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0月1日电(记者 杨绍功)梅兰芳的故乡、全国第一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所在的江苏省泰州市,今年迎来建市18周年的“成年礼”。然而,庆典却只有一场弘扬建市创业精神的座谈会,及藉此展开的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从思想再解放入手,推动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新实践,泰州在“成年”之后谋求新的成长。
思想再解放:谋划新成长的起点
18年前,原扬州市一分为二组建地级泰州市。18年后,泰州市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是建市之初的10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翻了两番还多,“小泰州”一跃变身“大泰州”。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作为江苏省唯一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泰州正面临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居安思危的泰州人有了发展的紧迫感。
“要谋求新的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建市之初的那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鼓舞了泰州人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是改革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泰州“成年”之后再起跳也要从这里开始,要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地区自查发展速度质量,机关自查政策、权力、服务,个人自查精神状态和工作绩效,向老百姓问政求建议……一个多月来泰州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三查一问”找问题找办法,为下一步的整改落实、攻坚赶超做准备。
泰州高港区副区长吴斌说,解放思想大讨论让他这样的地方干部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获得了工作的新动力。
项目大突破:区域发展要项目也要“绿化”
背靠苏北,面朝苏南,作为江苏省地理中心的泰州一直渴望成为发展的轴心。而发展轴心历来是项目高地,区域发展要靠项目支撑,于是泰州人把项目突破作为继续成长的路径。
医药产业规模在全国地级市居首的中国(泰州)医药城,正聚焦疫苗产业、诊断试剂和生物制药领域。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陆春云说,未来三年将有数百家企业和部分专科医院落户,这里将成为生产研发基地和求医问药目的地,医药产业和服务融合将创造几何式增长的附加值。
在泰州口岸船舶公司码头,一艘艘巨轮正在加紧施工。公司总经理陈建国说,口岸船舶乘上了造船业回暖的东风,今年新接订单12艘,手持订单57艘,生产任务已经排到2017年8月。
要项目更要环保。近期,泰州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已有10家企业自掏腰包800万元购买排污权指标。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国内赔偿额最大环保公益诉讼案件,6家企业被判赔偿1.6亿元用于环境修复。以环保倒逼项目“绿色化”,已经成为泰州推动项目发展的“新常态”。
城建新提升:建老百姓满意的城市
“一座公园两只猴,一条大路两座楼。”老市民张亚萍用这句话形容泰州旧貌。18年来泰州有了大学、火车站、飞机场和两座跨江大桥,现在张亚萍已经分不清城市道路有几纵几横,但她还希望未来有更便利的生活空间。
“珍惜每一寸空间,不能牺牲空间换取地面景观。”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陆志鹏说,通过“三查一问”,当地梳理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大交通格局未成,城市辐射能力不足。为此,当地决定优先把精力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去。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干,社会管理才是城市的筋脉。在泰州城区,小到管网跑水大到交通拥堵,都被纳入一套由32个职能部门为依托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处理问题的速度和质量直接与部门考核挂钩。这让市民反映的市政问题大多可以在24小时内解决。
“成年”之后的泰州却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社会管理,擦亮医药名城、文化名城和生态名城三张城市名片,打造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