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印发《广州市花都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称《规划》),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形成与航空都会、枢纽花都相匹配的国际视野、国内领先、守正创新、多元公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建设花都高质量教育体系。
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包括“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教师素质发展体系建设工程”“基础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工程”在内的十项重点工程,在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布局等方面发力,推动建设花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
目标: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水平普遍显著提升;着力打造2个教育党建品牌,充分彰显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作用。
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学校党组织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职工政治认同和教书育人责任感。
二是全面提升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党组织建设全覆盖,新建学校要同步做好党组织组建和党的工作开展。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推行书记、校长“一肩挑”工作。加大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力度,选好管好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实施党员名师工程,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岗位建功、教学竞赛、建言献策等活动。
三是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立足全区中小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党建工作措施。健全有关部门和学校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注重将人财物等资源向农村偏远地区和党建基础薄弱的中小学校倾斜。将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情况作为民办学校注册登记、年检年审、评估考核、管理监督的必备条件和必查内容。
▎教师素质发展体系建设工程
目标:
全区教师发展体系健全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基本缓解,教师的师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能力有所增强,形成一支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措施:
一是强化政治道德素养提升。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激励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争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标兵。加大师德师风问题排查和整治力度,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发展和管理全过程。
二是完善教师发展分层体系。健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制度,完善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递进式的新教师培训机制。构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成长阶梯式培养体系。实施乡村教师、民办学校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到2025年,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25%以上,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93%和98%以上,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98%以上;全区新增5名以上教育家型教师、20名以上卓越教师、500名以上骨干教师,建成10个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训专家工作室;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国内高校访学进修,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学习交流。
三是健全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和办法。加强对高级教师的聘后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高级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述评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教师聘任制度。推进教师队伍大数据建设,为教师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教师的表彰力度。实施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素养。
▎基础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工程
目标:
根据花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学校建设着力于“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坚持“扩大总量、盘活存量、做强增量”,形成规划科学、布点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相对集中的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结构。
措施: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积极挖潜扩容。通过新建、保留、改扩建、撤并等不同方式,统筹整合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充分利用腾退搬迁的空置厂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资源举办公办幼儿园和公办中小学。加强和规范新建小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配建工作。科学布点初中学校,积极推进效益低、实力弱、规模小的初中学校撤并工作。“十四五”时期全区规划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项目总计23个,其中新建项目8个、改扩建项目15个。
二是做到“多规合一”,保障资源到位。切实做到人口规划、土地规划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多规合一”,保障学校用地面积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达到国家标准。各街、镇学校建设纳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标准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
三是落实保障机制,确保布局优化顺利实施。成立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或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优化工作。建立健全用地保障机制,预留足够的教育用地,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办学需求。切实履行教育投入主体责任,保障教育资源优化工作所需经费。
▎初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工程
目标:
全区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治理能力、办学内涵、学业水平显著提升,薄弱学校面貌明显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名师名校长队伍进一步壮大,形成文化内涵丰富、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初中先进学校新群体。
措施:
一是构建城乡共同体。创新城乡初中办学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城乡初中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带动新校、弱校加快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城区学区连片初中学校集团化办学或组成办学联盟,促进初中校际优质均衡。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国家课程意识,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互动。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实施初中学校补短提升行动计划,推动我区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校10所。
三是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优化队伍建设,健全督导评估制度。实施提质培优行动,不断抬高区域初中发展底部,缩小校际差距,将5所初中学校打造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窗口”学校。
▎普通高中质量全面提升工程
目标:
紧紧围绕“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影响花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切实提高高中育人水平。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推动我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各项指标进位前移,跻身全市前列。
措施:
一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贯彻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要求,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推进“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改革。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二是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十二年整体育人模式,启动“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重点建设2-3个普通高中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践体验中心。打造1-2个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所以上在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具有鲜明个性的省级特色示范高中。
三是完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质量评价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核。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工程
