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飞针采血 受访者供图
为患者扎上止血带,用两指捏住采血针翼快速弹射,0.05秒进针采血,并迎接患者惊讶的眼神,这是王洋现今的日常。
今年26岁的汪洋,在厦门弘爱医院癫痫中心当护士已有4年,他说这种“飞针采血”法能快速进针减轻患者疼痛,“我苦练半年多,泡沫板上扎了上万次”。
“飞针采血”几乎无痛
生性爽朗的王洋来自哈尔滨,到厦门旅游后爱上这座滨海城市。东北大男孩为何选择做一名护士?他表示,“小时候看汶川地震报道,对医护人员在一线救死扶伤很崇拜,长大后就从事了这份工作。”
癫痫中心面对的多是0-10岁的癫痫患儿,对打针和治疗会产生恐惧,不愿配合,抽血时会一直乱动。他常琢磨,有什么办法能够减少孩子们的疼痛,让他们不那么恐惧?去年一次偶然机会,他到弘爱医院检验科抽血,发现护士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扎针手法,几乎没有疼痛,这勾起了他的兴趣。
事后他到检验科请教,了解到这个叫做“飞针采血”。以拇指与食指将针头弹射入血管,达到快速无痛进针采血,由于针头刺入皮肤的瞬间已经脱离操作者的手指,故称之为“飞针”。
这项犹如武林秘笈般的炫酷技术顿时让王洋着迷,他希望自己也能学会飞针。去年6月,王洋在院内的飞针技术培训班上报名,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学习。
男护士半年修成神功
除参加培训听课外,最重要的还是练习。王洋和同事们一开始用泡沫板练习,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
王洋在泡沫板上练习飞针 受访者供图
“先是练持针,往泡沫板上弹,把手练稳、练出肌肉记忆后,再在泡沫板上划线,练习将针准确扎到线上。慢慢地,线越画越细,准确度也越练越高。”王洋说。他过去采血,都是用三指固定针头,换成两指后十分不适应,有时针没飞到泡沫板上,反而扎到自己手上。手上没少留下针孔,但在三个月内做到了几乎“针针进线”。
接下来,他与同事互相把对方当做“患者”,在真人的手臂、手背、脚部等部位练习飞针。飞针培训班29人,只有王洋一名男生,他成了被女生“飞针”扎得最多的对象,每有同事失手,胳膊便要留下一块淤青,“我自己也有失手,满是愧疚但都会咬牙坚持”。
“飞针不仅考验手法,也考验心理素质。”王洋说,为克服恐惧,也为了增进熟练度,连下班回家的路上都在模拟飞针的手势。半年下来,他扎坏了一个边长10厘米的泡沫板,练习次数达上万次。
去年底,王洋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飞针安采师证书,而同期培训的另28名女同事也大多通过了考核。
“扎针但不疼的叔叔”
习得飞针技巧后,最令王洋快慰的是,癫痫中心的小孩们都不躲他了。他以前是孩子们眼中“扎针的叔叔”,如今变成了“扎针但不疼的叔叔”,所到之处尽是孩子的笑脸。
成人患者也是纷纷投来赞许。王洋接诊一名血管较细的阿姨,多次摁压评估后飞针采血,不到一秒钟完毕,引来阿姨惊叹:“天呐,这么快!一点也不痛!”
今年11月,王洋将自己飞针采血的视频发布到社交账号,0.05秒的进针速度让观众大开眼界,他也因此走红,登上不少电视节目。远在哈尔滨老家的姥姥看到了新闻,特地打电话夸赞外孙“有出息了”。这让王洋既害羞,又骄傲。
与此同时,王洋也表示,“飞针采血进针极快,减轻了患者痛苦和心理恐惧。希望这项技术更好地传播,造福患者。”
弘爱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的技师张蓉芳,已有十多年飞针经验。她介绍,十多年前这还是一项小众技术,飞针采血培训目前普及了,这项技术也有望不再小众。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