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连续性和良性循环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交互浸润。当然,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唤醒一个自以为“是”的成年人。
一、家校沟通的意义。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在家长会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接受得更多的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长远性和深刻性。
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家长对孩子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恰恰也是这种权威性,在某些场景 下会对孩子有着刻骨铭心的伤害:原因是很多的家长,其实并不懂得怎样去教育孩子,并不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这些教育方法对孩子心态的 对影响又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困难。
一次家访,和一个孩子妈妈谈到写作业的坐姿,她说的话让我震惊:为了纠正孩子的坐姿,刚开始是提醒她贴直了椅背,后来就在脖子里系一绳子,背后挂一个重物,最近又从网上买来一个十字架,每天写作业之前先把自己孩子用绳子捆一遍。
父母爱孩子毋庸置疑,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怎样正确地去教育孩子。这样细心、辛苦甚至可怕的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必定带来更为猛烈的反应,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无底的深渊。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时间段,不仅是学生的身体发育期,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时期。学生在学校,势必会受到班风、校风、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老师本就是改变人的职业,如果孩子还没改变,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方法。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学习场所,而家校沟通的意义就在于,从了解情况,到增进理解,通过探寻方法,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学生成长的才能越快,越好。
莫言曾说过:
“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确实,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
但是,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背后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奋斗。
这世上从来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所有的教育都需要彼此共同出力。
十年持续不断的精进,是任何一个人从凡人到卓越人物所要走过的历程。
二、家校沟通的现状。
和很多老师交流时,他们都普遍反映:做好这一代孩子的教育,真的是太难了。
我们用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一下现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家长,首先便会发现:他们多为八零后或九零后。
(一)当代的家长理念更为超前。
他们内心是很矛盾的,他们既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又接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理论,“上大学”对于他们来讲也并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他们平时在沟通期间就不仅仅关注成绩,也会关注孩子的态度、习惯的性格的养成教育。
(二)当代家长更容易对老师产生不信任。
在现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很多家长从孩子尚未出生就从不同渠道获得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普及性信息,基本都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更容易对老师的某些教育方式或者理念不认同,由此更容易产生一些冲突。
(三)当代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意愿空前强烈。
家校双方往往缺少正确的沟通经验,很多时候,双方连互相理解都做不到。老师觉得除了每天承担很多教学以外的程序性事务很累,而家长觉得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担心孩子的教育更累,双方都很难理解对方。
能真正主动积极沟通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把预防做在前面的家长很少,大多数的家长都是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才去联系老师,但往往会表达出自己在教育中的无能为力,请老师多关注、多帮忙。
18年家长会,我在会上提到要多回复老师的信息,多关注群消息,多和孩子做沟通,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家长当场就掩面失声痛哭,他白天在工地,晚上打理农田,疲于奔命。高房价、赡养老人、孩子教育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
至此以后,我再没要求过家长要回复我的各种信息。
三、家校沟通的方式。
(一)微信
目前最常用的交流途径,平日交流有两种方法:一是文字,二是语音。文字可以不受你本身情绪的影响,加入表情可以很好地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如果你对语言没有足够的驾驭力,建议平时的沟通还是发语音吧。
(二)电话
这是最直接的沟通方法,紧急情况最为适用,较之微信要正式许多。不过如果涉及敏感话题,建议通过微信语音电话沟通(能懂得自然会懂)
(三)家长会
家长会也分为:微型、小型、大型。
微型和小型家长会就是面谈,可以是一两位家长,有共性的表现、特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在组织这样的家长会,谈一谈针对这种情况家校之间如何配合。
“老师,你知道他为什么从来都不看《小猪佩奇》吗?”“为什么呢?”“因为他爸妈离婚以后,他看到这个动画片就会哭。”这是一个孩子因在班级内和同学打架,她奶奶到校以后和我的交谈片断。——佩奇有爸爸妈妈,而他没有,他只有奶奶。
(四)写信
信件是一个现在看来很古老的事物,但写信是一种很有诗意、也很温暖的一个行为,它能让老师和家长的心灵在一瞬间达到共鸣。它可以单独写给某一位家长,也可以面对全班同学写信。
还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写信,从晚上七点坐在电脑前,一直到晚上十点半,电脑上面光标闪烁,却只有几个字:“各位家长,晚上好。”
写了第一封信以后,再写就会轻车熟路,写信不一定要满篇的大道理,也不是非要在一封信里把方方面面全部提到,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就如同上课,重难点要突出,围绕目标主旨来写。
(五)家访
家访是做好家校沟通的根本保障。
但往往有些一线老师意识不到家访的重要性,只是把它当作领导安排的硬性任务,应付检查,流于形式,漫不经心走一个过场。家访资料一大堆,但他的脚印可能从未出现过学生家的台阶上!
为什么要家访?
1、家访能让你更了解家长,规避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
你不真正了解家长,就谈不上真正了解学生。因为在很多时候,孩子身上笼罩的正是家长的影子。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而这些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
2、家访能让你更了解学生,工作更有针对性。
要想真正教好学生,就不仅仅在课堂,需要走出学校,走到学生生活的环境去看一看,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构成、经济情况、家长性格、学习环境、在家表现等等,只有全面了解了,在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老师,我能喊你一声‘爸爸’吗?
