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心:担心孩子以后发音不准?不如从现在就重视语言训练
前段时间后台收到了一位妈妈的私信,她是这样说的:
“老师您好,我是一位3岁宝宝的妈妈,我的孩子现在正在学习说话,而且语言表达各方面都还不错,但我很担心我们家孩子以后会不会出现各种语言问题之类的,比如发音不准……”
先说一句,这位妈妈对孩子语言的关注值得我们鼓励,因为她是真切看到孩子语言变化的,是知道孩子语言当前状态的。这一点已经超过很多家长了。
但是,正如她询问的那样,如果宝宝发音不准怎么办?其实与其担心孩子以后发音不准,不如现在就重视对他的语言训练。只有把基础打好了,孩子的语言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训练一、保证儿童语言表达的“畅快”
训练要点:
当孩子断断续续、含糊不清地说话时,不要打断、不要代替他说,也不要第一时间纠正他的发音。
训练内容:
1.引导孩子说话。对于发音障碍的小朋友,家长可以从最基础的字音教起,让宝宝先听,听懂了再去模仿,引导他主动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
2.让孩子先说别打断。不管孩子说得好坏,先让他说完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给孩子一个梳理语言逻辑的空间,之后再提出哪里需要修改,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宝贝,这里有点问题,跟妈妈再练习一下哦。”
训练目的:
孩子只有觉得这样的尝试是有趣的,他才会有继续努力的动力,如果总是遭到成人的否定,孩子就会慢慢丧失主动积极表达的信心。
训练二、尽可能把每样东西的名称告诉孩子
训练要点:
尽可能把生活中每样东西的名称都告诉他,并且可以通过让孩子触摸的方式加深记忆,有助于孩子将各种东西存进脑袋。
训练内容:
1.人称代词训练。对相当一部分语迟儿童来说,人称代词的清晰决定了他们认知水平的高低,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强调“你我他”之间的不同;
2.事与物要紧密联系,不能分开。在教导孩子说话时,你不能把词和人、物、境、感觉、想法分割开来,最好是借助具体的实物来引导和刺激孩子的认知,让他的认知和语言相统一。这样,既能加深印象,也能引起孩子对语言的好奇心。
训练目的:
借助实物,比如日常的杯、盘、碟,还有水流、蔬菜、瓜果等等,给予孩子语言上的重复和认知上的刺激,提高他们的整体表达能力,尤其是语言间联系,他们可以说出“苹果是红色的”,也可以说出“水是可以喝的”。
训练三、经常问孩子一些问题
训练要点:
你提出的问题并不是真的要孩子做出回答,你只不过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更多地接触规范的语言。
训练内容:
1.提问要注意语气,不要过于严肃。如果过于严肃,孩子的大脑就会激发防御机制,他接下来回答的过程并不能正确地展示自身的语言状态,甚至会掩盖一些可能的语言异常;
2.提问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提问不必拘泥于场合,什么时间都可以,比如小朋友穿上了新鞋,我们可以问他:“这双鞋是宝宝的鞋子吗?真漂亮啊。”在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后顺着话茬再问:“这双鞋好不好看啊?”家长要学会见缝插针提问。
训练目的:
向孩子提问并非是要他一定回答,我们的目的在于问题引起孩子的思考,让他发动大脑去想问题的答案,并且向爸爸妈妈阐述出来的过程。这个思考、表达、回应的过程才能真正起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语言机构这样说
将语言训练放到家庭,其实也是语言矫正干预的一部分。因为在现行的语言矫正体系中,专业机构负责主要的语言干预和纠正,比如针对儿童语言问题的难点、痛点进行科学的纠正,而家庭则起到巩固、延伸的语言作用。
而且,之所以将语言矫正的一部分任务交给家长,还在于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家庭环境在语言干预过程中的缺失,很可能会造成儿童语言问题的反复以及矫正时间的拖长,因为儿童在结课后可能需要回家适应一段时间。
所以,目前我们一般建议家长也参与到其中,降低孩子的敏感和焦虑,巩固语言矫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