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讯(本网记者 周慧 文/摄)在浔阳书坛中,有一位几十年临池不辍、挥毫落纸者,他就是吴绳斌。从幼年时,他就对书法情有独钟,无论是在学校上学、在部队服役、在地方工作、在清华美院学习,他都是全身心投入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如果说,历年来参赛所得奖项是对吴绳斌书法的肯定,我们则更看重透过他的字所展现出的张力,给人以审美冲击力。
青睐墨香 从小结缘
1963年出生的吴绳斌,现为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近日,记者走进吴绳斌墨香飘逸的书法工作室,回顾了他的成长历程。幼年时,当吴绳斌的同龄人追逐嬉戏时,他受父亲的影响,对书法产生了兴趣,继而达到了酷爱和痴迷的程度。还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吴绳斌,每天只要一放学,就找来废旧的纸张苦练书法,“小时候,家里贫穷,只能捡一些废纸或者在长江边用树枝在沙滩写字。”就这样,吴绳斌三伏天汗流浃背坚持写,数九天手指僵直哈几口“热气”接着练。
每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书法都有一种莫名的青睐情愫,或是倾心痴迷,或是欲罢不能。成年后的吴绳斌前往部队从军,虽然生活的环境变化了,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始终未改。“新兵刚到部队时,一次偶然,看到指导员在出墙报,于是,我就每天溜去看指导员写字。指导员发现后,就感到好奇,说‘你在墙上写几个字给我看看’。”吴绳斌说,从这次在墙面上写的“树立革命理想”这六个字开始,此后,他就一个人“承包”了部队的墙报、标语、对联。
1987年,在部队期间,吴绳斌参加过中国书法家协会函授班福州分校书法学习。学期期间,他每晚用平时收集的废报纸练字,常常写到深夜。由于长期不断的刻苦临摹学习,他对书法理论的理解和创作技巧有了较大的提高。
临池不辍 师从名家
古人云:“有定性方可为艺。” 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吴绳斌,虽然工作更忙了,但是仍然坚持利用业务时间不间断地练习书法。因为有着超出常人的定性,因这种执着,吴绳斌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对行体书法喜爱有加。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绳斌在报纸上看到第九届“庐山杯”书画大赛正在面向全国征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吴绳斌向大赛寄出了自己的几幅作品。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比赛,吴绳斌就有一幅作品获得了此次书画大赛的银奖。
“长期以来,我都是自己一个人自由发挥地练字,当时获奖后,我特意拿着自己的作品请大会的一位秘书长点评。还记得老师说,‘你的字很有功底,练的时间也很长,但建议你要多临帖,拜拜师’,老师的这番话让我压力很大。” 吴绳斌说,听到老师的点评后,他决心要拜师,并告诉自己,“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到底,绝不浅尝辄止。”
2010年,吴绳斌参加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进修学习,先后师从李松、王学龄等导师,这也使他第一次正式与正规的书法学习实现了对接。2011年,吴绳斌又加入中国书法协会培训中心,崔胜军导师工作室“行草班”进入系统学习,并担任“行草班”一班的班长。在这学习的几年时间里,吴绳斌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他经常研习古代前贤的笔墨痕迹和精神风骨,临摹研习,他对行书的精进也主要成形于这个时期。
如何练就一手好字?悟性是前提,刻苦精神是关键。近年来,吴绳斌像从海绵里挤水一样,把自己业余时间榨干了,手不离笔,心不离贴,潜心于研究赵孟頫、米芾的笔墨,把古人的用笔、结字章法等艺术特点熟记于心。向古人学习、向今人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变化、运用和发挥,潜心于书法的陶练,努力提升自我。
挥毫落纸 诸多赞誉
据了解,吴绳斌于2009年加入九江市书画协会会员,2010年加入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协会理事。“书法的奇妙之处,就是有让我有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魅力。”吴绳斌说,尤其是近几年,他跟了导师研习书法后,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风格,接下来,他始终会坚持练好基本功。
观吴绳斌的书作,就会明白“字如其人”的说法着实不虚,其笔法、章法、结构的运用,给人以美的享受。2010年,吴绳斌的作品荣获第十届“庐山杯”书画大赛书法金奖;2011年,荣获首届“井冈山杯”书画大赛中年组书法特别金奖,并被授予世博年优秀艺术家和中国书画先锋者荣誉称号。2014年,吴绳斌的作品又在山西太原第二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期间,吴绳斌的作品的多幅书法作品被选编进《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选集》。
“书法就像是歌唱一首歌,需要先学古人、老师的精髓,而后再博采众家之长,掌握文字的结构和形体的蕴涵,作者再根据自己日积月累的积累、理解以及情绪,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谈起书法创作,吴绳斌很感触地说。
图片:吴绳斌正在练习书法
图片:吴绳斌书法作品
图片:吴绳斌书法作品
图片:吴绳斌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