生时间的一个元素。当我们谈论生日时,我们只谈论月份和日子,而不是一年或特定时刻。
十二生肖与生日密切相关。十二生肖是中国古代创造的十二种动物形象所代表的一种记录人出生年份的方法。研究证明生肖是按干支年表制作的,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以生肖作为地支的象征。那年出生的人,有与当年地支有关的生肖,所以用十二种生肖来记录每个人的年、日、性别,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血统。我们注意到这种记年法有一些特点:首先,它是以年为单位的。对应生肖,不分月、日、时;第二,没有自由空间,没有零的概念。不管你的生命在一年中占据多少时间,哪怕只是一天,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生肖,虚岁是这种记忆年龄方法的结果。
虚岁在历史上出现的原因——征税
在户籍制度建立之前,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报告自己的确切年龄。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人能回答出真正的年龄,只能从衣着的大小、技能和能从事的工作来说明。事实上,在大众文化水平普遍极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记住自己的确切年龄。
老年化的出现,实际上是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加强,更容易榨取资源。中国人虚岁得益于战国时期实行军事集权的秦国,在公元前375年建立了户籍制度。公元前231年,他们开始登记自己国家的所有人民的年龄。最主要有两个目的——税收和招聘。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有中央政府,就有税收。在自然经济下,税收直接体现在食物和劳力上,如何控制人民是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从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岭南蜀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颁布《户籍法》,政府户籍和档案只记载年份或人们的出生年龄,而不是出生的月份和日期。
所以,按照这种计算年数的方法,即使你是年末日出生的,和同年初日出生的人在年龄上也没有区别。即使你们的实际年龄相差将近一整年。
“你今年多大?”
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很容易回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可能会有更多的答案。因为在中国有他们虚岁和fullage(实际年龄)两种计算方法和使用虚岁界限非常模糊。所以对于同一个人,他的年龄可以有三个不同的数字。
例如,一个2000年出生的人,根据虚岁按照推算,2022年春节后他应该23岁;但是,按照国际通用年龄计算,在他生日到来之前,他应该是21岁;当然也有人用第三种计算方法,即2022年减去2000年的平均年龄就是22岁。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的计算方式给了中国人最多两年的回旋余地。两年可以是小学和初中的差距,也可以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差距,甚至可以是中年和老年的差距。这包括重大的生活问题,例如福利、上学日期和就业。因此,在不同的官方系统中,虚岁已经没有存在的地方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着于将法定年龄增加两岁。
中国八字
另外,不同于现在中国纪年的混乱,在只有一种年数的古代,虚岁它必须是相对准确的。因为它也包括法律责任,所以当法律规定涉及到年龄限制时(比如旧法规定70岁以上的人可以免除死刑),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那它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虚岁是古代计算岁月的唯一方法,既对应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又比较准确,所以沿用至今。
当然,西方“一岁”的计算年龄的方法传入中国后,虚岁问题开始出现。
虚岁不足之处
近代,一年生植物(真一年生植物)开始传入中国。一年是计算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出生时基数为零,所以也可以计算尾数,例如三年零两个月,七年半等)。两者相比较,满龄算的是流逝的时间长度,虚岁计算是它经过的年份序列。
不同于阴历和阳历的平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虚岁很快就与第一年不相容了。
在社交互动中,两个人使用不同的年龄计算方法会发现很难区分谁大谁小,这会影响他们对彼此的称呼。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很讲究年龄,如果再大两岁,很可能会被迫或厌恶结婚,或者已经从少男少女变成了大叔大妈。毕竟,二十八岁和三十岁相当于两个“年龄”。
在医学领域,以儿童的成长阶段为例。两岁的孩子应该知道“跳”这个词,三岁的孩子可以评价“左”和“右”。然而,在虚岁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春节前夕出生的孩子,几天就能满2岁,他有2岁的能力吗?显然不可能。而且,说到虚岁这也违背了中国民间的一些古老传统,比如至今仍在流行的满月、百日等新生儿纪念仪式,就让人“着急”虚岁已经有些过时了。
更何况在新冠肆虐的年代,接种新冠疫苗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不久前,在韩国社会上使用不同的年龄计算方法在韩国造成了“持续的混乱”和“不必要的社会和经济成本”,而最新出台的年龄计算法似乎得到了韩国年轻人的广泛支持。
在中国,虚岁这种古老的计算年限的方法在官方系统中早已失去价值。只是在民间,好象北方人多于南方人,老人多于年轻人。这样一来,可以预见,多年后,虚岁它可能仍然存在于人类生活中,但语境可能仅限于人类对自己年龄的嘲讽:我五十八岁,虚岁六十岁,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