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20:30,深圳市龙华区的深圳书城,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罗胖曾发下大愿望:跨年演讲要连办二十年。今年是第八场,也是变化较大的一场,罗胖首次离开体育馆走进书店,用22个好故事,为你讲述“这个思路有启发”。
以下是跨年演讲全文,与你分享。
01
空间、时间与葡萄酒
你好。我是罗振宇。现在,是2022年12月31日晚上八点半。
这是“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第8场,也是倒数第13场。
如果你是跨年演讲的老观众,可能看出来了,今年的跨年演讲有点不一样。对,我不像往年,是在一个体育馆里。此时此刻,我正站在一座书店里。这里是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深圳书城。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对书有一个定义,书是什么?书是广阔生活的保证人。
距离2023年还有3个半小时,我想请朋友们坐下来,在这么多“广阔生活的保证人”的陪伴下,咱们聚在一起聊聊天。今天晚上,我给你准备了22个故事,咱们开始。
故事1.《电动车与书店》
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补窟窿”的故事。
它就发生在我此刻所在的深圳市龙华区。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我不知道他的姓名,我们就叫他“龙华哥”吧。他37岁,原来开工厂,这两年生意失败,工厂关了,还欠了200万的债。
这大概就是人生谷底的样子吧。
怎么办呢?偶然有一天,他发现,深圳的街头,地铁口到处都停着电动车,许多电动车的座椅上都有破洞。你想,一个多雨的亚热带城市,下雨之后,有洞的座椅坐上去,一裤子的水,会给骑车的人带来很多麻烦。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对别人有用的活儿——去把这些电动车车座的破洞补上。
他就带着一些皮革贴,满大街去找电动车,补好破洞之后,再贴上一张收款二维码,上面写着:“坐凳给您补好了,扫码支付,金额您随意。”
这话听着耳熟。酒桌上常见的词儿:“我干了,您随意。”
等他忙完一天回家,打开手机,发现真的不断有人开始付款,有3块、5块、8块、20块,还有人留言感谢。
第1天操作,总共31笔,收了184块钱。要知道,他补座椅用的皮革贴,每一张的成本在一毛钱左右,所以贴了100张出去,也才10块钱的成本。诶,这个事儿能干!
第二天,收款562块,刨去皮革贴的成本30块,地铁日票25块,挣了大概有500元。
一个新的生计就这么找到了。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受?是数字化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意方式?还是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在普遍性提高?
而我,倒是从这个故事中再一次看到了一个“做事的人”该有的样子。
拜托深圳的朋友,如果你的电动车恰好也被他补过洞,如果你给他打过钱,还有他的联系方式的话,帮我问候一声。就跟他说,罗胖,也被他这个故事激励到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面对困难,有三种结果。最好的,当然是打赢困难,其次是被困难击败,但还有没有更糟糕的结果呢?
有。那就是被困难定义。
什么叫被困难定义?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那个人在树前赢了一次,就把自己定义成了“可以靠运气活下去的人”。被锁死在一次成败之中,这太糟糕了。
而我们故事当中的这位“龙华哥”,迅速地摆脱了“失败的工厂主”这个定义,开始在别处寻找机会。从制造业的工厂主,到满大街去补车座,这是多大的跨度?这是一种多么强悍的摆脱定义、重启自己的能力?
龙华区有一句话:“无奋斗,不龙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眼里奋斗者的样子,也是我们这代人心目中深圳精神的样子:遇到难处,一边对他人的困境保持同理心,一边不挑不拣,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很多原来看不见的,身边的小机会就会生动地浮现出来。
因为这个故事,当龙华区的朋友邀请我们把跨年演讲放到这里,我们马上就接受了邀请。场地就定在龙华文体中心,一座刚刚落成的体育馆。
但万万没想到,刚刚被这个“补窟窿”的故事激励到,马上就轮到我们自己补窟窿了。
每年,准备跨年演讲,都有一个月的闭关期。2022年11月底,当我们来到深圳的时候,全国还在大面积封控。
你可以回想一下:一个月前,那个时候的社会氛围和自己的心境。
有一天看场地,我站在体育馆里,突然觉得,坏了。
我完全没法想象:今年还能做那种大集会、大舞台、大屏幕式的演讲。即使深圳本地的防疫情况允许,即使我还有勇气像去年那样,一个人面对一万个空座位讲,而如果那个时候的你,还被困在家里,看见这个场景,你会作何感想?我又情何以堪?
我们准备了半年的跨年演讲,就在一个月前,突然变得非常尴尬。简直是进退维谷。
刚才我讲了一个“补窟窿”的故事。现在,我自己突然就面对这么大一个窟窿要补。怎么办?
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那天,我们走出原定的龙华文体中心,一扭头,就看见了这座深圳书城,也就是我今天站的这个地方。一打听,这里居然还是全国首家5G智慧书城。
灵光一闪,一个新想法就冒出来了:今年能不能干脆不用大舞台?也不搞大集会?我就在这个书城里,边走边讲。观众也不用多,因为这里有书香的加持,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走到真实的观众中间。
过去这三年,我们多缺和真实的人近距离、面对面相处的机会啊。
你看,这不就是刚刚“龙华哥”给我的启发吗?宁可被困难击败,也不要被困难定义。
谁说跨年演讲就一定要在体育场里的大舞台?
