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纳入《教育部直属单位三评一竞赛保留项目清单》的赛项之一,是目前项目清单中唯一一项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对促进教学改革创新、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整理了河北金融学院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的两项优秀案例,供各院校教师学习、借鉴。
基于FASE模式的云空间智慧学习创新实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注重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相融合,契合了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满足了信息技术“原住民”00后大学生的期待。基于FASE模式的云空间智慧学习创新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当前英语教学的痛点问题,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
一 教学创新背景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学校人才培养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新挑战,同时也创设新契机。在学校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外语教育教学部的老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中,《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创新一直走在前列。自2014年起,外语教学部就组建教改团队,围绕《大学英语》课程自制微课视频,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行动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基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在学校教学创新氛围中,我们借助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基于FASE模式的云空间智慧学习创新实践。智慧学习云空间从技术维度、教学法维度和学科内容维度,为学生提供线上资源库和交互环境支撑。而FASE模式即Finding发现问题、Analyzing分析问题, Solving解决问题和Evaluating评价,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前发现问题,课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后完成评价。在FASE模式指导下,我们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环环相扣的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将语言学习和社会实际有机融合,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提升综合人文素养。
二 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
(一) 智慧学习环境
本项目基于“一平三端”的智慧学习环境,即网络教学云平台、智慧教室端、移动端和管理端,从而实现智慧资源的有效利用、智慧教学手段的革新和智慧交互效果的实现。智慧学习云空间,既包含网络教学云平台,也涵盖微视频资源库、语料库资源导航系统、图形组织器资源库等。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师生和生生交互环境,实现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和教学评价可视化;微视频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助力泛在环境下的碎片化学习;图形组织器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探究工具,助力学生作品创作。
(二) 智慧学习设计
智慧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基于FASE模式来设计,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中信息技术手段,包含视频编辑与制作软件、视频字幕的翻译软件、手机APP(ChatterPix、英语趣配音)、问卷调查工具(问卷星)、统计分析软件、图形组织器等。然后,我们结合智慧学习个性化学习特征,对智慧学习云空间环境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按教学时序进行组合,将课堂教学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
FASE模式
手机APP ChatterPix
1 驱动阶段——发现问题,明确主题
FASE模式中,F即Finding发现问题。在此指导下,课前的教学活动,主要以问题为驱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脚手架作用,给予分组建议,创设交际情境,而学生形成小组,明确问题。
比如,《大学英语》第1册第2单元Deep Concern,主要讲述美国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代沟的故事。围绕着“代沟”这个话题, 我们拟跨越语言与文化,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找寻相似的问题。在课前阶段,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如何让父母拒绝相信朋友圈谣言”,请学生支招,完成线上主题讨论任务。因此,我们将语言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期在提高学生语言实践技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促成阶段——协作探究,分析解决
FASE模式中A指的是Analyzing分析问题,S指Solving解决问题。我们的教学活动以此为要义,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分析具体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在促成阶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我们促进学习成果输出。该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手段是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新的教学形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阶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上述的案例中,在促成阶段,学生被赋予主角光环,帮助父母摆脱朋友圈谣言。在亲情和责任感的感召下,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阶段,学生利用问卷星制作英文问卷,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为剖析父母盲目相信朋友圈谣言的深层原因,然后利用SPSS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了父母盲目相信朋友圈的原因和内容类型。在解决问题阶段,学生利用图形组织器,完成框架写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给父母理性支招,避免了支招过程中再次产生“相看两生厌”的代沟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教学创新大赛相关内容及资料。
学生完成的英文问卷示例1
学生完成的英文问卷示例2
3 评价阶段——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FASE模式中E指Evaluating评价。在此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包含智慧学习平台的即时评价、教师给予的延时评价。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学习教学评价,注重作业表彰的仪式感,鼓励学生设立个人IP。此外,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很难通过短时间内的、完全量化的评价手段来实现,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客观的数据和主观的判断综合形成。因此,除了客观测评以外,我们还借助词云软件、Nvivo软件等,建构动态评价机制,总结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实现教学评价的可视化呈现。
在上述的第二单元的案例中,我们的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制作的英文问卷和解决方案的语言水平,同时涵盖问卷设计的质量(如信度和效度指标)、数据统计分析的完成质量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评价方式采取多维评价体系,包含批改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关注微信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教学创新大赛相关内容及资料。
三 教学创新效果
基于FASE模式的云空间智慧学习创新实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数字素养,更能培养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民。具体而言,学生学会将外语技能、“电子技能”和人文情怀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提高检索、收集和评估数字材料、信息工具和数字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把青春正能量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该教学创新项目中,学生取得丰富多样的学习成果。学生不仅提高了认知水平,而且提升了高阶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科内容的高阶创新目标。学期末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学会制作视频、设计英文海报、学会使用问卷调查软件并运用SPSS等简单的统计分析软件等。
四 结语