目标:
全面落实《广州市花都区集团化办学总体方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办学体制机制,构建教育共同体,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推进七星小学异地升级重建工作,全力打造七星教育集团特色品牌。到2025年建成3个市级、1个省级特色教育集团。
措施:
一是科学组建教育集团。采用立体式发展与扁平式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以特色、品牌为依托,采用核心校加成员校的“1+N”集团办学方式(N
二是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加强党对集团化办学的领导,组建集团党委。健全教育集团内部组织机构,制定集团章程。统筹教育集团人事管理,探索更加灵活的教育集团用人制度。建立集团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和而不同的集团文化。
三是推动集团立体式与扁平式同步发展。加强对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统筹领导,加大对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倾斜和指导支持力度,健全完善集团化办学配套政策。加强经费保障,支持集团化办学。实施招生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集团内部招生直升办法。探索扁平式教育集团构建集团总校办附属学校的管理模式,推动集团成员校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工程
目标:
着力补齐短板,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有序扩大公办学位供给,进一步推进本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享有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的平等机会。到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就读的比例达85%以上。
措施:
一是加大新建、扩建和改建公办中小学的步伐。根据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和建设规划,加大教育投入,多措并举增加基础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公办学校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努力满足随迁子女就学需求。
二是健全向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学位制度。制定花都区政府购买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学位的实施办法,完善购买学位的相关制度,明确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购买方式、购买学位数量、购买学位价格、学位入读条件等具体要素,统筹购买学位所需经费的预算、拨付和使用管理,完善财政监管机制,建立招投标与评估机制。
三是精确帮扶民办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加强科学论证,积极推进规模小、教学质量差的民办学校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加强以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精准帮扶工作,完善公民办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不断提高结对帮扶实效,全面提升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结果运用机制,积极引导民办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大财政帮扶力度,促进民办学校按规范建设教学辅助用房、功能场室,按标准配置仪器设备、教具学具。
▎教育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工程
目标:
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整合,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化教育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推动区域教育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完善基于数字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信息化的深度应用放大品牌效应,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和核心竞争力,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措施:
一是推进“互联网+教育”服务创新。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大力推进智能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教育集群工程,选取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学校与区优质学校开展“互联网+教育”帮扶活动。实施“互联网+”课程计划,构建“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到2025年争取覆盖到所有类型学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和智能校园建设,全区100%小学开展智慧阅读,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建成3所省级、10所市级智慧校园,建成1所智能化校园、20所基于全科阅读的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和10所市级 STEM教育实验学校,培育2个省级信息化融合创新标杆项目。
二是加强教育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花都区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建立区、街道(镇)、校纵向联动,区各部门横向协同的协同推进机制。到 2025年,建成有效支撑智慧教育,集资源、服务于一体的花都教育大数据平台。
三是加强教育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保障机制建设。成立花都区创建广州“智慧教育示范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全区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鼓励社会投入资金,形成多元参与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实现教育网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强线上教育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
目标:
聚焦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战略,打造花都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努力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努力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花都教育对外开放多元型态。建成2所以上市级教育国际化窗口校。
措施:
一是努力提升花都教育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学校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与企业携手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基础教育阶段新增缔结若干对国际及港澳台姊妹学校。深化花都与巴拿马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打造校园跳绳、书法、绘画、灰塑等体育艺术教育中外人文交流品牌。
二是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国际素养。大力推动师生参与国(境)外的教研、学习和海外研学旅行,不断提升师生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全面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鼓励高中阶段教育探索开发中外融合课程体系。实施校长、优秀中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海外研修计划,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三是积极提升国际教育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本土化实施。加大本土课程国际化研发力度,探索区域内学校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国际化运行机制,提升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国际化水平。
▎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工程
目标:
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花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成立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专兼职督学比例不低于1:3,教研员担任责任督学占督学总量25%以上。
措施:
一是全面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创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和保障机制,重点深入推进教育督导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八项制度落地生效。增强督学室功能,设立集科研、培训、督导评估功能于一体的督学工作室,充分发挥专家型督学的引领作用。建立和完善“市-区-片区-学校”责任督学四级督导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督导工作实效。
二是坚持督政督学并重。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督政抓“四化”:党委政府履职评估制度化,教育强镇复评常态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目标化,学前教育“双普”验收评估项目化。督学抓“三性”:以经常性督导促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以综合性督导促学校办学质量提升,以随机性督导促学校突发事件及时化解。
三是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与结果应用。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习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的评估监测工作。积极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加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为全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晓宜 通讯员:花教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花教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钻莹
下一篇:一位平凡而卓越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