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孩子。
20年后、50年后、500年后的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是个看到未来,并引领未来的人,他能看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未来,人类将如何生活?看到那个时代的幸福之道,进而设计现在的教育模式。
未来是个什么样子?
先说可以看见的20年后。
科技进一步发展,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手机”一样普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最直接的改变是——80%以上的职业会消失,比如智能引用于农业,生产率提升导致大量农民下岗;机器人智能化应用于工厂,24小时不停生产,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无人驾驶、5G、智能计算结合,导致大量出租车、货车司机甚至快递员下岗;
像AlphaGo一样有“自我学习、自我升级”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疗、法律、翻译、文字工作者(今天的很多新闻是机器人撰写的)等领域,导致无数人失去工作;
至于更底层的服务,如超市、加油站、收费站、洗碗工、扫地,不用等到20年后,淘汰已经开始。
未来世界的时光隧道
再说可以预见的50年、500年后。
不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追求的目标——对于幸福的追求,从未改变过。
而幸福,来自三个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人与自己的关系
爱自己的能力,至少身体健康,心灵富足;
享受生活的能力,如美食、美感、艺术、音乐等审美观;
点缀生活碎片时间能力,如高雅的爱好、产生快乐的兴趣与爱好;
生存力,如工作赚钱,事业带来的成就感;
成长力,不断地提升生存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生命力,如通过阅读、语言、艺术、科学、建筑、地理、人文等滋养心灵,带来快乐,提升生命的能量。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天地、山川、河流的完美统一;
人与动物、植物的和谐共处;
野外生存能力;
人与自然、地理、土壤、空气、气候、太空、宇宙和未知世界的关系。
宇宙与人
人与他人的关系
最基本的同理心、换位思考、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具备独立的思考力,具备人格魅力,能够影响他人;更高要求的爱人、胸怀、兼济天下的能力。
与祖先、父母、往圣的关系,承上启下,承认文明的薪火;
与同辈的关系,至少要有“价值感”,因为能创造、付出“不一样”的价值,而有“存在感” ;为人类创造价值,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让人类生活的更美好的能力。
与亲人、伴侣心灵相通,愉悦相处,坦然接受对方的不足又能共同进步,携手繁华也能相濡以沫的亲密关系。
与未来的关系,探索未知的世界,为子孙后代铺垫,为万世开太平。
我想,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关注生命的前提下,兼顾未来20年的大环境,来帮助孩子建构这三种关系,并形成教育理念。
遗憾的是,今天,中外的教育与此南辕北辙,甚至完全相悖。
工业革命
中外教育现状:泯灭人性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中外教育现状,可追溯至几百年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急需大量“熟练操作工”,如何快速把“农民”变成工人?操作工的特点是标准化、流程化,可批量培训。
于是,农民们被分成多个 班级”,像机器一样听从命令、死记硬背“操作要点”、将失误率控制在最低,反复测验,超过60分即可上岗。
这种“操作工”教育模式,在19世纪上半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由大英帝国带到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19世纪后期,德国率先将这种“流水线教育模式”应用于教育,因为批量成产,成本低,见效快,威廉二世决定全民“义务教育”,直接导致德国的崛起。
从此,“工厂工人”式教育席卷欧美,风靡全球。
中国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照抄西方的基础教育,至今100多年从未变过——工业是一个国家的重心,一切基于“工业需要”选拔人才。
假设工业需要“爬树专家”,我们的教育,马上就让所有动物一律学习爬树,通过死记硬背、反复刷题甚至羞辱,最终优胜劣汰出爬树专家——猴子。
但是,对于95%的动物来说,天赋点并非爬树,比如领袖型的狮子、老虎,负重的大象、骆驼,快跑的马,游泳的鲸鱼,一刀切的比赛模式,9-12年的反复证明、不断强化暗示这些动物就是“差生”“失败者”,毕业以后,大多沦为社会底层,终生也难翻身。
所有动物学爬树
今天,远不同于300年前,工业革命已经过渡到“智能革命”,整个会学习方法、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人才需求也彻底颠覆了过去。
今天,最不缺的是知识。一个电子阅读,可以阅读上百万本书,这个数量超越99%的中外古人。
一部手机,几乎可以搜索到你想要的任何知识;也不缺学习机会,线上、线下无数的培训机构,只要你想要,总能找到愿意教你的老师。
今天,缺乏的是“学习的欲望”和对于“未知的好奇心”,一个孩子是否在大学毕业之后,还有保持读书、进修、学习的动力。
而我们的老师,却还在用300年前的办法,用死记硬背、刷题、考试排序、羞辱等办法,成功地让一些孩子恨上读书:为阅读、学习,在9-12年里,带来的很少是快乐和幸福感,只是成绩背后的“差生”、“失败”和“羞辱”。
今天,最不缺的“考试满分”的人,因为考的内容偏“知识”,知识代表过去。
而且,你的知识能胜过谷歌、百度吗?
