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写作课,我为什么偏偏选了它?几点体会,帮你排坑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如果说有什么能躺着赚钱的,那一定是你的知识;如果说知识能一直赚钱的,那一定是写作。
01契机
参加写作营
我也曾想成为一位自由写手,只要灵光一闪大笔一挥,就能在呼伦贝尔的草原上,迎着风吹草低见牛羊,轻松赚得上万收入,甚至还有“睡后收入”,何其美哉!
但最近几年的工作,让我陷入怀疑中,为什么还没出色的代表作?为什么每次提笔都像在自言自语?为什么坚持不了写作?……
以前我总是劝自己别着急,在书里找找答案吧,一定能慢慢解决。结果,一找就是一年,没看到什么进步。
不,不能再拖延,一定要花钱找人学,而且还要和一群人学!早在1月份我就买过李欣频老师的付费音频课,知识是很厚实,但总会有“买了就等于学到了”的懒惰。
所以,这次目标明确——要社群式的学习,就像我刚跑步那会听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
02选课
去哪里学?
知识付费的风口,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文案课,怎么选呢?我也没考虑很多。
大概看了起点学院和秋叶团队的课程大纲,前者知识多在具体方法,平时会偶有学习和翻阅;后者则说到七大写作思维,倒让我很好奇这就能值1299元?还要学一月?
基本就是这份好奇,我做了冲动消费。后来想想可能还因为:我曾在复旦听过一次秋叶大叔的分享,曾在网易上买过秋叶团队的PPT课,所以便莫名信赖买单了。
03过程
怎样影响自己?
差点忘了开营时间的我,开课前三天被宝哥拉进了班级群和学院群。不懂规则,且先观望、捧场。
直到第一堂课+第一次作业结束,看到两百多同学的踊跃作业和发言,十多位助教们的评论,导师们频频分享加餐……我告诉自己,若还是被动学习,那就不是“人间不值得”,而是“我不配”了。
于是,每日闲余都装着写作营:要么在消化课程中,要么在碎片化写作的路上,要么联机找找素材,要么学学人家爆款的结构……倒逼着自己如此投入,怎能没有收获?
通过这近30天的加餐+课程、导师分享+问答互动、作业点评+投稿等,我慢慢有了复利意识,日常会碎片化写写头条,逐渐意识到怎样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会了用联机方式,接触到不同的文章结构,以及事情做完后用清单思维自查,和复盘总结。
04 收获
成果是什么?
✔️近一个月写了三篇原创稿,从来没有过的输出成绩。
✔️上稿成功一次,还中了今日头条的青云计划,意外赚回学费。
✔️完成22次作业,其中有5次迭代,平均下来就是每天一次作业的强度。
✔️学到七大思维方式,放在职场、生活皆可用,一鸭多吃。
1、先完成,再完美
真的很重要。
先完成,就是用行动来治愈现代都市人的“流行病”——拖延症。去着手完成任务,也是治疗焦虑症的妙法之一。
再完美,不能忘了!对于先完成的初稿,不管迭代一次,还是迭代十次,都需要你有这个自察的动作和意识。如果只是草率完成就直接上交了,往往就会犯一些不必要的傻问题。
所以,在这22次作业中,无论难易如何,助教们都是在一遍一遍的提醒,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践行。知行合一,才能说这堂课你真会了。
2、写作的关键是,链接读者
这也是我写作中常忽略的问题。一开始写公号,我是出于想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趣事、想法和收获的,所以经常写的很自嗨,但阅读数和关注的人很少,当时归因为自己的阅历太少,不够精彩有趣。
现在看来,是我没有把他们纳入我的考虑列表里。秋水老师曾说过一句很扎心的话:我们的厉害,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厉害而已。我认为的好书好故事好风景,其实在别人(朋友)看来算不上什么。
所以,动笔之前想想三个问题:
→你的文章,对读者有什么价值?
→他们为什么要看你的内容?
→又和他人什么关系呢?
3、想打造自己的个人IP,重在精不在多
个人IP,就是有自己的品牌形象。比如说秋叶大叔,通过精品PPT团队,逐步往外延伸到写作营、时间营、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学院,成为培训管理的专业人士。那么你呢?想拥有怎样的个人品牌?
这里面用的是一种复利思维,就是通过时间、空间、人脉等不同维度,来传播和呈现同一个内容,让这篇内容形成网状的优质输出,收获不同的影响力。
但前提是,要花时间出一篇优质精美内容,而不是匆匆忙忙的写一些80分的作品。你是否又有这样的想法:坚持日更,一是有成就感,二是说不定哪篇就成了爆款。
结果呢?都成了下面这幅漫画里的一个个浅尝则止的洞洞,一口井都没凭实力挖出来,还抱着幻想生活。如此不自知,又何来进步呢?
05总结
写作是不断自我认知
当然,收获的不仅仅这些。虽然写作营结束了,导师们仍会时不时分享他们的经历和观点,令人受益不止。
回望这30天1299,一天43.3块,每次分享1~3个小时,平均二十几块每小时,也就是每天少喝一杯咖啡的钱,就能持续听到这些课程。如此想想,好的课程还真不贵。
如果你也想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有自己持续性输出写作的想法,不如找秋叶大叔团队。记得要比你认为的投入还要再投入一些,因为人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你以为的努力往往只做到七八分,成功的人则是十一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