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丨全国人大代表秦和:深入落实“双减”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
来源:人民网-吉林频道 原创稿
编者按: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今年,住吉全国人大代表又将带去哪些建议?近日,人民网吉林频道推出《人民会客厅》特别栏目,与代表们面对面,一起听听他们的讲述。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图片由本人提供
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她讲述了自己今年带来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履职体会。
“今年,我带来了关于深入落实‘双减’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说。
“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如今,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经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双减”已取得显著成效。“最直接的体现是培训机构大幅减少、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明显减少,家长和学生不再为校外培训所‘绑架’。”秦和说。
“‘双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的终极使命。”秦和指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观念、考试评价、校内教育质量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学生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环境也是多样化的,客观上也会产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双减”不可能一蹴而就,压减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仅仅是阶段性目标。
为此,秦和提出,深入落实“双减”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系统推进,持续用力。
“我建议着力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要着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秦和认为,全面实施“双减”后,课后服务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已广泛开展起来,但不少义务教育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在丰富性、多样性、针对性等方面,与校外培训还有一定差距。
为此,秦和建议在课后服务上多下功夫,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义务教育学校以多种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让课后服务时间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二是要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秦和指出,学生课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之所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上没有学懂学好,需要课后“加餐”才能“吃饱吃好”,而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好了,学生课业负担自然而然就减下来了。
于是,秦和建议在全国范围开展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行动,通过加强教研、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能力培训、加强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推动广大教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着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懂,从源头上减轻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三是要着力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秦和说,考试评价是指挥棒,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双减”能否最终取得预期的成效,并形成长效机制,关键在是否能够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要推进分类考试。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校,对人才的规格、标准、能力、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中考、高考应体现这种差异,不应简单地用统一的考试、同样的试卷考核所有的学生。另一方面,要提高考试命题水平。不应过度强化对学生机械记忆能力的考察,应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避免引导学生陷入大量低效重复地练习。”秦和说。
“四是着力推动形成育人合力。”秦和表示,推进“双减”,从根本上讲,也是要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水平。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随着“双减”的全面落实,对家庭和社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强化校内教育的同时,秦和建议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家庭的育人能力,统筹好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为来自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秦和始终对教育最为关注。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秦和已经向大会提交教育方面的建议17份,涉及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尽管不同建议关注点不同,但都凝聚着秦和对教育的特殊情怀。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将珍惜机会,认真履职尽责,继续立足本职工作,密切关注民生,讲实话、讲真话、讲有价值的话,积极建言献策,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秦和说。
总策划:谢龙、李思玥
总监制:谢龙
文字:李思玥
人民网吉林频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