今天,缺乏的“未来考试满分”的人,能够用独特、差异的思维,来解决未知的难题!
这样的人必须具备独有的判断力、思考力和个性,而我们的教育,还在源源不断的培养“流水线工人”,这些工人除了“擅长爬树”,但未来不需要“爬树”的人。
20年后,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工人,机器人已经替代,没有想法、魅力的孩子,只会被机器打败,变得毫无职场竞争力。
今天,最不缺乏的是外语翻译,谷歌眼镜,百度翻译,讯飞翻译,都能轻松解决异地出行;
今天,世界的中心正在东移,东方的崛起势不可挡,世界的未来在中国,而我们的教育,却仍然膜拜300年前的“农民培训成工人”的教育模式,这是一个号称拥有5000年辉煌文明,14亿聪明的中华民族的悲哀。
未来,源于今天,远胜于今日。
今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延续300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思维,把孩子培养成标准化的“工业产品”;
未来,最不缺的是像“机器”一样的人,缺的是驾驭“机器”的人。
今日,我们的父母,延续几千年来的“恐惧”,读书只是为了帮孩子弄一个更好的“饭碗”,未来,科技的发展,吃饭已不再是人生“主题”,人生的主题从“生存”过渡到“生活”——尊严与社会价值,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你的生活品质怎样?
未来的时代,把教育从培养“产业工人”中解放,重归“教育本质”——生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他自己,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
面向未来的教育,是个什么样子?
站在未来回望,什么是拥抱未来的教育?
我想,ta应该长成这个样子:
教育真正以“孩子”为中心,而非老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老师,就像成年人买手机,不喜欢就换下一部。
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是引路人,判断老师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愿意追随,是否因为你而爱上了这门学问。
真正的因材施教到来,让每个孩子长成自己,乌龟、兔子、老虎、鲸鱼,根据自身特征,拥有独一无二的学习进度。
如果说现在的教育是“公交车”,6岁上车18岁下车,那么,拥抱未来的教育尊重每一个个体,是滴滴打车,基于孩子的需要,送到不同的目的地。
因材施教还表现在唤醒,唤醒孩子的本来天赋,挖掘孩子智慧潜能,释放孩子的天赋,转化为力量,最终帮助孩子找到其安身立命之所在。
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内容重归于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比如人与祖先的文化传承,人与天地的一体,人与人的沟通、互助。
知识,也不再是教育的目标,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保持永恒的好奇心”,才是教育者的功课。
教学的方式应该是快乐的,至少是鲜活的,可以是苏格拉底的对话,孔子周游游学,也可以是佛教的“辩经”,还可以在游戏中成长。
那么,孩子呢?
普通资质的孩子,至少心、智、体、人格健全,具备利他的仁爱之心;
ta应该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天赋点,如乌龟、马、猴子……基于天赋点,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同时又博学多才,终生热爱学习。
上等智慧的孩子,不浪费上天赋予的“天赋”,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成圣,成为了不起的人,成为能够改变世界,身负造福众人的领袖、创新者、专家,推动社会进步,造福社会的责任。
不管怎样的资质,因为都在做自己,ta至少身、心、脑健康;因为知道此生的目标,基于目标的自由选择学习,所以,ta是“自我驱动”,不再需要父母、老师、家人来督促,因为ta是真正的热爱学习这件事,并从中找到乐趣,9-12年的学习,就像自由恋爱,酸甜苦辣必不可少但一定痛并快乐着。
Ta的人生非常自信,既传承5000年的华夏文明,又兼具现代西方的科学精神,共融成独立的思考力,能够解决未知的难题;基于自身天赋点形成的人格魅力,是其自信的来源。
…………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为孩子寻找这样的一所学校,结果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开始走访10几个国家、地区的主流和创新教育,发现,每种教育特点与缺陷同在,很难完美。
却意外惊现,国际、国内最前沿、先进的理念,竟然都共同指向中国2500年以前的孔夫子、老子的教育!
宇宙规律
遗憾的是,孔子的教学理念,随封建帝王的需要而任意“打扮”,“异化”久矣!
