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假快过完了,朋友圈里,晒孩子快乐暑假的热潮也接近了尾声。可晒娃的背后,很多家长却苦不堪言。昨天,在一个文友群里,有一位家长列出这个假期娃的消费:海外游学费用2.5万,夏令营花费6千,三个兴趣班8千,加上杂七杂八的开销,今天一算账,把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几万的消费,让群里的另一位宝妈惊叹不已。接着有人谈到十八线小城的现状,虽然少了海外游学的大手笔,各种兴趣班也是琳琅满目。我粗略看了一眼,即使在小地方,每个娃选择的兴趣班也有3-5个,费用也在6千-1万之间。
想起2017年暑假,“月薪3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言论引发热议,据说2019年,这一费用已经上升到9万,还有2018年著名的《6岁孩子每年花6万报兴趣班》视频,不得不承认,现在“养娃费钱”已经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给孩子报这么多班、花这么多钱真的有必要吗?这些家长又是怎么想的呢?
暑假兴趣班
为什么家长们对花钱买教育这么热衷?
第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对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家的孩子长大后能当艺术家,吃艺术饭;即便不能成名成家,让孩子多掌握一项技能,多一条与社会链接的途径,孩子会受益终生。
第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有的家长出于补偿自己童年没有条件发展特长的心理,认为现在日子富裕了,不能让孩子也像自己一样平庸下去;有的家长自己没有什么建树,希望孩子替自己弥补人生的遗憾,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三,过分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今兴趣班花样繁多,小孩子因为好奇心、攀比心,看到什么都想学,听说同学出国游学自己也要去。家长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只要不是贵得离谱,就会掏钱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
过分溺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第四,形势所迫。“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暑假”,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和跟风,看到别人为孩子投资,就认为自己的孩子落了后,出去大人孩子都没面子;有一些重点中小学在招生时有特长加分,家长让孩子上兴趣班希望通过培养特长,使孩子能享受这些优惠,上个好学校。
第五,卸责心理。有的家长担心现在自己不肯为孩子花钱,一旦成绩不好,将来没有好出路,孩子会埋怨父母。所以宁肯现在花钱去买教育,即使没有效果,至少孩子知道家长是舍得为他投入的。
总之,家长们对花钱买教育乐此不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孩子进行优势培养,期望孩子在某一方面脱颖而出,能对现在的学业或将来的工作能起到助推作用,帮助孩子尽快步入人生的快车道,成为家长期待的样子。
对孩子寄予厚望
家长对孩子优势培养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做父母的小时候没有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能实现当初的理想,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甚至有人刚结婚就为孩子预定了人生,“我以后一定让我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一定会成为舞蹈家”。
殊不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家长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学习起来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
误区二:不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盲目地砸钱
常常会听到一句话“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迎合孩子兴趣的培养往往事半功倍,忽视了孩子兴趣往往事倍功半。孩子还小,有一种“兴趣”是三分钟热度。孩子看了武侠剧想成大侠,家长就去给孩子报跆拳道班,孩子迷上了芭蕾,家长就去给孩子报舞蹈班。
可是,孩子自身真正的优势并不在这里,热度过去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家长因此也非常烦恼,常常硬逼着孩子继续去上兴趣班。这时候,家长应该放宽心态,好好地和孩子聊一聊,查找问题根源。如果只是怕辛苦,应该鼓励孩子坚持,培养孩子坚韧的品格;如果孩子真的没有兴趣不想学了,也不要硬逼着继续学。
不要硬逼着孩子继续学
误区三:兴趣班报的太多,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为孩子规划了详尽的培养方案,根本不在乎花钱多少。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课外班,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平时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周末和假期又全用来上课外班了。
孩子是离不开亲情呵护的,父母的陪伴,是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忽视亲子交流,孩子会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容易与家长在心理上产生隔阂。
此外,长期填鸭式学习,还容易使孩子疲劳和厌倦。结果是,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什么都不精。不如看看孩子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在这方面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误区四:人为地缩小了孩子的优势范围
有些家长对孩子优势的认识太过狭隘,认为优势就是围棋、音乐、舞蹈,认为上了这些兴趣班,提高了相应的能力就是培养了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孩子的优势培养是个庞大的工程,一个人可以有许许多多优势,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个心理学团队曾总结了3个优势清单,列举出人的118种优势。所以,如何评估和发展一个孩子的优势,决不是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那么简单的。
孩子的优势不是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那么简单
做到这三点,孩子的优势培养不花冤枉钱也能事半功倍
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莉·沃特斯在她的新书《优势教养》中,提出3种关键的优势教养策略。家长掌握了这3个策略,做好孩子的优势培养,不花冤枉钱也能事半功倍。
第一,思维模式管理
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这样的孩子肯努力,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力;而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则认为能力是天生的,这些孩子惧怕挑战、规避变化,往往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那么,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 赞美要言之有物,不要泛泛而谈地说“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勇敢”,表扬要具体化“你的字写得真认真”“你真有礼貌”“你拖得地真干净”。
◆ 批评具体行为,不要给孩子贴标签6。批评孩子不要说“你真笨”“你是傻瓜”“你是猪啊,屋里这么乱”之类的话,而要指出具体行为“你半个月都没有整理房间,屋里太乱了”“这道题不算难,仔细思考你肯定能做对”。
◆ 父母不断学习,孩子才会变化。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成长,当父母不断学习,不停止成长,孩子的思维模式才会不断成长,因为孩子不仅会听你怎么说,吸收你的说话方式,更重要的是吸收你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父母跟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可以带孩子多接触那些有助于他优势发展的人或环境,有目的性地报班或游学。如果孩子表现出艺术天份,可以多带他去博物馆或画廊,让他观看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让热爱数学的孩子参加数学训练营;让喜欢外语的孩子出国游学;给嗓音好喜欢唱歌的孩子报音乐培训班。
此外,还可以找老师或培训机构,以及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的人,让专业人员帮助分析如何发现和评估孩子的优势,怎样培养这些方面的优势。
第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练习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认为人的能力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通过学习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心理学认为,教育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一步步增加难度。
逐渐提高发球的难度
比如,父亲帮初学乒乓球受挫的孩子练习接球,父亲先发过去几个极容易的球,等孩子能全部接住,有了信心以后,再从距离和角度上逐渐提高球的难度。这样,孩子的接球水平在不自觉中迅速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练习,父亲扣过来的球孩子也能接住了。
需要强调的是,在针对“最近发展区”的练习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两点。
◆ 家长不要直接帮助孩子,只提供鼓励、建议、暗示、策略和技巧就可以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不需要家长包办,需要的是家长利用自身优势给他们明智的、慈爱的助推,让他们在内心深处知道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帮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要太远大,甚至可以只是孩子想改变的一个日常习惯。只要孩子向这个方向努力了,即使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也会有进步。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网”抖音(78787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