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运动的孩子们。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鼓励学校每天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确保假期学生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消息一出,儿童体育运动话题再次引发热议。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学校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成常态,家长也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纷纷给孩子“加餐”。运动专家提醒,儿童生长发育有其自然规律,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运动处方”需求不同,体育运动应“顺势而动”。
近年来,广州通过“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课程改革,确保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推广体能训练课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有更多时间走出教室、走上运动场。
据了解,广州市教育局去年、今年、明年连续3年对40万中小学生体质进行测试和追踪,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给出个性化的运动、膳食建议,并对全广州1000多所学校进行排名,保证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冬季长跑、学生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到位。
学校:体育家庭作业成常态
而在校园之外,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已成为一道新风景。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鼓励学校每天布置适量的体育家庭作业;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确保假期学生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
实际上,在广州,寒暑假布置体育作业已悄然成为一种常态。去年寒假前夕,在荔湾区金兰苑小学的散学典礼上,校方向学生和前来参加散学典礼的家长们发了一本《亲子锻炼成长手册》,手册以寒假作业本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假期里与家长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长跑10分钟、跳绳20分钟以及做柔韧操20分钟,并做好相关记录。越秀区瑶台小学、天河区华阳小学等多所学校均有布置过体育假期作业。
相比之下,每天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则让家长有些为难。家长陈先生则说,孩子周一到周四都要上兴趣班,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做体育作业。
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是相关体育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由中国儿童中心主编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体育特长已经成为儿童上学日各类型课外班的第三位选择,占到53.9%,前两位则依次为学科辅导(66.5%)、文艺特长(58.2%)。而周末时间则是学科辅导84.2%、文艺特长66.7%、体育特长51.5%、科技兴趣31.1%。
家长:不少为孩子选择“加餐”
记者走访发现,主打12岁以下儿童体能培训的体育培训机构在广州普遍存在,价格也是丰俭由人。在白云区的一家儿童体育运动机构内,记者看到不少孩子在教练员的带领下进行热身活动,而在科室外面则聚集着陪同孩子前来上课的家长们。
来自越秀区的伍女士趁着周末带儿子乐乐去一家少儿体育运动机构体验了橄榄球课。试完课感觉不错,便当场决定报名了。伍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乐乐今年4岁,幼儿园小班在读,孩子一两岁时家人经过橄榄球训练班时觉得这项运动很有趣,但当时考虑到孩子年龄太小,便想着等稍大些再报名。在乐乐的幼儿园班上,不少家长都给孩子在课外报了体育培训班,轮滑、游泳很受欢迎,还有女孩子也报了橄榄球课程的。
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也感受到了来自儿子体育作业的“压力”。李女士说,儿子班上每个月都会对孩子进行体能测试,如果孩子测试不合格,家长们会想方设法给孩子“补课”追上来。为了不让孩子落后太多,一些家长专门给孩子报了课外体能训练课程,也有不少家长自发组成训练小组,每周末带孩子们去公园“加餐”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跳绳、跑步等。
在少儿体育运动大热的背景下,对尚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少儿群体而言,如何加强运动保健意识,科学运动,进而减少运动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年龄还很小时便送孩子去学某项运动,其实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体质、体格,还扮演着辅助身心发育的重要角色。”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健康研究室主任高雪峰指出,如今很多家长都知道运动对孩子有好处,但是并不清楚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应该如何运动。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体育运动方式或强度是不符合孩子当下年龄发展规律的,或画蛇添足或拔苗助长。
探因:培养兴趣是首要考虑因素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从儿童参与课外活动的目的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培养兴趣(56.67%)、提高成绩(44.39%)和培养自信(32.92%)。
“其实最开始的初衷是想孩子有个地方跑一下,多晒晒太阳。”伍女士说,从孩子爸爸身上她也感觉到孩子掌握一项兴趣爱好对长大后扩展社交很重要。
此外,中考体育要求的提高,也让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体育成绩,越来越多的家长未雨绸缪,早早就开始关注孩子的体能训练。据了解,广州市将从2021年开始调整中考体育考试部分项目及标准。
一方面,中考体育分值提升至70分。其次,2021年至2023年及以后,中长跑的满分标准将逐渐提高,女子800米满分标准从2021年的3分22秒,逐渐提升到2023年的3分6秒。男子1000米满分标准从2021年的3分37秒,逐渐提升到2023年的3分21秒。一分钟跳绳满分也从182次逐渐提升到194次。
2021年和2022年,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纳入二类项目,作为球类项目,考生可以在跳类(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类(投掷实心球、推铅球)和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中,任选2项参加考试(同类只能选其一)。2023年以后,考生除了在立定跳远、三级蛙跳、一分钟跳绳、投掷实心球、推铅球中任选一项外,还必须在三大球项目中任选一项参加考试。
提醒:科学运动需个性化“运动处方”
高雪峰介绍,普通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应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从体育科学的角度而言,0—3岁为婴幼儿期,3—6岁为幼儿期,7—12岁为儿童期,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智认知发育、身体机能发育都有其规律。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体育运动方式时应遵循规律,否则不但不能促进孩子身体发育、体格完善,反而可能给孩子的骨骼、关节、肌肉等带来负面的影响,孩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也感受不到快乐。
很多家长在幼儿园就给孩子挑选了不少运动项目,诸如轮滑、游泳甚至羽毛球等。对此,高雪峰表示,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健康的体态、维持情绪安定愉快、适应集体生活,此时运动的重点应是平衡能力的锻炼,其次才考虑一定程度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因此对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合理把握。尤其对于羽毛球这项运动,由于其对身体各项机能、神经指挥系统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不适宜幼儿园的孩子,建议小学三年级以上再考虑。
等到孩子进入小学,有氧运动是重点,这一阶段的体育运动应注重心肺功能的提高,为孩子生长发育做好心肺功能方面的储备。建议在1—3年级阶段继续延续身体协调能力、适应能力的训练,进入小学高年级以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篮球、排球、网球都是不错的运动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最好在专业儿科、儿童保健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全家都要动起来。”高雪峰坦言,家庭在孩子运动习惯养成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不少家长认为给孩子报了培训班、找了好教练就万事大吉了,实则不然。家长应该亲身和孩子一起享受运动的乐趣,鼓励全家总动员进行户外运动。(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