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宁波占三成;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总数蝉联全国第二……2015年,一个个大事件构成了宁波教育的美好图景,宁波教育看点不断。2015年岁末之际,与您一起回顾2015年宁波教育发展最强音,感受教育带来的新力量、新希望。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13个“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名单,宁波占了三层,分别是:江东、江北、北仑、慈溪。本次督导评估对县(市、区)级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努力程度、教育投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共分为5项一级指标,下设12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5项一级指标包括: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下设12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涵盖了教育的外延和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2014年,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认定。
教育国际化水平领跑浙江
深入推动部市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英时尚与设计学院、宁职院中澳合作项目获批并招生,设立宁波华茂国际学校,宁职院在非洲贝宁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学工作顺利启动,宁波大学与印尼高校等反向2+2合作办学项目顺利推进,浙大宁波理工-中东欧物流与服务联合学院建立,全省第二个雅思官方考点落户宁波。推进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班),7所普高分别办有中美(AP、IB、ACT)、中澳(VCE)、中英(A-LEVEL)、中加课程班和德语班。全市教育国际化水平领跑浙江省,根据2015年8月发布的《2014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大学分列硕博授予高校国际化水平第二、第三名,宁波工程学院列其他本科高校第三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分列高职高专院校第一、第四名。
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
深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合作,组织开展2015年度宁波市与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研究课题申报工作,33个课题获批立项。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宁波外国语学校合作共建北外附属宁波外国语学校。宁波大红鹰学院将依托北大方正集团进一步提升发展。宁波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建的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正式招生,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创新引领能力的一流现代艺术设计学院。浙江万里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打造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中心和专业智库。积极开展与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合作,推动创办宁波在线教育大学。举办上海宁波教育周、甬汉两地高校企业教育合作交流会。
出台《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2015年3月1日,《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施行。《条例》明确了终身教育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实施主体,明确成人教育院校、社区教育学校、老年人学校、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在终身教育实施中的作用。分别对社区教育、农民教育、在职人员教育、老年教育和社会弱势群体教育进行了分类的重点规范,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发布《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宁波市教育局发布《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独立执行。报告显示,2010届、2011届和2012届三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6.0%、95.6%、94.7%,本科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2.6%、2.8%、2.9%,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4.5%、4.5%、3.8%,宁波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持续高于同届全国高校平均水平。而且,九成创业的大学生都是为寻求自身发展机会。
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设立了2000万元的“校友创投基金”。近三年,宁波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认定了“宁波工程学院城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等7家市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启动了杭州湾新区核心协同创新试验园和一批重大平台建设。2015年12月4日,教育部召开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宁波市卢子跃市长在北京主会场作了题为《推进青年大学生创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典型交流发言,宁波经验向全国推广。
推出30个协同创新示范项目
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出协同创新中心、特色学院、校地(产业园区)共建、中高职一体化等5大类30个示范项目。召开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推进会暨协同创新高峰论坛,签约10个合作项目。高校与县(市)区共建进一步推进,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将落户慈溪,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在奉化建设新校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合作共建宁波市电子商务学院。南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入驻科技企业21家、创业团队17个,整体入驻率达52.28%。
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加强
宁波大学被列为首批5所省重点建设高校,将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深化宁波市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办学成果,加快建设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转型筹建浙江大学宁波分校。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校成为省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高校学科专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宁波大学工程学、临床医学两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得英国皇家注册建筑设备工程师协会认证。
设立30所市级课改样本学校
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设立30所市级样本学校。鼓励普高与职高、高校合作开设选修课,构建多层次、有特色、可选择的高中课程体系。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150名学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与导师结对开展个性化创新培养。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创新项目,确定由35所普通高中承办35个特色创新项目。新增16所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全市共有省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33所,其中,省一级示范普通高中9所、省二级示范普通高中24所。
20所中职学校启动现代学徒制改革
宁波20所中职学校的41个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北仑职高、古林职高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普职融通扩大到全大市,市本级及7个县(市)区共有13所中职学校17个专业与普通高中开展普职融通育人试点工作。在全省单招单考中,我市职业学校学生本科上线率达到20.1%。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数三年蝉联全国第二
宁波以创建全国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为目标,多方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中国教科院签订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协议。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39个一等奖、47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金牌总数连续三年在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位居第二。在全国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交流赛获8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
教师提升开辟新渠道
首次设立纵贯中小学、幼儿园、高校的人才奖项———宁波市教育名师奖,并将其列入市级“甬城英才”系列奖项,产生首批“宁波市教育名师奖”10人。深化“曙光工程”,启动探索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确定教师发展学校82所。有序推进“卓越工程”,“中外合作博士培养计划”等项目全面开展。全年共组织43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端集中培训(其中出国培训3人),657名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各级各类自主选择性培训全面开展,全市人均完成培训50学时,10.2%的专任教师参加了90学时及以上集中培训。
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宁波籍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屠呦呦曾在宁波的效实中学、宁波中学等7所学校留下了个人成长足迹,宁波学子们纷纷以其为榜样,孜孜进取。在多所校园里,还掀起了学习屠呦呦热潮,师生们不仅学习她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甘于寂寞的学术风格、不怕失败的进取意识、坚持与守望的治学态度,更学习她执着追求、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为让家乡人更多地了解屠呦呦,让她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宁波教育博物馆举办了“屠呦呦与宁波”的特别展览。
新增两位宁波籍“两院”院士
2015年131名“两院”(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中,新增宁波籍院士两人,分别是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陈建峰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化工系主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陈纯院士(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所长)。据统计,目前宁波籍院士总共达到110位,位居全国前列。
东南商报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