本项目通过将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和深化,尤其重视知识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此外,该项目符合《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智慧教育的理念,同时,契合国家关于建设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要求,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因此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既要守正,遵循学科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也要推进融合创新,要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把教学创新推向新的高度。对我们而言,教学创新是使命,是责任,亦是义务。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面对思维活跃的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我们致力于将教学创新融合与教学过程。关注微信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教学创新大赛相关内容及资料。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教学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
外语教育教学部 杨国藏 刘小杏
团队介绍:外语教育教学部杨国藏老师和刘小杏老师对教学创新“一往而情深”。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两位老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识变、求变、应变,致力于教学改革和创新,多次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奖、主持并完成多项教改课题。
《形势与政策》“线上精讲+线下研讨”混合式教学
一 “线上精讲+线下研讨” 混合式教学模式缘由
在采用“线上精讲+线下研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两次探索。一是2018年针对大三和大四两个年级的网络在线课程项目,二是2020年上半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在总结前两次教学改革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我们于2020年下半年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 既有教学模式及其不足
01 网络在线课程项目
2018年,我们申报了针对三、四年级本科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在线课程项目,被批准立项。当时,申报这一项目主要是出于三个缘由。一是时代潮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新兴的学习方式。二是政策提倡。《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明确指出:“创新设计教学方式。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针对三、四年级本科生构建了网络在线课堂。
借助网络在线课程项目的实施,以及课后的反思,我们认为网络在线课程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优势主要体现为:一是我校形策课教师逐步熟悉了学习通等在线教学软件的使用,在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做到了熟练操作。二是在线教学具有便于师生交流讨论、不受时空限制以及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不足之处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缺少教师的“深度”参与,教学质量无法有效保证。
02 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
2020年上半年,我们实施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模式,对课程做了全新的设计。在行课模式上,采取“专题讲授+师生研讨”形式。将二者有机融合,例如每次课分成5个小的主题,每讲一个主题后,组织学生就这一主题开展相应的研讨,加深认识。在课程考核上,则主要依托学习通完成,依据学生签到、课堂讨论、期末作业给予分数。
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后,我们也总结了该模式的优势。优势体现在:一是在线教学的有效性。借助网络平台,教师对学生面对面授课,互动的频率和质量也提到提升。二是在线教学的可靠性。当前技术(网络、软件)日臻成熟,教师也掌握了软件的操作。三是在线教学的开放性。在线教学受众面广,可有效缓解师资不足教师重复劳动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教学创新大赛相关内容及资料。
(二) “线上精讲+线下研讨”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初衷
01 扬长避短,继续发挥线上教学优势
借助过去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线上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利用这一模式,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
02 优化模块,提升形策课立德树人实效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思政课程,课程属性要求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这对思政课的育人属性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与此同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网络在线课程,以及大规模在线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对课堂表达的渴望,听到学生发表的独立见解。因此,我们希望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中,除教师精讲外,还应囊括课堂研讨模块,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提供有力支撑。
二 “线上精讲+线下研讨” 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之处
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课对象覆盖所有本科生,从大一到大四上半学年,开课7个学期,共计56学时。
(一) 教学内容重构:
线上精讲成体系、有深度
01 课时设置
《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有8个课时,其中的4课时为线上精讲。线上精讲共计28课时,分7个学期。
02 专题设计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专题要求紧跟形势与热点,但这往往会造成教学主题碎片化、教学内容难以深入及持续积累。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形策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类,一部分为相对固定的教学专题,另一部分是机动性的教学专题。
其中,相对固定的教学专题在开设时应符合三点要求。一是聚焦主题:“读懂中国”。二是突出课程内容的学理性,做到以理服人。三是专题成体系,打造精品系列讲座。截至目前,我们团队在相对固定的教学专题方面开创了三个模块,分别为中西比较、古今视角及中国外交。机动性的教学专题则是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和形势变化拟定题目。
相对固定的教学专题
(二) 教学形式创新:
课堂研讨形式活、重能力
课堂研讨为小班讨论模式,参与的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
01 研讨主题的选取
选取的原则如下:一是研讨主题与教师该学期精讲的专题有关联,这样学生研讨时会有一定的基础。二是研讨主题的社会热度和同学们的关注度均较高。三是研讨主题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还应能拓展出一定学理的深度,对引领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益。
02 研讨的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就研讨主题与学生沟通,要求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对问题形成一定的认知,有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保证课堂研讨的质量,避免流于“空对空”。
03 研讨课的模式设计
我们团队采取了结构化研讨方式。该方式有明确的研讨流程,各个阶段和环节设计明确,时间便于把控,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能力均有帮助。
以上学期的课堂研讨“美国抗疫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中国抗疫的优势”为例,课堂研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问题聚焦”、“原因分析”、“中国抗疫的优势”。第一阶段是找问题,具体环节包括小组准备、个人准备、组内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决策、组间分享。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美国抗疫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具体环节包括制作鱼骨图和组间分享。第三阶段是回归本次课堂研讨的落脚点,借助中美对比的方式,找出中国抗疫的优势。关注微信公众号“笃行教育大讲坛”,获取更多教学创新大赛相关内容及资料。
结构化研讨流程案例
04 教师的点评技巧
教师在点评学生观点时,可首先对学生刚才提出的观点予以肯定。然后,在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再适当拔高、升华。最后,在上述点评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这样做既便于学生接受,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 学习成果与学习体验
《形势与政策》课程以“读懂中国”为主题,将历史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作为理论支撑,借助古今、中西对比打造系列专题讲座,使课程的政治性与学理性达到内在统一。课堂讲授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增强对中国的政治认同,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课堂讨论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 学习成果
以《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制度的视角》为例,学生通过该专题的学习,学会了正确看待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坚定了对中国的制度自信,同时也更好的理解了中西方在抗疫中的不同表现。
(二) 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