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考级考什么?
兼议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文/周林生)
随着中华大地音乐考级热如火如荼地兴起,近几十年来,笛子的考级浪潮也一天一天高涨起来。并逐渐蔓延到港澳、东南亚一带。
光从上海、北京来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家长、教师被卷入笛子考级的旋涡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与宝贵的时间。学笛子的少年儿童通过了一级一级的考核,拿到了一张一张的证书。家长心理得到了满足,学生也沾沾自喜,而教师为了提高每年的考级合格率。把目光盯在几首考级曲目上。拔苗助长的现象十分普遍。考级的操作基本无章可循。考官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同一个学生,在这个考场通不过,在另一个考场能通过。而即便取得高级证书的学生除了会几首教师手把手教的笛曲之外,真正掌握多少本领呢?给他们一首简单的乐曲,都搞不懂选用什么笛子、用什么指法来完成,甚至连节奏、节拍、速度、强弱都掌握不好。这与教育领域里出现的“高分低能”情况如出一辙。
一个长期在笛子普及教育领域里工作的老教师说:教学生的目的,就是要尽快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己走路”的能力作为教学与考核中的重点。
部分教师知识老化、又不吸收新的知识。把自己掌握的笛曲排排队,订出所谓的教学计划与进度。然后,学生就顺着这个扶梯一步一步向上爬。把教与学这个双向关系、而且应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变成单向的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有些教师还不无顾虑的说:如果学生现在就学一些经典笛曲、我以后拿什么再去教他?拔苗助长固然不可取,但保守观念同样要不得。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我兜里就这么点东西,慢慢来吧。”在小提琴、钢琴教学领域里,许多少年儿童都能在国际上得大奖,出类拔萃。这对我们每一个笛子教师来说都是应该有所触动。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最有利于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教学目标。
给每一个学生一双合适的鞋,而不是每个人一双同一尺码的鞋。
基本功的训练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而且是螺旋式的上升,每一教学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要把乐音四要素:音准、时值、强弱、音色,尤其是笛子的音色,牢牢地抓住。
笛子的音色是笛子个性的体显。音色不好笛子就缺乏魅力。撇开乐器与技术原因,学生内心要有音色的记忆与辨别,要多听大师的演奏,关注他们的音色,并刻录在自己的脑海里——心里有了,手里才会有。
少年儿童处在长身体、发育的过程中,对他们提出过高的气息控制要求是不妥当的。但在指、舌、唇的基本功上可以强化训练。在这方面少年儿童具有很大的潜力,常能完成某些成人也难以完成的高难度技术。
就像“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那样,脱离音乐的基本功也是不会有意义的。譬如“一个渐弱的长音”,在音准保持稳定,音色保持纯净的前提下,要求音量逐渐地弱下来,直至消失。那么,教师除了在技术上讲解精细,让学生明白要领外。若能结合音乐,则会收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如,用《姑苏行》最后一句,
就比单纯练一个渐弱的长音为好。学生不感到枯燥、有音乐情趣。
大多数学生怕练基本功,恐怕与单调乏味有关。如何使基本功训练变得有趣、有味、有情,这是要动脑子想一想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去!把基本功多练练。就能解决问题的。
培养学生练基本功的兴趣比基本功本身更重要。
双吐是笛子演奏的重要技法,选择典型乐段的双吐片段,或编写针对性的练习,通过慢练、中速练、快速练、极快速练等几种变速训练,达到得心应手的自动化熟练程度,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演奏时的把握性。
对手指而言,除了干净利索外,还要练出“指劲”来。手指有了劲才会灵活有弹性。
笛子的基本功从技术上说有:气、指、舌、唇四大件。从整体而言,还包括眼、耳、心。
眼睛是表情达意的窗口,耳朵要仔细倾听自己的声音,不断调节与伴奏的关系。心要歌唱。自己的心弦在颤动,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要有良好的舞台意思和演奏风度。而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时时关注的。
和视谱教学相反,不用谱的口授心传教学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即在教学中暂时不用谱,全凭学生用心去明辩、分析、模仿。从乐曲段落结构上,乐句韵味上,乃至演奏技法上化心力去记忆。
教师本身要掌握得十分细腻到位。学生不能看老师的指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辨力、分析力、记忆力、模仿力很有好处。
视谱教法适用于乐曲的泛练。脱谱教法适用于乐曲的精练。尤其是经典乐曲,许多惟妙惟肖的神韵,乐谱是无能为力的。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和主观能动,要鼓励学生向其它老师学。不要墨守陈规、门户偏见。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不教之教——即学生真正能自由翱翔在艺术的广阔天空中。
教师的责任就是带学生走进艺术殿堂的大门。同时,在关心学生道德塑造完美人格方面,教师更有不可推托的责任。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深刻的教训的。
学生不能消极等待老师“喂食”,要自己去“找食”。要在广博的文化层面上逐渐建立自己牢固精深的艺术塔座。能动地向一切人学习、向社会学、师法自然。
要多唱歌,多吟谱,只有把谱吟唱得有滋有味,才会演奏得有声有色。毫不夸张地说:唱是能否把笛吹动听的关键。没有条件学习视唱练耳的笛子爱好者,可以把学过的乐曲经常细心地唱唱。对培养音准、节奏、乐感、识谱能力都大有益处。
写于2004.立秋
周林生(灵声),字半山,号心涤,自喻竹笛玩家。中国笛箫名家,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顾问。幼从父学笛,复师从高志远、陈重先生学习江南丝竹。1964年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拜徐六四、赵登良为师制笛。1966年随郑玉荪、赵松庭先生学习笛律。198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专业老师为陆春龄先生。1985年与董仲彬先生一起开创铜岭桥制笛。成名弟子有黄卫东,董雪华等。
上一篇:#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