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边听歌边阅读文章,给您带来好体验!
文|泥布里
编辑|泥布里
前言
古筝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因其独特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演奏技巧而备受喜爱。特别是在陕西地区,古筝在古代称为秦筝,与秦国的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关于秦筝的诗文和典籍文献记录有限,但其在历史上的存在状况得到了一些记载。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陕西筝派乐曲的记载和传承都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安音乐学院正式开设古筝专业,并聘请了许多筝派名家担任教职,陕西筝派乐曲才得以重新被弘扬和传承。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成为陕西筝派的主要传承者和发展者。
尤其是在陕西秦筝学会的成立之后,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古筝演奏会等活动,积极促进了陕西筝派乐曲的发展。这些活动为筝派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让传统的陕西筝派乐曲得以保护和传承。
一、创作背景
《秦桑曲》这首古筝曲是由西安音乐学院的教授强增抗和周延甲共同创作的。它通过温柔婉转、优美动人的旋律,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古筝的独特音色和演奏技巧,还呈现出陕西筝派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手法。
《秦桑曲》的创作灵感源自陕西关中地区的碗碗腔戏曲音乐。这种特殊的音乐腔调赋予了乐曲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强增抗和周延甲将碗碗腔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古筝演奏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声音效果,使乐曲更加丰富多彩。
乐曲的结构设计精巧,分为苏板、慢板和快板三个部分。苏板作为引子部分,采用柔和、缓慢的节奏,为整个曲子奠定了基调。慢板部分通过细腻的演奏技巧和变化的音色,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而快板部分则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展现了对团聚的盼望和希望。
二、乐段分析
这首筝曲《秦桑曲》以其精巧的构思和动人的旋律,展现了一位女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引子部分以自由的节奏和强烈的刮奏开场,让人们立刻被吸引。
第一段以慢板形式开始,通过左手的技巧和柔和的音调,描绘出女子对远方亲人的忧伤和思念。这段充满抒情的乐曲以大颤、吟、揉、按、滑等技巧为主,打造了一个深情而专一的女性形象。
第二段以快板形式呈现,节奏明显加快,音程跳跃,情绪变得高昂而激烈。这段引人入胜的旋律将听众带入高潮部分,让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起伏。
最后第三段以自由的节奏和左手刮奏作结,将情感推向极致。这段展现了主人公对家乡和亲人的强烈渴望,乐曲在情绪上达到了巅峰。通过这样的编排和表现手法,《秦桑曲》巧妙地表达了一位女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思念,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情感上的震撼和共鸣。
三、演奏技法特点
陕西筝派在传统右手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点。古筝的左手技巧以韵味见长,其中的"吟"、"揉"、"按"、"滑"是表现力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左手的按颤作用,筝乐就会失去原有的光彩,显得平淡无奇。所以左手技巧的娴熟对于古筝的演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中一个是左手大指按音,大指与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交替按弦。在许多陕西古筝曲目中,会出现带有"大"字标记的音符,这需要用左手的大指按弦。由于声韵和旋律的需求,左手的按弦必须连续进行。
这一技巧在《秦桑曲》等作品中尤为常见。例如,当演奏需要进行"4"、"7"的二变音或连按"1"、"2"、"7"时,单独使用指头按弦无法及时地切换。为了确保每个音符的时值准确,需要使用大拇指与其他指头交替按滑。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秦筝的神韵。
在使用左手大指按弦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要与其他三指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强弱不一致的情况。同时,手指和手腕要保持放松,不要过度紧绷。在确保音高准确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度地进行装饰性的揉弦,以更加准确地展现出"以韵补声"的魅力,彰显陕西古筝乐曲的独特韵味。
另一种常见的技法是“跳按”和“滑弦”相结合的应用。通过迅速的跳按动作,演奏者可以在不同的音弦间快速切换,创造出生动活泼的音符跳跃效果。这种技法常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音乐片段,使音乐充满了活力和动感。结合滑弦技巧,演奏者可以通过手指在弦上的滑动,营造出柔和流畅的音色,为乐曲增添一丝柔美的情感。