再深入一想,空间和场景一变,讲法自然也得跟着变了。
既然走到观众的中间,那就不是舞台上的人对舞台下的观众讲话,而是跟老朋友见个面聊个天。那就不能只讲道理、搞论证,咱们就得像几千年前的人过年那样——聚起来,讲故事,然后顺便聊聊自己的启发。
要知道,这可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什么时候,跨年演讲不再是那种讲观点、举例子的课堂式宣讲就好了,要是能变成聊天长谈式的口气就好了。
但在原来的那种大屏幕、大集会的场地里,我很难摆脱原来的内容模式。
那今年,把场地一换,这个换内容风格的机会也就来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
你看,刚开始,我只是向“龙华哥”学习,要补上一个自己的窟窿,但没想到,解决了一个问题,还顺带开启了另一种可能性。
所以,如果今年你觉得被什么东西困住了,感到此题无解,那也许不必强攻。从这个困难里走出来,别被这个困难定义,到别处看看,带上自己的老问题,找找新的可能性。
爱因斯坦不是说吗?咱别像精神病那样,“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儿,却期待能有不同的结果”。
做一点不同的事,老问题的新解法没准也就冒出来了。
今天接下来咱们可就这么讲了:
讲故事,讲启发,哪个对你有用,你就拿走哪个。哪个对你没用,你就先存着。
为什么今年我这么强调“启发”?因为我们面对的问题太新了。与其勉强拼凑答案,倒不如让自己修炼成一种“易受启发体质”。
所谓“易受启发体质”,就是能在他人的处境中,看到自己问题的影子;能在他人的答案中,找到自己的解题的线索。
我知道,你是这样的人。
故事2.《螃蟹与红酒》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讲老实话的故事。
你说该不该讲老实话?所有人都说,该讲。但遇到具体情境,讲老实话,其实没那么容易。
比如,法国有一家著名的酒庄遇到了一个问题:有一年极端天气导致葡萄的品质大打折扣。你看,这对卖酒的人来说,就是个难题。你不说老实话吧,客户能尝出来;说老实话吧,又怕没人买,这事咋办?
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个广告文案人,舒宸老师(@叫我舒老师),他给这款葡萄酒写了个广告文案:“气候让葡萄略微酸涩,这一杯共敬这一年的不完美。”
我觉得这个文案写得好。好就好在:在这个文案里,“不完美”变成了一个特色。
我就以茶代酒,你此刻也不妨给自己满上,来,咱们隔空,共敬这一年的不完美。
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情况,今年中国夏天高温,大闸蟹的发育受到影响,个头儿比往年小了不少。
那你说,今年大闸蟹的广告文案,该怎么写?
还真有商家,去年的词是:“丰满肥嫩,晶红油润。”今年的仍然是:“丰满肥嫩,晶红油润。”
这就叫不老实。
我的朋友和菜头,提了这么一个方案,叫“今年螃蟹虽小,亦是一期一会”。
你看,大年也好,小年也罢,都是今年。今年过去再也不重来。无论多糟糕的一年,也是自己生命中特别的一年。
哎呀,我觉得这句文案,比葡萄酒那句还要好。
它给我的启发就是,既说了老实话,又呈现了对自己一段经历的珍爱,还保持了对未来的期待,这才是高境界的老实话。始终保持希望,坚持说老实话,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啊。
未来一个月,各个单位都是开年会的时候。我知道好多人都发愁,都挠头,要是这一年业绩不好,年会上可怎么讲。我们的本能反应可能是:大过年的,少谈不愉快的事,多展望未来。但是,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倒觉得,最有价值的态度,应该是:不躲。
我建议你,可以先把这个故事讲给团队里的小伙伴,再把困难和挑战都摊到桌面上,认真分析分析,讨论讨论。只要还对未来抱有信心,承认当前的困难,保持希望,讲老实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故事3.《甘地与糖》
讲老实话有没有更高的境界?我这儿还有一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来自我刚刚出版的这本书,《启发》。
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拜见印度的圣雄甘地。
她对甘地说:“求您一件事,我儿子太爱吃糖,医生说这样不好,但我说服不了他。我儿子非常崇拜您,您能劝劝他吗?”
甘地说:“你下个月再来吧。”
这位母亲说:“我们走了三天才到这儿,您就开开金口劝劝吧。”
甘地还是坚持说:“不行,你们下个月再来。”
一个月后,那对母子又来了。甘地就对那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不要再吃太多糖了。”小男孩点点头。
这位母亲就问:“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您上个月怎么就不肯说呢?”
甘地说:“因为那时候我也有吃太多糖的习惯。”
你看,张嘴说话很容易;但是只说自己相信和能做到的事,不容易。所以,今年跨年演讲,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
什么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格局、中美博弈分析、投资理财预测,咱们一概不聊。今年的环境复杂到这种程度,每一个讲老实话的人,都不应该假装自己手里有答案,宣称自己看得清未来。
唯一真正有效的策略,就是把思考的指针转向自己。
所以,今晚,请原谅,我只讲给了我巨大触动的故事,只讲自己身在其中、正在践行的道理。
但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还不止于此,而是“启发”这个词本身。
到底什么是启发?
