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东方为什么退费?
杭州新东方遭网红举报全面停课,网友:希望恢复高中生补课!杭州市教育局回应了。这是一则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新闻。据报道,一位自称“铁头惩恶扬善”的网红,以打假为名,多次到杭州新东方的学习中心,质疑其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并拨打110报警,要求退还家长补课费用,取缔补课行为,对该公司行政罚款。8月10日,杭州新东方工作人员表示,全部校区均已从7日下午起接教育部门要求关停,暂不清楚复课时间。另据澎湃新闻10日报道,浙江新东方热线称目前杭州校区停课,若未能复课将退费。
杭州新东方之所以退费,主要是受到了国家“双减”政策的影响。“双减”政策是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于2021年7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政策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根据该政策的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得提前招生或者变相招生;不得违规组织或者参与中小学招生考试等。
杭州新东方作为一家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显然违反了“双减”政策的规定。因此,在接到教育部门的通知后,杭州新东方只能选择停课,并承诺若未能复课将退费。这也是对“双减”政策的尊重和执行。
“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一场改革风暴。该政策对教培行业提出了严格的监管要求,限制了其发展空间和盈利模式,迫使其进行转型或退出。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校外培训机构约13.6万家,比2020年底减少了74.3%;全国共有校外培训从业人员约150万人,比2020年底减少了50%;全国共有校外培训学生约3300万人,比2020年底减少了46.7%。这些数据说明,教培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牌和重塑。
“双减”政策对教培行业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该政策打击了教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教培机构倒闭、裁员、退费,给教培企业、从业人员、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损失。积极的一面是,该政策规范了教培行业的秩序,遏制了教培行业的乱象,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促进了教育公平和质量,推动了教培行业的转型和升级。
教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双减”政策下,教培行业的现状是分化和调整。一方面,学科类培训受到严重打击,市场规模大幅缩水,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非学科类培训受到政策鼓励,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整体达到20560亿元。其中素质教育所占比重最高,2020年素质教育整体营收达到4523亿元,占整体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的22%;其次是职业培训,实现营业收入3701亿元,占2020年教育培训行业的18%。
“双减”政策下,教培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智能化。一方面,教培行业将向多个细分领域拓展,如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课后服务、教育硬件等。这些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也符合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教培行业将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运营效率、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水平。这些技术手段将为教育内容、形式、模式等方面带来创新和变革。
教培行业的转型路径有哪些?
“双减”政策下,教培行业面临着转型或退出的抉择。对于那些依赖于学科类培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机构来说,转型是唯一出路。而转型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转型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以应试为导向,不与学校教育冲突,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素质教育涵盖了艺术、体育、科技、语言、人文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一些原本以学科类培训为主的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转型为提供素质教育的机构,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编程等。
转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目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职业教育不仅针对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也针对在职人员和社会人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职业教育涉及了工业、商业、服务、农业等多个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一些原本以学科类培训为主的机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转型为提供职业教育的机构,如会计、金融、管理、营销、设计等。
转型课后服务。课后服务是指在学校课程结束后,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有益的活动和服务的机构或项目。课后服务不是简单地延长学校时间,也不是重复学校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支持、引导和启发。课后服务包括了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补充性。一些原本以学科类培训为主的机构,可以根据学校和家庭的需求和期望,转型为提供课后服务的机构,如作业帮助、阅读俱乐部、科学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