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发展: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唐芊尔
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844万人,较2012年的1462万人增长26%。
2010年启动实施“国培计划”,12年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亿元,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800万人次。
每年毕业季,越来越多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选择成为一名教师。
站在讲台,是一种享受和责任。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844万人,这支庞大的教师队伍有力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1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显著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发展专业化不断增强、教师待遇保障持续优化,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教学科研等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这份职业,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1、构建多层面、多环节、多主体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
教育者先受教育,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
先做“学生”、再上“讲台”,走出“学校”、走进“车间”……一系列的入职培训之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薛佳佳走上了讲台。
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正在推进。在高校,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达到一定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并上岗任教。
对北京化工大学的青年学者而言,“红色引擎”工程已成为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发展职业生涯的“加速引擎”: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既涵养扎实学识、也培养工程思维,既做好教书育人、也投身科研实践。
陕西省级教学能手、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教师王晓君(中)带领学生在巴山珍稀植物园开展实践活动。新华社发
江苏省常州市“四有”好老师团队教师和学生交流。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提供
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十项准则”),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和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陆续印发,直指教师师德师风问题,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划定教师职业行为底线,构建起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师德师风再次作为教师第一标准被着重强调,提出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等具体举措。
学为人师,教化从容;行为世范,砥砺无穷。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完善。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江苏省常州市荆川小学教师陈昭祺认为,师德,不是凭空拔起的一座高峰,而是一条漫漫无涯的通幽小路。在教学中,谦卑进取,平等待生,保持专业本身的“敏感度”和“成就感”;在生活中,爱生护生,润泽童心,让爱渗透在一言一行之中。一批这样的新时代教师就出现在自己身边——他们勤勉奋进,立志高远,只想成为更优秀的老师;他们披星戴月,默默无闻,只愿推动素质教育持续发展;他们慎独自持,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用青春谱写有生命的“教科书”。
2、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国家的希望。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为新时代教育和教师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时代强音。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格局,实现了由“本科、专科、中师”三级师范体系向“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级师范体系的跃升,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得以建立。
持续为基础教育注入优质师资。全国28个省份实施地方师范生公费教育,每年有5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中小学任教。
提升教师能力素质。2010年实施“国培计划”,12年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00亿元,培训教师校长超过1800万人次。全面推进高校教师能力建设。落实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的教学制度,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传承“教育报国”。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教师秦京锋自师范毕业后就留在家乡从教。在他的书柜玻璃门上,镌刻着一副对联:治学之理重在严谨,为师之道贵在爱生。这是秦京锋1984年从山西离石师范毕业时,老校长武尚魁送给他的寄语。一晃,秦京锋已有30多年教龄了。如今,他依旧坚守在教学一线。
翻阅学生的硕士论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孟琢愈发“观其弟子欢欣鼓舞”。而在学生们的记忆中,“老师以渊博的学识相约,而我们怀着求知的诚心去赴约,每一次都弥足珍贵。”孟琢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领衔的“古代汉语教师团队”成员,这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只要一想起王宁老师书房那扇亮着灯的窗,就能让我疲惫的身躯重新注满力量。”孟琢说。
作为章黄学派当代的重要传承人,从训诂学泰斗陆宗达先生到王宁,再到现在团队内的青年教师们,他们对古代汉语学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在延续。在这个团队里,教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奖杯,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古汉语“绝学”转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在年轻学子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一声“先生”,是青年教师对团队带头人的尊称,也是青年教师的志向。
人们看到更多教师前行的模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
“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时代楷模”李保国、黄大年、钟扬、陈立群……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当代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感动中国的光辉榜样。
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秦京锋告诉记者,近十年来,越来越多毕业生主动选择到地处山区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任教,不少是外县市,甚至还有外省的。近年,县里颁布了16条利好教师的政策,提高绩效工资、免费乘坐公交、就医绿色窗口……受益于这些政策的临县三中教师陈建珍表示:“能当一名老师,做着热爱的工作,我十分满足。”
丁文敏,一位扎根乡村的江苏省正高级教师。她感受到了国家政策利好,“每月乡村教师补贴不仅仅是一份看得见的实惠,更是国家想‘留住乡村教师,振兴乡村教育’的一份诚意十足的行动支持”。她,心怀感恩,一路奋进努力成长为优秀教师。
何以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切实保障教师待遇。督促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发放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推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高校教师评价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完善科研评价导向,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弊端。
深化教师职称和岗位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给予倾斜,破除教师晋升“天花板”。
推动中小学教师减负改革。为教师营造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良好环境。盘活用好现有事业编制资源,优先满足中小学教育需要。
直面短板、定向施策,一系列制度设计、改革举措正日益使教师这一立教之本更加稳固、兴教之源愈加丰盈。
生逢盛世,当肩负重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乐育书院2021级英语(优师计划)专业李若雨描绘着自己的未来:“希望回到家乡,在未来的一线教学中,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自己有关教育教学的创新想法带到脱贫县的学校中去,从而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带动当地的教育更进一步。”
谈起不久前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丁文敏再次感受到了乡村教育、乡村教师迎来了专业发展的春天。她更加关注计划里提到的,实施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未来,一大批青年教师将会受益于此,更加蓬勃成长。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我是一个幸运的人。现在我成了一名老师,更要让遇到我的学生也感到幸运。”陈建珍坚定地说。
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教师的光荣使命,广大教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2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