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是关东演剧学派的代表。那么,关东演剧学派艺术根源是什么?近年来,关东演剧学派又有什么新的发展和作品呢?
近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第三届戏剧艺术大师班正式开班授课。课堂上,三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老一辈艺术家向青年演员们讲授了关东演剧学派的精髓,希望青年演员们将关东演剧学派发扬光大。
姚居德在辽艺第三届戏剧艺术大师班授课。李浩摄
讲述关东演剧学派的根源
每每提起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很多观众都会说,“人人都是演技派,小配角都是老戏骨。”
舞台上呈现的精彩表演,背后是关东演剧学派的艺术理论支持。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4年,原名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多年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先后上演过200余个剧目,在全国性文艺汇演中获得演出奖、导演奖、演员梅花奖、振兴话剧演员奖、金狮奖等众多奖项,涌现出李默然、王秋颖、陈颖、刘文治和宋国锋等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
开班课上,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佟春光向学员们授课交流。佟春光说:
辽宁人艺、辽宁儿艺是有着延安鲁艺红色血脉的国内大型专业艺术团体,一批又一批造诣深、影响大的艺术家脱颖而出。坚定文化自信,与时代人民同行,可以说,辽艺的关东演剧学派植根于火热的东北文化土壤,由几代老艺术家共同开创、继承和创新,弘扬关东演剧学派是每一位辽艺人的职责和使命。现如今剧院已成为集话剧、儿童剧、电声晚会创作演出,译制配音、影视拍摄制作,以及艺术教育等为一体的国内大型专业艺术团体。本届戏剧艺术大师班以讲座实践、观摩交流相结合,意在传承辽艺的关东演剧学派,全面提高剧院青年演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
一个眼神至少要有二十种含义
从今年10月1日开始,辽宁省启动了首届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演出季“大河之澜”。辽宁人艺推出的沈阳老北市抗战三部曲——话剧《祖传秘方》《开炉》《天算》首次连续演出。
“沈阳老北市抗战三部曲是以沈阳民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战为主题,以敌我双方的斗争为主线,故事发生地都是沈阳老北市,舞台呈现均为沈阳地域风貌,戏剧表演风格一脉相承,均体现关东演剧学派精髓。”佟春光对记者说,“但三部曲讲述故事的角度各不相同,聚焦的行业不同,主人公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戏剧行动线索不同、核心事件不同。能够连续创作同一地点、同一主题的三部不同作品,这背后是辽艺人强大的原创能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很多演员都是连续参加了三部戏的表演。”
对于基本功,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张玉春说:
我生长在辽西海边小城——兴城,1975年考入辽宁人艺,从艺三十多年,先后在20多部大型舞台及百部集影视剧中担纲主演,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艺术就是要为党和人民服务。基本功是我们的生命线,在排练中,我们甚至要求一个眼神至少要有二十种含义。
演员必须要走到田间地头
国家一级演员、辽艺知名配音演员姚居德曾经参加过《大决战》《三十八度线》《保卫延安》等红色电影的配音工作,他也是大师班的授课教师。
姚居德说:
关东演剧学派是以李默然为代表的辽艺老艺术家们,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将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表演流派与中国传统戏曲表演风格融合,在充分结合东北人民的审美观念、欣赏需求、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表演流派。这种表演风格要求演员在深刻体悟生活、广泛涉猎知识的基础之上,对戏剧人物进行充分探究,做到‘体验’与‘体现’相结合,在台词功夫到位的前提下辅以精确的形体设计,达到以‘真’来诠释‘美’,以‘美’来演绎‘真’的境界,让观众既于内在情感上得到强烈的震撼与共鸣,又可于外在视觉上获得明朗的直观审美体验。演员必须要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走到老百姓当中,没有生活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演员的。
三位老艺术家深入浅出的讲座,让在场的每一位青年演员感受强烈,收获颇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