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是汉、壮、瑶、回等多民族的杂居地,这些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性、生活观念与理想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永福魅力的民歌。而永福瑶族民歌就是其中的一种,瑶族人民用这种歌唱的方式世代传承着本民族的历史,表达着真挚的感情和不屈的意志,瑶族民歌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生长于永福镇银洞村的黄金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瑶族歌手,今年57岁,黄金福的父母是永福瑶族民歌的资深爱好者,十一二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家人上山下地劳作。农忙间隙,大人们总会通过唱歌来解乏。那时候,农村没有多余的娱乐方式,淳朴的瑶族民歌,便在黄金福的心里种下了一棵小小的种子。
永福瑶族民歌传承人黄金福。 邱岗诚 摄
瑶族民歌,瑶语叫“赛花柄”,译为“赛过花朵的语言”,是瑶族群众传递信息,相互沟通的第二种语言。永福瑶族民歌曲调平和婉转,娓娓唱来,有如清泉小溪,柔和而悠远,歌曲内容也十分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琐事;大到历史变迁,小到农事婚丧喜庆,随口而出,皆成文章。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福瑶族民歌)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黄金福告诉记者,他们许多老一辈人,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唱起山歌时,他们可以出口成章,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的点滴日常都可以变成动人的旋律。在游耕迁徙的那些艰苦岁月里,瑶族民歌陪伴着瑶家人度过了许多苦难的日子,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和色彩,瑶族民歌逐渐也成为了他们表达爱恨情愁的最好方式。
黄金福在和孩子们一起歌唱。 邱岗诚 摄
随着瑶族逐渐从大山迁往平原生活,瑶族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受多元文化冲击,瑶族民歌正在式微。年轻一辈已不再教瑶语给下一代,更别说瑶歌了。永福瑶族民歌要用瑶族本地语言演唱,懂得演唱瑶族民歌的那代人逐渐老去,年轻一辈缺乏学习兴趣,山歌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让黄金福忧心忡忡。作为永福瑶族民歌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黄金福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永福瑶族民歌,他经常去到校园里,和孩子们一起歌唱,在传统的唱腔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以符合时代气息的创作表演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爱上瑶族民歌。
永福瑶族民歌不但需要传唱,更需要传承与发展。近年来,永福县大力实行“文化强县”战略,永福瑶族山歌被列为非遗音乐,并将瑶族民歌收入《永福县民间音乐集成》,瑶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让更多瑶族同胞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永福县文化馆每年两次为瑶族同胞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举办《永福瑶族民歌》演唱会,参加的歌手也越来越多。如今,黄金福的担忧也便越来越淡,他用“文化宣传通天下,如今文化改变天”来憧憬永福瑶族山歌和瑶族群众的美好未来。
黄金福表示,作为一个传承人,希望把瑶族民歌永远传承下去,让广大人民群众个个能听到,把瑶族民歌发扬光大。(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