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悠悠,古韵悠长。8月20日,一场昆曲考级在苏州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10个城市700多人次参与,呈现了昆曲与普罗大众的又一场“双向奔赴”。
自三年前举办全国首次昆曲考级以来,苏州市人大代表,市艺术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王臻一直期盼着这样的场景——昆曲复兴。然而,王臻的期盼还远不止于此。从校园版《牡丹亭》在上海、苏州等地巡演,到原创剧目《泥韵薪传》摘得全国大奖;从申办昆曲等级考试,到建立非遗职业体验中心……几年来,她作为校长,带领师生披荆斩棘;她作为人大代表,用心用情勤勉履职,只为助力更多孩子圆艺术之梦,只为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用心办学,拿下省赛、国赛金奖“大满贯”
建于1959年的苏州市艺术学校(昆曲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艺术表演和文化产业人才的中等职业艺术学校,是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人才培养基地,俞玖林、沈丰英、周雪峰、顾卫英等“梅花奖”得主均曾在此学艺。
“学校底蕴深厚,社会知名度却不高,每年招生需要费尽心思找生源。”2019年,刚刚就任苏州艺术学校校长的王臻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
“提高学校知名度,首先必须参加全国最高等级比赛,拿最有分量的奖项。”王臻甫提此议,不少老师觉得无力企及。“一定要开门办教育,学生要成长,老师更要成长。”学校组织师生陆续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与全国最好的院校同台较量,拼尽全力争夺金奖,专家也说这是“虎口拔牙”。
近几年,在文旅部、教育部举办的国赛以及省赛中,苏州艺校屡获金奖。2022年,斩获文旅部第四届“梨花杯”全国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优秀的佳绩。2023年8月,在文旅部举办的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学校原创群舞剧目《泥韵薪传》从全国近200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中国舞蹈教育最高奖。
“拿到‘桃李杯’最高奖项,可以说是建校60多年来的一个里程碑。”王臻欣慰地说。
传承文化,让昆曲“曲高”而不“和寡”
“艺校办学,得奖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传承好优秀文化。”王臻推出了又一个大胆举措——举办昆曲考级。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苏昆表演艺术家王芳提出过关于将传统戏曲纳入考级的代表建议。为在苏州率先落实,王臻立志“一定要把昆曲考级做出来!”
在王臻的牵头下,经过多位专家多番撰稿和修改,《昆曲艺术水平等级考试教材》1到3级、4到6级完成编著,并正式出版。2021年7月,苏州市艺术学校获得考级机构资质后,同年9月,全国首次昆曲考级在苏启动,来自全国16个城市近500人次参与。上海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谷音评价:“这在全国也可谓首创,我对昆曲普及信心更足。”
此后,昆曲考级每年举办,影响越来越广。今年下半年,苏州市艺术学校将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深圳等地建立昆曲考级点,推动昆曲更广范围传播。
此外,王臻还带着学校排演的校园版《牡丹亭》在上海等地巡演,这是建校来昆曲专业首次巡演。
“希望能面向全世界大学生举办昆曲创新大赛,让昆曲在新时代的‘良辰美景 ’中‘姹紫嫣红’。”王臻满怀憧憬。
履职尽责,当好非遗守护人和百姓代言人
“当选人大代表,我更感重任在肩。这一职责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继续加倍努力。”王臻感慨道。
作为人大代表,王臻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思考。“如何保护传承好非遗,让它迸发出新的活力?”她结合代表调研活动,着眼昆曲和苏州泥塑的保护传承,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昆曲形体”“虎丘泥塑”两个江苏省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在有趣的互动体验中,让更多人走进非遗、感受非遗、宣传非遗、守护非遗。
如今,学校的招生越来越好。今年学校舞蹈招生20人,报名800多人,几乎是挤破门。而且,愿意报考昆曲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昆曲班学生的就业出路也越来越广,除进入昆剧院团,很多文化和企事业单位都欢迎前去入职。
对于构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课程,王臻也提出了代表建议,推动“一校一品”打造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校园。
身为人大代表,王臻也格外关注百姓民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她的主要关切之一。为此,她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代表建议,推动心理健康检测常态化、制度化,以实际行动当好人民群众“代言人”。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文 濮建明/摄
编辑 赵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