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默默无闻到大显身手,多学多练多积累让黄维祥华丽转身——
【爱国情 奋斗者 身边的大国工匠】数控能手的“三多”秘诀
黄维祥在工作中。
大高个,眼光老是围着设备打转儿,无论走到哪儿手里总拿个小本子,身边还经常跟着几个问东问西、抓紧机会求教的小伙子——在厂区里找黄维祥,易也不易,易是因为上述特征让他很好辨识;不易在于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各车间逡巡检视。
黄维祥,一汽解放汽车公司传动事业部变速箱厂高级维修电工技师,一汽数控设备维修专家,被不少工友称为“黄三多”。
下岗危机逼出“三多”学习法
18岁入厂后,黄维祥一直兢兢业业,但始终默默无闻。
2000年,企业进行改革,重新聘岗。步入而立之年的黄维祥,突然有了深深的挫败感和危机感。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不能从失败中站起来。”黄维祥对记者说:“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从那时起,我就制定了一个多学、多练、多积累的‘三多’学习法,开始疯狂充电,并先后考取了长春职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科班、吉林大学企业现场管理专业自考本科班。”
念职大的1000多个夜晚,黄维祥艰难求索,为搞懂弄通一个原理,他经常通宵达旦。学习过程中,光是笔记他就记了60多本。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2003年,一汽集团举办高技能人才考试,黄维祥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杀入前30名,被选拔进入数控维修技术培训班。其后一年半,他坚持每天骑行3个小时,风雨无阻赶去听课,因为勤奋,好多参数说明书都被他翻烂了,甚至贴了透明胶还打上了“补丁”。
2008年,黄维祥代表一汽征战中国机冶建材工会数控装调维修大赛,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顶尖高手,他取得了全国第七的好名次。这也令黄维祥信心大增,为精进技艺,他每天业余时间都泡在实训室苦练。一年后,他在第三届全国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技能决赛中勇夺探花,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创新创造上大显身手
随着技术水平突飞猛进,黄维祥开始在创新创造上大显身手。
“这是我厂1986年引进的设备,由于电气元件老化,故障率越来越高。”指着车间里矗立的6台EEN-400匈牙利数控车床,黄维祥告诉记者,到2006年底,这6台设备中有4台已被迫停产。他反复琢磨,着力改造,不仅使这些报废机床重新上线,而且主轴功率提高1.5倍,X、Z坐标轴功率提高近1倍,大大改善了机床的金属切削性能。
数控机床要有润滑油养护,在过去,无论机床是否在生产加工,润滑油都一直在滴注,一台车床一天要浪费好几升润滑油。黄维祥觉得这种润滑方式很不合理,便重新编写程序来控制润滑时间和间歇时间,经过多次试验与改进,终于实现了“按需供油”。这项创新成果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废品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去年,我利用以太网技术将数控机床进行联网,实现了对设备的实时网络系统监控和对故障的软件智能化分析,大幅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今年来,我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聊起创新创造,性格内敛的黄维祥双目放光。
10年来,黄维祥改进改造设备130余台,攻克维修难题300多项,并制作了60种数控机床软件的备份,累计为企业节创价值1500余万元。长春市金牌工人、吉林省十大工匠、中央企业优秀员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众多荣誉接踵而至。
希望带出百个千个“黄维祥”
除了创新成果多、荣誉称号多,黄维祥的学员也多。
“一个人能力再高,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能为企业、为社会培养百个、千个黄维祥才好。”他说。
走进黄维祥(专家)创新工作室,智能工厂试验台、变频器试验台、FANUC数控系统实训台等先进设备,看得记者眼花缭乱。依托该平台,黄维祥一面竭尽所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一面不遗余力地培养技能型高端人才。
他开发的《快速数控维修方法》等课程,将维修技巧标准化,深入浅出,现学现用,很受青工欢迎,每年有400多人次来工作室学习。通过培训、模拟、体验、实战,他的学员中,已有2人成为全国技术能手,3人当选吉林省技术能手并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7人被评为长春工匠。
2015年,黄维祥被吉林省政府聘为“长白山技能名师”,在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黄维祥机电一体化”工作室。
站在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黄维祥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着力改革教学项目,开发校企合作课程,陆续培养数控维修学生及人员1500多人次。
虽已门生遍地,但黄维祥至今仍在坚持学习,他的案头堆满各类技术资料和设备说明书,随便翻开一本,都可看到密密麻麻的铅笔标注。“出彩人生的动力是多学多练多积累。”黄维祥说,“要想做出更多创新成果、带出更多优秀学生,学习和拼搏将永远在路上。”
彭冰
彭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