3、家访有助于更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利于自身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家长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及关系,可以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提出一些我们不曾关注到的问题,方便我们及时改善,做得更好。
4、家访有助于增进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感情,为以后开展的工作增加保障。
老师也是凡人,肉体凡胎,难免犯错,也难免会和学生、家长有一些误会,甚至是矛盾。如果在平时的家访中提前打一个预防针,增进彼此的了解,不说关系多深,起码混一个脸熟,假如在以后工作中出现了纰漏,家长也会看在彼此的情面上,不会过多计较。
以我所了解的家校矛盾为例,越是家校之间沟通较少的,越容易出现问题;越是家校之间沟通较多的,解决问题时越容易,家长的响应程度也越高。
5、家访有助于宣传学校政策,提升教育形象,得到社会认可。
对于一个学校来讲,生源是它的生命线。家访,不仅仅是老师个人的行为,也代表着学校的态度和学校的形象,一个老师出了校门,就是学校的一个活广告。通过家访,可以让家长更清楚地了教育理念、教育现状及教育前景。有了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教育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顺畅。
而现在的班主任更多的是把以上几种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组合。
四、家校沟通的建议。
(一)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先正己身。
去年初接班主任时,班内三十一位同学,有17个家庭离异,当然,班级是全校有名的问题班级。当时不是没人想接,而是没人敢接。
这个班的孩子缺少爱,我接班以后并没有吵他们,骂他们,而是在孩子犯错了以后,听他们的解释,听他们说整个事情的过程,包括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了,让他们听听彼此的诉说,在说的时候就把火气降低了。
天下没有不犯错的孩子,犯错也未必都是一件坏事情。我允许他们犯错,但不会去包容他们。让他们学会担当、学会责任、懂得谦让,教会他们如何不犯错误,除了心灵鸡汤以外,还会告诉他们这个事情应该怎样去做,怎样做才会更好。
通过大半年的努力,孩子的整体纪律和整体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整个班级的班风班貌可以说有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这一年里,取得子家长们的鼎立支持。
以上的事例,说明一个问题:只有孩子的改变,才能引起家长的认同。或者说,只有取得了学生的认同,才能取得家长的认同。而所有老师都应谨记:学生才是我们工作的对象,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家长最多的是通过哪个途径来了解一名老师的?毫无疑问——是孩子。
班级里面怎么样,孩子最清楚,孩子每天回家以后,会给家长讲诉他在学校发生的各种事情:高兴的、难过的、伤心的……同样也有很多老师的事情,学生的事情,这些叙述当中无意间就会给家长传递很多的信息。通过孩子的叙述,家长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也对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达到了认同。
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开家长会或者与家长见面,这时,孩子的这个桥梁作用就格外重要,通过他们传话、带信,通过他们影响、感染和带动家长。
当然,如果孩子不认同,做得再多都是0。
(二)有温度也有深度,报喜也报忧。
与家长沟通,如果一直在夸孩子有多优秀,一点毛病也没有,那么你是在给下一任老师挖坑,你夸得越狠,坑挖得就越深。孩子自身总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哪怕你再喜欢他,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孩子的问题。孩子的优点在哪个地方,缺点又是在哪个地方,最近有没有得到提高。
和家长沟通中,表扬孩子,认同孩子,再说孩子的小缺点,说缺点的时候,重点是一定要表达出自己的态度,表明老师会帮助孩子共同进步,逐步改变孩子的毛病,让家长既能感觉到自己孩子的缺点,又感觉到老师能帮助到孩子,他就会觉得前途是光明的,就很快乐。
如果一味地给家长打电话告状,说孩子怎么了怎么了,就会让家长感觉非常的无助,并且他并没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时间长了以后,打报告打得多了,孩子再有问题,在家长看来,那就不再是孩子的问题,反而传递的是老师找事的问题,或者就是老师无能的问题了。
(三)形象和气质。
通常人是视觉动物,所以第一印象就显得尤其重要。从穿着,到气质,给家长一种如沐春风的亲近和一丝一苟的坚守。
老师,既要有不伤人的修养,也要有不被人伤的气场。
早上,一名家长急冲冲地把孩子送到学校,但还是迟到了。班主任走过去数落:“慈母多败儿!你们家儿子这副德行就是被你们宠坏的……”家长在一旁频频点头,连连附和,向老师赔不是,唯恐得罪了对方,成为孩子受过的替罪羊和班主任的出气筒。学期末,学校进行问卷调查,这位家长给班主任评了最低档,并附言:“班主任就像皇太后一样,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终于摆脱了!”
而另一位同事则恰恰相反,可能是由于不太自信,或是对“尊重家长”有着不恰当的理解,她在面对家长时低声下气、软弱谦卑,对家长有求必应、从谏如流。一开始,家长们觉得她富有耐心,印象不错。渐渐地,有些家长开始提出一些难以实现甚至有些过分的要求,诸如要求她每天根据自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出几张习题卷,或要求自家孩子当班干部(而该学生并不具备相应能力)等,让她陷入窘境。
做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懂得拒绝的老师,这样,你就不会活得太累。
一位家长周日带孩子去爬山,晚上一点钟回家,第二天学生打瞌睡,有知识点没听懂
(四)主动和平时。
对于表现,要和家长保持联系,经常沟通,把孩子在校的表现时常告知家长,其实孩子的问题一部分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问题,每一个后进生都只是灵魂在沉睡,而教育的功能就是唤醒。当他们从沉睡中醒来,才能重新开始奔跑。如果每次犯错都把家长请过来,又能怎样?该管不了还是管不了,家长感觉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又反感家长,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进而家庭教育不和谐,学校教育就更难做。
对于成绩,一定要让家长清楚孩子平时能考多少,就怕平时不管不问,到了期末,看到成绩不如预期,这个时候再来找老师的,往往就是带着情绪的。
历次考试成绩统计
(五)有意识地引导。
心理学家哈里森说:
帮助孩子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
班主任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所以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责无旁贷。班主任对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给予必要的指导,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点和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从而让健康、快乐伴随孩子一生。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的成才。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也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家校沟通顺畅很简单,口才情商不是太低就可以;但能让家长发自内心佩服的唯有老师自身的素养和实力!
末了,送大家一句话: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