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了374场《茶馆》的他,今天走了
话剧《茶馆》剧照
今天,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永远离开了我们。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94岁的蓝天野领受殊荣。早年参加中共地下党,投身话剧艺术事业近60年,蓝天野被誉为“真正有艺术品质和高级趣味追求的艺术家”,在演艺界具有广泛良好的口碑。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这是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对年轻演员说的话。他用一生践行着德艺双馨四个字。
“我还是应该在舞台上”
听到蓝天野离世的消息,很多人感到意外。 94岁高龄时,蓝天野仍活跃在话剧舞台。2020年,蓝天野连演11场3个半小时大戏。2021年3月,他再执导筒,重导《吴王金戈越王剑》。蓝天野割舍不下舞台与观众,他的活跃,让观众总是保持一种期待。
这种期待是从2011年被点燃的。那一年巴金的《家》被搬上舞台,观众欣喜地发现阔别话剧舞台24年的蓝天野在里面饰演了反面人物冯乐山。
蓝天野是北京人艺成立时的第一批演员,先后演出了70多部话剧。1987年,60岁的蓝天野选择告别舞台,从此不导戏不演戏不看戏,专心与丹青作伴,圆自己的画画梦。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两次画展,也参演了许多观众喜爱的电视剧。
《茶馆》里意气风发光彩熠熠的秦二爷,《北京人》里玉树临风舞文弄墨的曾文清,《渴望》中温文尔雅的老父亲、《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一系列角色让很多观众记住了蓝天野……
84岁时,蓝天野正在筹办第三次画展,时任北京人艺院长的张和平,力邀他回归舞台。“人艺是一个艺术殿堂,但人艺更是一个家,每个流浪在外的孩子只要听到家的召唤,都会义无反顾地回归。”蓝天野这样说。
这次回归一发而不可收。
2012年,人艺60年院庆,《甲子园》,作为人艺年度原创大戏隆重推出,金牌编剧何冀平亲自出马,张和平院长请蓝天野一起做这出戏的艺术总监,最后蓝天野还担任了《甲子园》的男主角,郑榕、朱旭、朱琳、吕中、徐秀林等老艺术家和人艺其他几代年轻人也同台演出,完成了一次薪火相传。
蓝天野的创作欲望就此被激活了。接着他这个曾经的导演复排了一出自己32年前的导演处女作《吴王金戈越王剑》和自己当年非常喜欢的瑞士德语作家迪伦马特人《贵妇还乡》。贵妇克莱尔回到贫穷的故乡,以十亿巨款换取情人伊尔的性命,在金钱面前,市长代表全体市民拒绝了克莱尔的要求,然而人心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1982年正是蓝天野首次将《贵妇还乡》这出荒诞十足的戏剧搬上舞台,朱琳、周正、吕齐等一众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共同成就了该剧的经典地位。88岁的他再度执导,陈小艺、濮存昕、张志忠等人艺实力派组成全新阵容,让人艺的老戏迷赞叹不已。
有一天他碰到曹禺先生的女儿万芳,就说你什么时候能写一个我能演的剧本?万芳很快写出来了,是两个老年人的戏,这就是后来他和李立群主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冬之旅》。100多分钟,全靠两个演员,大量的台词,饱满的情感……几轮全国巡演,年近90的蓝天野居然支撑了下来。
还是在首都剧场,90岁的蓝天野导演的话剧《大讼师》与观众见面。这也是北京人艺65周年院庆演出季中唯一的原创剧目。题材是蓝天野发现的。京剧里有一个四进士,是经典中的经典,当年马连良周信芳都主演过这个戏。经过反复修改,就变成了《大讼师》。
“所以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在舞台上,我的生活还是应该在舞台上。”蓝天野对舞台的爱,溢言表。
他演了374场《茶馆》
在许多场合,蓝天野曾感慨,很多同时代老友的故去让他更感责任重大,“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我就是那个廖化。”
他最喜欢的地方是人艺的戏剧博物馆,就在首都剧场的四层。北京人艺65周年时,人民日报客户端请他做直播,就选择了在戏剧博物馆,他带着大家一路看下来,讲起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滔滔不绝。
这里有人艺的灵魂人物焦菊隐先生。“北京人艺之所以能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里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的模式是他确立的。当年我想从演员转到做导演,一直拖到1963年,焦菊隐先生要重排关汉卿,他想找一位副导演帮着他,后来剧院就提供了几个名单,最后焦菊隐先生就叫我去,我也就是从那开始专职转成导演了。”
