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3个躺赚的盈利新模式,你可能还在只关注课消和乐器销售
小隐于野
中隐于市
大隐于朝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努力者,很多创业者认为自身努力就会成功,所以努力的上课,努力的做好教学,努力的打磨课程,努力的做好师生关系维护、保持跟家长的良好沟通。
可依旧对于经营之道,没有感到有什么起色;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们听到耳朵都要起茧子了,但实际上去做的人,并没有多少,创业初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定是一个大量的普遍现象,随意的选址、随意的做开业活动、随意的起琴行名字、随意的招聘、随意的做任何事
事实上,我们初期做的每一次选择终将为后续的经营道路,填上一缕厚土,使前进的路上逐渐艰难。
随意的选址导致店内自然流量几乎枯竭,选址与琴行经营定位有很大的关系,盲目的选址与无定位,导致课程与定价出现问题,加上前期的错误创业活动,极大可能一波就把自己的发展路彻底堵死,不得不说有时候失败就是这么莫名其妙。
如果你不能在创业之前好好思考一番,做足准备,而是想着边走边看,事实上大多时候都不会再有看的机会,我们只会像仓鼠一样一直在轮子里面奔跑,无法停下,也无法逃脱。
如何逃脱“仓鼠牢笼”?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你的琴行是靠什么赚钱的,在前两年刚接触音乐教育的一段时间,笔者也一直认为琴行的盈利模式已经被锁死,不会有太多花样了,万般情况最核心的赢利点也就是这几样
当然事实上,每100家也有98家琴行也确实是靠这些渠道获得现金流的,但这只是对于这个行业的基本认知,还算不得接触行业够深,《琴行经营报》创刊10年,积累的读者用户总会有一些“创新者”,他们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琴行完全不靠渠道获利,而是靠模式获利。
这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渠道我们可以把主要几大类渠道归结为上述的4-5种,但如果说靠模式获利,那将是完全没有办法统计的,因为每一种模式,都是独有的,是专属于那些经营奇才校长的,并且模式是向下的兼容关系,将会涵盖渠道,而不是通过渠道赚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琴行本质上没办法做到跟周边琴行做到“差异化”的根本原因,因为你们的运营模式都是一模一样,都是在教课、卖乐器、做音乐会、考级等等等等,家长去了哪里都感觉是差不多。
同时靠渠道挣钱的琴行,必定是艰难的,因为靠渠道挣钱是没有经营“套路”的,都是非常原始的方法,我有什么,市场需要什么,达成供需关系成交,但这样子的方法是完全的“路边摊”经营方法。
低价引流获利,不靠正课靠体验课
相信有些老师会说这怎么可能,别慌,这可是真实故事
去年暑假我认识了安徽白老师(化名),跟她攀谈一番,从她的朋友圈了解到她正在做低价引流,我好心的提醒了她低价招生的坏处,白老师也非常认同低价引流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她告诉了我,在她的琴行除外。
一个暑假低价引流招生340余人,每位学员收费299元,12节课程大课,就算340人,总共收入也就是算101660元,这还没算人工成本,大家可以猜一猜,她最后的利润剩多少。
答案:80000多,怎么做到的,上试听课那些老师不要钱了?
这就是源自于她们琴行的薪酬制度以及合伙人制度,员工对试听课学员负责直接责任,上试听课一分提成都不要,对最后转化率负直接责任。
转化率达标奖金可非常丰厚,因此手底下的老师都不是以上体验课为目标,根本看不上试听课提成那点费用,转化不了自认为能力不够,心甘情愿不要钱,转化率一旦达标,那可真是
你看,这家琴行是不是靠盈利渠道赚钱的呢?如果靠盈利渠道赚钱,她已经饿死了,光上试听课,教师提成就能赔到哭,她是完全的靠商业模式运营赚钱,有自己的合伙人、薪酬、晋升、考核等机制(具体涉及商业秘密就不展开细说了)
琴行变身奶茶店、小猫小狗摇身一变做网红店
位于深圳的苏老师(化名)是笔者非常好的朋友,已经认识两年多了,我第一次去拜访他的琴行时就已经被震惊到,什么乐器利润点最高,他这里通通没有,做的都是利润较少的乐器,比如非洲鼓、尤克里里、三角琴等、口琴、沙锤等,当时还看到他玩空灵鼓,也算是教学里面玩的比较早的了,琴行里面放一只狗、一只猫,说是琴行其实也是工作室
工作室位于深圳大学附近,消费者多为大学生,都是与校合作或者互联网招生,同城交流帖子引流进来的,授课并非传统课程,而是通过集体课直接教大家共同学习一首歌,每个人负责不一样的乐器演奏。
比如要演奏一首周杰伦《MOJITO》就立马发布帖子,收集想要学习的同学,每次都供不应求,每天排课排到爆,前往学习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会用什么乐器,充满了未知挑战
苏老师收费很便宜不过百,学音乐送奶茶,还能撸猫撸狗,是否一听,就感觉这绝对是一个日常好去处呢?
