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拦我,让我City walk一下(别名遛弯儿)
这里是《人物》的「见好」栏目,本期「见好」的主题是——「我私藏的City walk路线」。
这个酷烈的夏天,City walk (都市漫步)一举成名。有人说是因为它给「遛弯儿」和「轧马路」起了个新式洋名儿,有人说是因为它给以飞盘、露营为首的短命都市风潮来了个消费降级。但也或许,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让疲惫的都市人得以重新打量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大街小巷——水泥路、玻璃墙,寥寥无几的绿地、中英夹杂的招牌,这些只属于城市的元素,也值得每一个行人去探索——它是对被限定的生活节奏的微小反抗。
在大家交出的答卷里,除了超一线里公认的「City walk优等生」上海所提供的与潮流零距离的完美想象,还有川渝烟火、姑苏云雨,亚热带海港的风情、百年古城的遗韵。
City walk,看似面目雷同,实则千城千面。
策划、文|时雨
编辑|姚璐
上海
@凯西
永嘉路——襄阳南路——永康路——嘉善路——复兴中路——襄阳南路——环贸
自从安福路蹿红、变得过于拥挤之后,襄阳南路地段就成了我City walk最爱的地方。它相较安福路人流量小,但店铺密度又比湖南路高。一路上,特色咖啡店、Brunch店、好吃的小餐馆、中古店、进口超市应有尽有,街拍玩乐两相宜,堪称「扫街之王」。
永嘉路和太原路的路口,有一座被爬山虎覆盖的神秘建筑,在绿意掩映下,如同森严古堡。虽然身份不明,但它是我的秘密出片地。沿着高高的台阶走到木门前,拍出的照片就是「回家的在逃公主」本人。
路口的绿色「城堡」
永嘉路上的Cityboring咖啡店最近在与上海译文合办「村上春树」主题店铺,去店里点杯冰咖啡,吃块小蛋糕,可以算作是高温下的漫步的pre work。襄阳南路上,杨梅市场Bistro热度很高,菜单也时常更新。它既是台式小吃店,也是小酒馆,春夏秋三季坐在三层露台,无论吃饭喝酒,都非常惬意。
杨梅市场Bistro
襄阳南路临近永康路的路段,咖啡店的出镜频率越来越高,「三步一Brunch,五步一咖啡」绝不是浪得虚名。在踏入永康路前的拐角,还有两家值得打卡的小店,PPT Coffee和Ville de Cream冰淇淋。
向右拐过永康路路口,前面就是流量区了。《爱情神话》上映的那个冬天,摩肩接踵的人流、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宠物狗们与长长短短的摄像头在整条永康路涌动。网红区活泛热络,路上店铺更迭很快,但熊爪咖啡、舔勺!SPOOOON等小店常开不败。
复兴中路的禅林食品,是我冬日的必打卡地。在寒风中钻进店里,来一杯仅售10元的热红酒,浑身都会暖起来。喝完也可以带些老板配好的调料包和便宜红酒回家,圣诞时自己复刻同款。
禅林的便宜红酒和调料包
从复兴中路走回襄阳南路,向前走到环贸iAPM的路口,可以去小团圆糖水铺来点儿甜。再往前走,穿过淮海国际豪生酒店停车场的入口,背后就是别具一格的blooom水烟铺,也是我这条路线的终点站。
blooom水烟铺
襄阳南路沿途,满是每个上海居民区都会有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虽然已经提名了这么多,仍然没有穷尽我喜欢的全部。在午后叫上朋友一起,两个人边走边拍、边吃边逛,这才是Citywalk的真谛啊!