这里有曹禺。“曹禺是我们的院长,这个就是按照曹禺院长生前家里的书房,复原布置的。他当时在这个桌子上写了很多剧本。你看这张发黄的纸片上,保存着曹禺写下的一段著名的话。”
“他二十三四岁写的《雷雨》,到现在都很经典。《北京人》《日出》《蜕变》也都是大家最爱排的戏,解放以后还有戏有《明朗的天》《王昭君》,大家当然也说他解放以后的剧本不如解放以前,但是我有我自己的看法,你确实很难拿它跟《雷雨》《日出》《北京人》相比,也不能比,但是解放以后写出这么几部大作,已经很难得了。”
在人艺的戏剧博物馆里,还有当年蓝天野他们排《茶馆》时穿的各种服装,“这是我这个人物秦二爷穿的服装,这个服装跟最早的那件有点区别,因为《茶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拍过电影,电影为了要更华丽,就把衣服原来金的丝带子给换了,换成那种亮晶晶的东西。这个其实不对,原来我们最早的金的镶边是从故宫里边找到的,那是真的金线做的,非常可贵的,可惜后来没了。”
从1957年首次开始排练《茶馆》,到1992年的“告别演出”,蓝天野共演了374场《茶馆》。由焦菊隐、夏淳导演的《茶馆》于1957年3月29日首次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浓郁的北京风情、深刻的历史感慨与人生况味,经过于是之、蓝天野、郑榕、童超、英若诚、胡宗温、黄宗洛等一批卓有才华的艺术家的精彩呈现,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中国话剧舞台至今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
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1992年7月16日的第374场告别演出。“本来这一天《茶馆》的演出是为了庆祝北京人艺的四十华诞,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一场告别演出。那天晚上的演出是无法形容的,演出结束之时,全场的观众全部起立以十分热烈的掌声等候演员谢幕。于是之先生深深的鞠躬,全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1999年,北京人艺以才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林兆华任导演,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宋丹丹、冯远征等一批中坚力量担当主演。“这一版他们也演了几百场,刚开始演的时候也比较年轻,也稚嫩一些,但是演了几百场,也成了经典。《茶馆》是一座艺术殿堂,它的建筑师是北京人艺,栋梁是老舍、焦菊隐、夏淳,演员则是殿堂里的一砖一瓦。《茶馆》会永久地演下去,像西方的《哈姆雷特》、《悭吝人》一样,象中国的《西厢记》、《窦娥冤》一样,永远传承下去。今年《茶馆》马上会再演,前几天观众买票,凌晨就排队,一直排队排到大街上,可见它的影响力。”
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版的《茶馆》
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
蓝天野一直牵挂着青年演员的成长。人艺的许多中青年演员也是当前影视剧创作中活跃的著名演员,对此蓝天野并不担忧,“我也是60岁以后退休了才接拍了《封神榜》《渴望》等电视剧,原来在人艺时舞台的事都忙不过来。对于很多的中青年演员,拍影视剧也是一种锻炼。每一部戏都是一次人物创造,都是为自己积累塑造人物的经验,成名了,回头再来北京人艺演戏,也是一种提高。无论在外边拍多少影视剧,他们都还是会留恋北京人艺这一方舞台,剧团每年也会要求他们回来排一些保留剧目,或者创作新的剧目,好在北京人艺的召唤,对每个演员来说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蓝天野看来,人艺是艺术殿堂,更是一个家,“家的感觉,需要慢慢体悟。现在院里的很多年轻人都把人艺看作是自己的家。北京人艺现在的骨干力量,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王刚、王斑、何冰他们,都在不断的为北京人艺的将来动脑筋,在那里付出心血。比如坚持给北京人艺的年轻演员办讲座,我真的很感动,所以第一个是我去讲的,而且我说,你要再让我讲一次,我还讲。”
传承,是这些年讲得最多的两个字,“有些优良的传统必须接下去,但是呢,你又不能完全复制照搬当年,因为时代不一样了,社会发展也不一样了。我觉得人艺现在的骨干力量,不仅把原来北京人艺那些优良的传统接过来了,而且也有自己新的发挥,我觉得好就好在这儿。”
“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这是蓝天野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经常送给别人的一句话。
是啊,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
作者:任姗姗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