就是这样一家店,只有二人,她女朋友当前台、财务、水吧管理,苏老师做教学、销售,至于店的房租成本也很低,并没有租街边门面,但一个月,她们的利润有5万以上,很难想象一个二人店玩出这样的玩法,让我也确实开了眼。
苏老师靠什么挣钱,你认为他是靠盈利渠道吗?这个90后创业者根本不懂什么盈利渠道,他只是一开始想好了我要怎么玩音乐,找到什么样的人跟我一起玩,在哪里玩,怎么玩而已,而这就是纯粹的商业模式
有喝的有玩的有朋友有猫有狗,偶尔还带大家一起去大学里面的草坪表演一番,把客户实打实的玩成了朋友,用户粘性非常高,他的猫咪和狗狗更是为琴行增加了一丝欢乐。
三十而已,跻身太太圈
广东吴老师(化名)琴行主教古筝,创业四年时间,琴行不大不小,学生不多只有100多人,但同样吴老师并不靠学生挣钱,按她的话来说:“我就是喜欢孩子,想教学,有点理想主义者”,没错,100多个学生,刚够她的的门面+员工所有支出,只能算回本。
她是怎么盈利的?吴老师在当地市内凭借古筝打进了“太太圈”,身边的人都是些名媛,吴老师即懂古筝,又懂茶道,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玩汉服,会刺绣,简直是活在古书里的样子;而这个“人设”成功性的打入了这个圈子
进入这个圈子后,吴老师凭借关系拿下了一些一线知名品牌乐器的代理,又用了太太圈的人脉资源,做了很多乐器批发,每天跟着圈子里面煮茶、刺绣、赏乐,带着大家学习传统文化,就把钱挣了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问了吴老师能不能写她,她倒是很随意,随便让我写,我又“得寸进尺”的问了一下她上半年抛开店面收益,她利润有多少,她随口说道,上半年没怎么忙,不到50万
那吴老师是靠运营模式盈利的呢?还是渠道盈利呢?如果是渠道他的这种商业模式又算什么呢?
上面三个故事,均为笔者身边朋友,像他们这些人,还有很多。很多人没见过,只是大家接触的琴行比较少,而《琴行经营报》是行业媒体,因此接触的非常多,这三位琴行创业者的故事,你看了或许会有所启发,他们不比一些大琴行,也不比一些高收益琴行,但他们的故事、模式都值得称赞
要知道用10万元挣到100万和用100万挣到200万,这完全不是一个游戏难度,比如我们再讲一个跨界例子
都知道海底捞是餐饮界老大,以服务出名,可真的让他一直稳稳第一的是他的服务吗?海底捞旁边一般都不会有其他火锅店,因为大部分开在海底捞火锅店旁边都会变成这样一种局面
每月火锅店每月开工资给服务员2000元,员工每天唉声叹气,做事也没精神,主管天天训斥说“你看看人家海底捞”
而海底捞人家给服务员每月3500元,当钱到位了一切事都不是事了,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服务员能拿到3000多工资,加上一些提成补助到4000元是非常好的福利了,海底捞的员工能服务态度差?
这点很多创业者,却选择性失明,只看到狼吃肉,没看到狼挨打,而海底捞背后更有一套合伙人机制,股份机制,所以你说海底捞是靠渠道赚钱还是商业模式赚钱?
你说他靠渠道,确实他是卖火锅卖服务的,但人家没制度标准,商业模式,就靠渠道,他能做到第一嘛?肯定不现实,那么多火锅店都在靠渠道,都很好吃,但只有海底捞出来了,他靠的不是味道是模式
再回到基本逻辑线,琴行这么多,你是选择靠模式还是靠渠道呢?剩下的笔者留白,交给大家去思考
你是选择“路边摊”经营方式,还是标准化经营呢?
很显然路边摊完全是行不通的,琴行亏损就是因为路边摊经营模式,路边摊可以单纯靠渠道营收,琴行不可以
路边摊人力成本低、投入资金少、资金周转压力不大、财务计算简单、产品种类单一、市场流动较大等等
而经营琴行可完全不是“路边摊”打法能解决的,你的定位、定价、选址、品牌打造首先是打地基,这些都没做好,谈招生都是耍流氓,之前有一个校长花钱参加各种课程,问我为什么没生源,我一问具体,结果琴行在工业区.,大名鼎鼎的富士康旁边.....这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团队,招生方法都没办法呀......
还有老师说道:“地推没用”,结果仔细一询问,出去地推就两个人,这种地推不是没用,而是你做的根本不够深,做是做了效率多少完全不知道
一份卷子我写了是写了就是不知道及格没,琴我今天练了,不过是梦里练得......你的人力、财务决定了,你以后能走多远
而我们很多校长关注的销售、招生、服务,其实都是最没用的,为什么?你的经营底层逻辑都没有,地基都没有打好,再好的方法,执行下来依旧没用,这也是创业者的无奈,从创业开始你就不能只关心所谓的专业知识了,而是“杂学”,什么都要学,否则琴行是完全不具备竞争能力的,
8月,进入了“发”月,也是琴行智库的8月黄金福利月,特此开设33节课程专门为琴行经营者建立底层逻辑,在这里你能学到绝对有用的经营知识,每一节课程,都是你经营琴行实际会运用到的
助你搭建琴行底层经营智慧,非常适合打算创业者和中小型琴行创业者,来完善自己琴行经营框架,目前8月2号之前报名可享受早鸟价只需99元,平均3元一节课程,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笔者微信即可报名,下方是课程目录大家可以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