我听过对这个词最好的阐释,来自于一位教育心理学家,他叫杰罗姆·布鲁纳。
他说:“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
什么意思?这其实是说,人类的知识传承,不是这桶水倒给下一桶水,下一桶又传给另一桶水,而是我们每一个有灵性的人,都有本事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再添点自己的东西,不断地超越过去,还给世界更多的东西。
添加什么东西?就是自己的身体力行啊。这就叫启发。
你看甘地,他其实不需要身体力行之后,才知道吃糖不好。吃糖对身体不好,这就是个道理。但当甘地加入了自己戒糖的行动之后,听在小男孩耳朵里,这句话才更有说服力。
这是说老实话的更高境界: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
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叫:“这个思路有启发!”我跟同事开玩笑说,今年这一场,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卖火柴的小老头”。我一根根地擦亮我自己的火柴,但是期待的,是你能拿到这个火种,也燃烧一部分你自己,它才能变成你的,你也才能传给别人。
明年一年,你肯定也会听很多道理,也会讲给别人很多道理。但在讲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加半句话,说说你自己曾经是怎么干的。哪怕只在道理后面缀四个字:“俺也一样。”
当道理穿过了身体,再传给别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一部分。
故事4.《60秒与10年》
接下来,第四个故事,我讲一个10年毕业的故事。
10年前,我开始干一件事。每天早上,在“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上发一段60秒的语音。我说要坚持做10年,最终坚持完成了。60秒的文稿,合起来有100多万字,一共是3652条。为什么还有零有整的呢?10年啊,中间有两个闰年。这么一想,10年,还真是一段漫长的时间。
就在10天前,2022年的12月21号,我终于毕业了,这每天60秒的行为艺术终于结束了。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给自己的《宇宙》写过一段题记:“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与你共享同一颗行星和同一段时光,是我莫大的荣幸。”
谢谢你。
临别之际,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
我们做了一个60秒语音的合集,打开得到App搜索“60秒”就能免费下载。音频合起来有40多个小时。如果某一天,你在自己的取经路上,需要一点启发,可以像孙悟空呼叫土地公公一样,敲敲金箍棒,我就出来陪你聊一会儿。
这10年,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一段逻辑完整的话,你是怎么做到正好60秒说完的?
说起来都是泪。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反复录,一直录,直到正好60秒。不许加速、不能剪辑,因为那么做用户听得出来。最多的一次,我录了50多遍。
还有很多人问:10年,那么长的时间,有没有没选题,写不出来的时候?
有啊。尤其是刚开始的三个月。记得有一天深夜三点,还有三个多小时就要发语音了,我坐在那里就是想不出来要说什么,那种痛苦,至今记忆犹新。
但是后来好一些了。痛苦着痛苦着,也就习惯了。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件事:和这60秒“共存”。
据说,作家海明威每天停下工作的时候,写最后一句话,往往只写一半,剩下一半第二天开工的时候再写。
为什么这么干?你想啊,每天早上开工的时候,面对的是半句话,那就有一个强烈的冲动把这句话填完。这一天的工作不就顺利开启了吗?
有这么一个洞,让自己想把它填上,这很重要。
这10年的每天60秒,对我来说,就是3652个洞啊,我要把它填上啊。我每天的生活,无论是开会、读书、见人、听课,甚至是吃饭,我那些洞口都在向全世界敞开,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这60秒的素材。所以,我在这60秒上花的时间,可不是每天60秒,而是这10年间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也想坚持干个什么事,那我这10年收获的启发,其实就是王阳明说的那句话:“持志如心痛。”
心里有一个做事的志向,就像心里有个痛处,时刻提醒着它的存在。不是摩拳擦掌,不是下定决心。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心里的洞,它始终向世界张开,需要我用全部的精力去填满它,到处搜寻资源去完成它。
这才是一件能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的样子。
长期坚持干一件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些念头可以像种子一样种下,然后等着它慢慢发芽。
记得几年前,我在网上听到一位女钢琴家的演奏。
她叫罗维,罗辑思维的“罗”,罗辑思维的“维”。当时我就想,罗辑思维这10年60秒结束那天,也许我可以请她一起来办个音乐会。不仅因为她的艺术造诣,也因为她的这个名字:罗~维,罗辑思维有头有尾,多好。
你看,这个念头一起,今天还就成真了。我身边的这位钢琴家,就是罗维。
巧的是,我们今年在深圳办跨年,她就是深圳人。
巧的是,一位很繁忙的钢琴家,今天正好有档期。
巧的是,她和你一样,也是罗辑思维和得到的用户。
你看,机缘这个事,真是奇妙。“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居然是真的。
刚才这半个小时,我们讲了4个故事。它们其实讲的是,我们在艰难处境下如何自处的四种姿态:
不要被困难定义;
带着希望说实话;
带着实践讲道理;
带着痛处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