永康路街景
北京
@时雨
阜成门——鲁迅博物馆——白塔寺——地质博物馆——西什库教堂——北海公园
我真的在北京四十度的夏日正午去逛过西四。
坐一小时地铁到阜成门。出了地铁站,老旧的二号线给你一个没有空调和电梯的顺畅过渡,在上行台阶尽头,仿佛化了形的热浪顺着马路牙子扑面而来。明晃晃的太阳底下,外卖骑手都缩在商城墙边抽烟,我一人在舞台中央艰难跋涉。
西四的胡同儿
从阜成门到西四东头,一条贯通东西的大街,连着好些还算宽敞的胡同。胡同里藏着鲁迅博物馆、西什库教堂,胡同外是连排的小店,或者出售糖葫芦、老酸奶,或者挂着外贸零售的简陋招牌。白塔寺和地质博物馆则杵在路边,无需刻意寻找,顺着走就能看到。
西四这一路有不少寺庙宗祠。除了白塔寺,还有历代帝王庙、广济寺,包括鲁博和地博在内,都是下午三四点就关门。所以常常是在正午,我撑着伞从树荫下走过,一个挨着一个地踩进去。
街边的老木头椅子
最爱逛的鲁迅博物馆是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儿,西北角是鲁迅故居。中央的展厅里,按阶段陈列着资料和旧物:「我以我血荐轩辕」「但见奔星劲有声」「人立而后凡事举」「文章得失不由天」「渡尽劫波兄弟在」「故乡黯黯锁玄云」「从兹绝绪言」……我深觉自己是个无聊的人,很喜欢一句一句地念指引诗的英文翻译,一行一行地读手稿,在肚子里对鲁迅的曾用笔名评头论足。偶尔想起少年时读不懂鲁迅,成年后只觉得见字如面,又不胜唏嘘。
鲁迅故居
在两个博物馆里读读资料,看看漂亮石头,时间很快就过了。等日头不毒了,去西什库教堂。楼宇自然不能和挤满雕塑花纹的欧洲老古董们相比,但胜在干净敞亮,是北方老城里一抹富有异国情调的亮色。黄昏里虽然站满了人,依然有种静默的气质。从教堂出来,过个红绿灯,看到北平图书馆旧址了,就能摸着北海公园西门,可以转进去看日落。
西什库教堂
西四很少人流如织,街面上某些朱漆雕花的门窗,既不鲜亮、也不体面,掉皮积灰的,颇有些破落户的味道,可偏偏让人觉得心里安静。我偏爱这份安静,连带着关在天地笼子里接受炙烤这份罪,也觉得有种暖烘烘的平和。
北海公园乘凉的人
广州
@小王
沙面—沿江西路—海珠广场
大三下学期,好不容易疫情放开了,我真的很想抓住大学最后那段空闲时光,好好了解一下广州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会出去玩。由于很难约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干脆自己出门。
这条路线尤其适合独自在傍晚前去。
在这条线上,可以看到近代广州的变迁。沙面颇具异国风情,而沿江西路的粤海关、邮政博物馆、南方大厦、爱群大厦则各有特色。
夕阳沉没、晚云散逸的时候,可以登上人民桥,拍下绚烂的霞光。等到云霞散去,建筑的灯又会亮起,美丽的珠江夜景紧随而来。到了海珠广场,还可以登上星寰广场七层的露台,俯瞰城市夜景全貌。
找一个周五的傍晚,吃完饭后沿线悠游地漫步。暖风轻拂,美景怡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这条路线是我独自探索广州的起点。在此之后,我还在这座城市走了更多的路,看了更多的风景。那种漫无目的又无所顾虑的行走,让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自由。在了解广州的过程中,我好像也更了解自己了。
香港
@韩小愿
铜锣湾——湾仔海滨——中西区海滨——坚尼地城
沿着港岛的海边行走,对面就是维多利亚港。途中可以看到海滨花园的星光大道、颇具盛名的M+博物馆。叮叮车与双层巴士来来去去,摩天轮上仿佛盛放了万家灯火。
夏日的夜晚,每当我在拂面的海风中戴上耳机,调出喜欢的音乐,看着仿佛近在咫尺的中环摩天轮和对岸的星光大道在眼前交错闪烁,都觉得幸福得无法言喻。
我无法形容沿途景观的美好,只能说它们真的「非常非常漂亮」。对岸就是香港的心脏,你可以在这黄金般的夜晚里摸到城市的脉动,更幸运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在这里白嫖到演唱会 :)
我把这夏夜的幸福分享给你,祝你也被海风安慰。
武汉
@呆呆觉
胜利街公路商店——酩酊酒馆——三重门酒馆
我一直很骄傲地把私藏的这条City walk路线称之为「Drunk walk」(醉鬼漫步),因为这是一条纯纯的喝酒路线,串联了三家我觉得很不错的酒吧。后来才知道,原来串场子喝酒有个正儿八经的洋名,叫「Bar hopping」。不过,「酒过三巡」,也确实差不多该成醉鬼了吧!