今人难以一睹真容。看看夫子如何思考2500年以后的“最先进”的前沿教育!
因材施教
三千子弟,基于天赋点传授不同的学问。今天的夏山学校、公共民主学校、《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也不同,如美国altschool、HTHI、Tinkering School。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答案也不同,国内外尚无原型。
不愤不启、不悱不启。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核心是唤醒,即启。教学是开启汽车的“发动机”,而不是“推车”。
以色列的“提问”教育,注重孩子的提问,远胜于答案本身。
人格培养
士大夫精神,完美人格,经邦济世, “知”,“仁”、“勇”。
仁爱之心、利他、家庭、社会责任感,孝道、兄友弟恭。
国外的人格培养在家庭,由宗教信仰完成,中国由父母自由发挥。
传道弘道
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利他的君子,人生而有天命,在于传道、仁、德。家国、天下情怀,东方独有,全球无。
素质教育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教学手段有六艺:礼(德育)、乐(艺术)、射(体育)、御(领导力)、书(语文)、数(数学)。
西方教育非常素质教育,尤其是体育、领导力和艺术,国际学校同理。
情商、处世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温良恭俭让,敏于行而纳于言等。
同侪互学、教学相长
学生变身老师,老辅助师弟师妹,共同成长,同学关系变成互助组,全球2000多所公共民主学校正在实践中。
寓教于乐
快乐教学,吟诵、礼乐教育,身心灵三位一体教学。
芬兰的游戏、现象式教学,芬兰-Me & My City沉浸式体验学习,德国华德福的游戏、舞蹈、体育融入到教学之中。
终生学习
躬身自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培养终身学习习惯。
天地之间的“无为而学”
孔子的周六列国“游学”,类似今天欧美流行的PBL项目制教学。
老庄的无为之道,今天许多特色教育,如瑞典 - Vittra学校,没有教室,行走于天地之间;俄罗斯开在森林里的谢琴宁学校,同时学习农耕、自然等。
……….
今天,全球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几乎逃离不了孔夫子的教学理念,如果能借助互联网、科技的手段,融入现代化科技、世界先进的教学“术”,来实践夫子的理念。
那么,一定能培养出真正面向未来,我们心中的孩子。
实现之路:孔子教育理念2.0
使命:上承春秋,让孩子成为卓越的“仁”者
远景: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独一无二,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融汇中西,借用技术手段,培养有仁爱、独立、独特技能、国际化视野的当代“士大夫”。
老师的定位:启、传、教
启:唤醒。唤醒孩子,找到孩子的安身立命所在,或者至少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天赋点。开启学生对某一种知识或技能的浓厚兴趣,自我寻找、自我认同和基于天赋的力量转化之旅。
传:传道,人与天地一体、生命与生命相容、宇宙万物运行之道。
教:知识、技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思维方式培养胜于知识)、解惑,帮助学生建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
教学手段
- 教学“进阶式”:将一些学科的知识,根据难易程度,利用IT手段,开发成不同的“阶梯模块”,学生基于自身的掌握程度,像打游戏通关一样,一步一步掌握知识点。
- 学生自治:学生逐渐成为学校的主体,从学习到学校规章制度,均为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协商达成一致;学生成为这块产地的主人,在这种理念中,让学生很容易就开始找到自己的天赋点、归属感,可以发起PBL,在教人与互相学习中,建立友谊。
- 学生可以发起PBL,成为某个项目的老师,教授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或者成为项目的领导者,引导同学共同完成。
- PBL:项目制教学,基于共同探讨的一个任务、目标、事件,在约定的时间内共同完成,在执行中,学习完成项目需要的知识点。比如基于景点游学,可以融入诗词、对联、历史、文学、化学、物理、力学等,而非单一的语文、数学、地理。项目设置可以引导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如沙化、环保、老龄化、假期山区项目调研、公益、江门崖山“成人礼”、必修课的“家庭劳动” ……
- 课程&讲座:设置六艺的课程,如射箭、古琴、茶艺、易经等;100+选修课,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据喜好上某几个领域的课程。
- 师承
- 传统文化与士大夫精神:吟诵、开设礼课、古琴、茶艺,走廊摆放茶叶等,围棋、书、国画等。寓教于乐:引入芬兰、培训机构、华德福等教学风格,让教学生动、有趣。
- 老师队伍:同一门课有3种以上不同风格老师教授,学生基于喜好自由追随。
- 生存力:烹饪、中医、武术、财商、农耕、团队骑、野外露营、AED急救等课程。
- 拥抱世界:游学、讲座……
有意者请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切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