古代就有“秦筝多撮弦”的说法,陕西筝派的演奏中还使用了双手同时进行按弦的技巧,这样演奏者可以在音乐中创造出多声部的效果。这种的技法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和厚度,还能够更好地表现复杂旋律和和声的细腻之处。通过左右手的协调配合,演奏者能够展现出更加复杂和丰富的音乐表达。
陕西筝派的演奏还运用节奏变化和速度控制。演奏者通过变化的节奏和速度来刻画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和节奏感。加快或减缓演奏速度,配合细腻的音符处理和强弱的控制,可以让他们更加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细微情感和情绪变化。
衬滑音的运用陕西筝派也十分注重,这样可以表达婉转柔和的旋律。在陕西古筝的曲目中,常常可以听到上方是衬音、下方是上滑音的组合。这种技巧通过同时发声的两个音符相互衬托,既增加了旋律的层次感,又突出了滑音的特点。衬滑音的应用不仅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而且独具陕西筝乐的风格。
衬滑音的发声方式有其独到之处。下滑音通常以较慢的速度进行,这样做有助于打造温柔婉转的声音效果。尤其是在《秦桑曲》等作品中,衬滑音的运用使音乐中的情感更加持久深沉。演奏者在运用衬滑音时需要注意技巧和表达的细节。他们须准确掌握衬音和滑音的音准和速度,以确保两个音符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演奏者还需注重音色的控制,使衬滑音的发声柔和细腻,符合陕西筝乐的特色。
四、陕西筝派的音乐特点
陕西筝曲中的二变之音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了独特的音阶系统。它是基于五音律发展而来的变宫和变徵,与燕乐音阶和清乐音阶的微升和微降的差异密切相关。通过技巧的运用,包括按、颤、滑等,二变之音从游移的状态过渡到"3"和"6"两音上,赋予了陕西古筝乐曲独特的音律特点。
广阔的音域和变化多端的旋律是陕西筝曲特点,演奏者可以跨越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这是陕西音乐的独特之处。陕西筝曲还利用了上行跳进和下行级进的特点。上行跳进的音乐能够激发激动、激昂和悲怆的情感,而下行级进的音乐则能够表达哀伤、缱绻和抒情的情绪。旋律的起伏通过级进和跳进的交替作用,使音乐在婉转中融入哀伤的情感,在激昂中流露抒怀之情。陕西筝曲的旋律特点使其能够充分展现情感的变化和丰富性。
以陕西苦音筝曲为例,其主要采用下行级进,通过一吟三叹的曲调,充分表达了哀伤和苦楚的情感。从第一小节的上行五度跳进到最后一小节的下行级进,曲调逐渐加深,让人陷入其中。这种曲调的运用使陕西筝曲更能够表达哀伤和苦楚的情绪,为听众创造出一种深情的音乐体验。
五、陕西筝派的风格特征
陕西筝派在古筝音乐中独树一帜,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脱颖而出。除了保留了"秦风、琴韵、秦声"的原始特点外,陕西筝派以细腻婉转、情感丰富、凄凉悲苦和慷慨激昂的演奏风格,在筝派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南派的潮州筝婉转华美、北派的山东筝高亢激情以及客家筝的质朴优雅相比,陕西筝派以其"激昂、抒情"为特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由于陕西地处西北的黄土高原,当地人民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他们的性格却显得粗犷豪迈,乐观向上。长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形成了坚韧不拔的品质,而这种草原豪情在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陕西筝派的演奏家们通过高亢激昂的乐句和饱满的音色,将内心的激情和豪情尽情释放。
在演奏中,陕西筝派的演奏家们注重运用精湛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特别是在陕西筝派的苦音曲目中,通过悲凉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演奏,深情地传递出内心的思考和哀愁。这种抒情风格使陕西筝派音乐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力,能够打动人们的心弦。
陕西方言独特的音调和韵律对筝曲的演奏风格产生了影响,使其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另外,陕西的戏曲表演艺术也深深地融入了筝曲的演奏中,赋予了音乐更加生动和戏剧性的特点。
作者观点
陕西筝派在不断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中展现出独特的特点。《秦桑曲》作为陕西筝派的代表之一,具备陕西筝曲的普遍特点,同时又含有自己独特的风韵。陕西筝派的音乐不仅具有激昂和抒情的特点,而且在表达方式上有所突破,创造出独具个性的音乐风格。
陕西筝派之所以吸引众人,不仅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特色,还因为每首乐曲都在保持陕西筝曲的普遍特点的同时,展现出自身独有的风韵。这使得陕西筝派音乐既具有共通性又有独特性,从而在历史的传承中持久不衰。这种独特性是陕西筝派音乐吸引人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梁书琴.浅谈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的形成[J ].考试周刊,2008 (49).
[2] 相西源.《陕西筝曲》的艺术特色[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06).
[3] 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 ].东南大学学报,2002 (04).
[4] 张弓.古筝弹奏指南[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
[5] 曲云,李萌.陕西筝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