我和朋友们的很多轧马路都发生在去喝酒的路上,以及喝完酒回家的路上。
在街道口读书的时候,常常从武大附近的酒吧一路走到武汉理工对面的酒馆。那条路是武汉二环线,春天街边有蔷薇盛放。我们想起泰戈尔《飞鸟集》里那句「尽管走过去,不必为了采集花朵而徘徊,因为美丽的花儿会一路开放」,戏称喝了酒就是这样,仿佛沿街的花儿都在随自己的脚步而开,所以把酒后轧马路称为「走花路」。
二环线的花路
后来我实习了,喝酒的地方也从街道口转移到了汉口,发掘了新的酒馆和新的「花路」。
临近毕业的那个夏天,因为不确定的未来和糟糕的人际关系临近崩溃,找朋友借酒浇愁、大倒苦水。那时这附近是时髦新潮的「一元路」街区,许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坐在路边喝酒、拍照、玩滑板,排队吃汉堡。我们从一个酒吧出来,一边散步、一边寻找下一个转场的地方,就这样在青春洋溢的人群里慢慢告别了自己最后的青春岁月。
后来,每次有朋友来武汉玩,我都带他们去走这条「drunk walk」。这条路上于是留下了我和五波不同朋友的足迹。
在已打烊的火锅店里和朋友们拍的合照
朋友们来找我的原因各异:有人要去香港继续读书,有人刚从北京裸辞,有人来看台湾乐队的演出。但吃完小龙虾后,我们「照例」要来这里散步。店内小酌,走走停停,大概能从晚上九点多,一直走到第二天凌晨。
夏天的夜晚,路上安静得只有风的声音。路过荒废的「月子医院」,大家就聊起医院里的灵异事件;路过新盖的楼盘和商圈,便说起最近的房价;看到废楼就聊拆迁,看到有人气的火锅店就聊吃饭……一路走过,从啤酒喝到威士忌,酒精在夜风里逐渐上头,说出口的话也越来越不着调,逐渐从考公、考编、生活近况这种凡尘琐事,上升到性和哲学这样玄妙飘忽的东西了。
路上的夜宵摊
最近,曾经在街头陪我买醉、安慰我的朋友也要毕业了。我们约了两年前音乐节结束后就一直没见面的朋友一起轧马路。三人一见面就调侃彼此说脸都垮了,该去做热玛吉了。可再踏上这条路,不由感慨现在的大环境虽然不算好,但这里的「环境」却一直都很好。
再回头看,那些即兴发挥的口水话也许都随着酒精挥发,随着夜风散逸了。可是这条路却见证了我们的失意时刻,留存了岁月在我们身上的刻痕。
冬天路上拿着气球的行人
成都
@葭月十九夜
天府广场——人民公园——宽窄巷子——文殊院——营门口
这条City walk路线始于我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漫步。
高三寒假,我非常迷惘,因为不知道自己会去向何方。虽然向来不太爱学习,却还是被朋友「拿」到成都图书馆,结果没学几分钟就坐不住了。好不容易熬到饭点,朋友拿我没办法:「干脆带你去吃好吃的凉粉锅盔吧」,于是我们就这样从天府广场一路走到了文殊院。
听起来很无聊的一次经历,可对我来说却弥足珍贵。那是高三的我唯一一次忘记了必刷题,挣扎出略显沉重的学习氛围,不去考虑拼搏的重量,也不去思索未知的未来,而是恣意地、松弛地,就这样单纯为了「好吃的凉粉锅盔」而和朋友在一起走走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