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4岁女童多次遭姨夫强奸、12岁补课孩子遭女辅导员关门棒击打死、淄博4岁失踪女童被杀害抛尸河中......一桩桩与儿童相关的极端事件频频发生,在儿童节带来之际格外地刺痛人们的神经。
记者注意到,“儿童”也是克强总理关注的焦点,今年已四度在公开场合为其发声。4月13日,针对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李克强严厉表示,疫苗质量安全事关人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生命健康,是不可触碰的“红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提出,全社会都要为孩子们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
此外,“留守儿童”也是总理提及的高频词,1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总理表示:“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3月5日,他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那么,在保护关爱儿童方面,江苏具体做了什么?记者发现,针对“性侵”、“拐卖”、“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等涉童四大害,江苏还真有不少新做法,一些做法还特别暖心!
性侵女童:披“长辈”外衣犯罪 法官“粉红信箱”知心相助
“每天晚上,我都不敢熟睡,稍有声响,我就突然间惊醒。因为我太害怕这个地狱了,就这样我过着非人的日子。”2015年5月,吴江女孩小欣遭受继父长达10年的性侵骚扰最终自杀,在遗书中,她这样控诉。而第一次被强奸时,小欣年仅10岁。最终,法院以强奸罪判处继父张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记者发现,类似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还不少,金湖县10岁女童在老师家补课,屡遭其丈夫性侵;徐州10岁女童被父亲强奸两年,又遭邻居老汉性侵;常州禽兽父亲性侵亲生女儿近5年,第一次女儿还上小学......
据了解,目前我国儿童防性侵形势非常严峻,2015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共340起,七成以上是熟人作案,有29起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性侵,而曝光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猥亵儿童的案件7963件,平均每天有6起,还有很多没有到起诉环节。5月27日,江苏高院发布的《江苏发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十大案例》中,强奸案就占了4起,犯罪分子大多披着长辈或者“亲人”的外衣。
该如何保护女童不受摧残?记者了解到,江苏确实采取了多种方式为女童安全护航。
5月24日,一个写有“我的小秘密”的粉红色信箱,出现在盱眙县一些留守儿童较多的小学女厕所里。海报上法官姐姐指着女孩的“敏感部位”说:“这些地方不能给男生碰噢,如果有人总想碰它们,悄悄告诉法官姐姐,一定会帮你保守秘密噢”。如果发现线索就转交相关部门调查处置。据了解,这是国内法院针对女童防侵犯开设的首条隐蔽受理渠道。两年前,盱眙法院还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开出了全国首份“督促令”,要求家长回家陪伴自己的子女。
记者了解到,在淮安,地方妇联牵头,公检法司、教育局等部门联动,形成“集中成片授课+社会志愿者巡讲”的“淮安模式”,将儿童防性侵教育通过学校课堂普及。3个月内覆盖当地16万学龄儿童,各校德育老师也成了“女童保护”的讲师。今年,徐州市教育局也将“女童保护”防性侵课程覆盖全市小学,目前徐州已有800余人通过试讲考核,徐州“女童保护”讲师团队已初步建立。
家庭暴力:亲生父母施暴占75% 多部门成立"反家暴联盟”
“棍棒下面出孝子”、“黄金条子出好人”,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不打不成器,施暴是为了让他更快地改正错误走上正途。
然而,家庭暴力不仅是对儿童身体的一种伤害,对其心理发展及未来生活更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研究表明,50%至70%的成年施暴人,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与原生家庭没有暴力者相比,暴力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为新的施暴者的几率比前者高600倍。
4月25日,江苏省邳州市中年男子捅杀6名儿童,其变态和残暴令所有人咋舌,记者了解到,这样“杀童狂魔”并非一天练就,嫌犯徐增志在家经常对其妻子家暴,腊月天把妻子脱光浇凉水暴打。他“变态”的原因,也同从小生活在家暴环境中有很大的关系,据知情人反映,徐增志的父亲以前经常打他的母亲,也是把老婆脱光了打。
据南京中级消息,2014、2015年两级法院共受理案件中,涉少刑事案件呈下降趋势,但家庭成员侵害未成年案多发,尤其是“南京虐童案”中一张孩子后背被鞭抽无数伤痕的照片,更震惊了全国。据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与研究报告》显示,85%的案件为父母施暴,亲生父母施暴占75%。
