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究竟在取代人工还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是个长期颇具争议的话题。5月初,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1990年到2007年,每千名美国工人中每增加1个机器人,全美就业人口比例就会下降0.2%,工人的工资水平会降低0.42%。但最近,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对上述观点予以反驳。
国际机器人联盟称,世界各地企业都在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从2013至2018年的五年时间里,全球在役机器人增长了约65%,达到240万台。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同一时期,(机器人的应用)对就业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用户——汽车行业的就业岗位从82.44万个增加到100.5万个,增幅达到22%。
工厂里的人机协作
这与麻省理工学院新闻办公室在此之前发表的关于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的研究结论相反。在题为《机器人与就业:来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证据》(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的论文中,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Daron Acemoglu和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Pascual Restrepo认为,根据1990年至2007年间的数据,机器人对美国蓝领阶层就业总体造成负面影响,“汽车之城”底特律受此影响比美国其他地区更为显著,且使用机器人和行业自动化与蓝领工人收入下降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国际机器人联盟在对上述观点表示反对的同时提出,机器人的应用将会成为新冠疫情之后经济生产效率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和以往的技术驱动变革浪潮带来的变革没有什么不同。”国际机器人联盟主席Milton Guerry说道:“自动化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和竞争优势并没有取代工作岗位——它们将使任务自动化、扩大就业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该机构称,全球各地的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其全球供应链业务模式,从新冠疫情中吸取教训。这可能会加快对机器人的应用,在一些地区引领工业生产复兴,并重新带回就业机会。虽然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目前也无法摆脱经济衰退的影响,但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在危机过后,该行业将会获得迅猛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盟还重申了一份2017年4月发布、2018年4月更新的报告观点。在这份评估机器人应用对生产率与就业影响的报告中,该联盟提出:机器人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力和竞争力。如果有效应用,机器人可以令公司提高或保持竞争力,这对于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支柱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尤其重要,也可以通过更快的产品研发与交付来帮助大公司提高竞争力。就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自动化,而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增加需求,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自动化总体上增加了劳动力需求,并对工资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未来将是机器人和人类一起工作,机器人代替了劳动活动,但不会取代就业。只有不到10%的工作是完全自动化的,自动化为人类提供了更专注于高技能、高质量、高报酬任务的机会。”
该联盟援引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的研究结果称,有效应用科学技术的公司的生产率是不使用科技的公司的10倍。为了使劳动力具备新冠疫情之后经济所需的软技能和技术知识,产业、政府和教育机构之间需要进行紧密合作。政府部门的激励政策,应鼓励企业对培训进行投资,并为教育培训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