儿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教育儿童面对家暴正确保护自己是整个社会的课题。2016年3月1日,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实施,也是一部保护儿童免受家庭暴力的法律。5月25日,国家卫计委出新规,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疑似遭受家暴必须强制报告。
记者了解到,在避免儿童免受家暴,江苏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3月2日,扬州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检察院、中级法院、市司法局、市民政局、市妇联等7部门联合宣布成立“反家暴联盟”。无论身处何地,看到孩子被家暴,可第一时间拍照、摄像、报警。六一节期间,无锡也掀起了反家暴的热潮,无锡蠡园派出所开展了一系列“拒绝家暴,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在小学、社区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进行反家暴宣传,让家长意识打骂孩子不是“外人不能查收的家务事”,打骂自家“熊孩子”也能引来牢狱之灾。
校园霸凌:趋于低龄化 专业人员为中小学生“护航”
5月28日,云南一女同学被10个初中生围殴的视频在朋友圈引起轩然大波,视频中,女生被打耳光、踢肚子、扯头发,短短2分37秒里,这名女生被击打不少于120下。她哭着求饶,但多名女生仍未停手,一边围殴一边嬉笑。这是在云南广南阿科中学发生的真实一幕。
近年来,校园犯罪越来越多,越来越低龄化,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而这些严重侮辱事件,半数是在教育机构内部解决掉。要么就根本没有报警,要么是到了公安机关后,却以行政拘留、回校教育等较轻的处理方式解决。
记者发现,校园暴力的频发,与中国在对待校园暴力犯罪方面的处罚太轻有关,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对校园暴力的处罚力度。5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会,据介绍,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达16万余人。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史卫忠表示,目前中国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还应经过大量的论证和研究。
对于凶猛的校园暴力事件,该如何应对?除未成年人缺乏对自身行为及行为后果的判断能力外,家庭、学校及社会的严重缺位,是造成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记者发现,早在2003年,南京警方派保安给中小学站岗,预防校园暴力。苏州敬恩实验小学还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应急演练,2014年,江苏泰兴为所有中小学配置了心理辅导室和一名专业老师,今年5月25日,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未检科的检察官来到江淮民工子弟学校,为学生举办了一场主题活动,教育孩子面对校园霸凌如何say No!
拐卖儿童:找回率不足1% 建立儿童失踪预警平台
“镇江失踪6天4岁男童尸体被找到,警方已介入调查死因”、“今夜无眠!金华3小孩失踪4千人搜寻出动直升机”、最近,总有一波一波的寻人启事在微博和朋友圈接力。对于家庭而言,孩子失踪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折磨;对于孩子而言,分秒之差则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
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失踪儿童,经过各方努力找回来的并不多,找回率仍不足1%。
记者了解到,在儿童失踪找回方面,江苏近来做了不少工作。2011年初全国警方开展打拐专项行动,江苏对丢失孩子或少女报案的家长采集血样,建立较为完整的“打拐DNA数据库”,同时对网友们“微博打拐”提供的、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一律采集DNA样本,录入打拐DNA数据库,可用于将来做亲子鉴定。
去年11月20日,江苏辞职刑警张永将联合微信、腾讯公益共同推出了“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这是国内第一款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如果家长在平台为孩子建了“防丢档案”,万一孩子失踪,就可以迅速打开微信发布预警。周边的微信“志愿者”能最短时间收到推送的寻人信息,并在失踪黄金3小时里,分别形成半径30公里、90公里乃至690公里的寻人圈。据悉,平台上线当晚访问量激增,最多有100多万人同时登录,一天就拥有了70多万的志愿者。今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上线,建立儿童失踪信息发布权威渠道,发动群众搜集拐卖犯罪线索。
此外,江苏还有不少单位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去年6月1日,南京一家商场启动全国第一个公众场所防儿童走失系统。一年来商场内已发生10多起儿童走失事件,由于立即启用防儿童走失系统—关闭所有出入口,全场地毯式搜寻,一般在3至5分钟内都找到了孩子。
儿童之殇,责任在于成人,如何保障孩子拥有安全健康、快乐无忧的童年?如何让悲剧不再上演?这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反思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