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瞄准地方区域经济,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扎根农业办教育,服务地方培育新农人。自2017年创建智慧农业专业学院5年来,学校持续创新探索,通过技能教学提升、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交流平台搭建等,一跃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域内耀眼的涉农职业教育之星。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中等职业学校,被农业农村部和教育部联合推介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的智慧农业专业(产业)学院是南京市中职学校唯一涉农的专业学院,也是南京市教育局立项建设的重点专业学院。
创新实践
技能教学提升 , 助力区域培养新农人
六合中专始终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积极参与国家级重大重点职业教育课题,提升教师教学研能力;引进农机维修工匠大师,在服务区域经济实践中锻炼师生队伍技能……近两年,南京六合中专持续发力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教学提升,为区域经济新农人培养和职业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秉承“大赛就是生产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宗旨,智慧农业专业学院积极组织技能队。师生们在参加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中展现出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上月,随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公布2022年立项研究的重大、重点职业教育课题,学校智农学院执行院长呙克鹏参与的一项课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实践研究》名列其中,成为立项建设的“重大”研究课题。
△智慧农业专业学院开展实习企业巡视现场
六合区是南京市的“米袋子”基地,因此,市场需要更多现代化农机维修技术技能人才。为此,学校引进农机维修工匠大师李华银,组建农机维修惠农服务团队,发挥技术优势,开展农机维修走访服务计划。李华银老师团队还应邀走进长芦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和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培训高素质农民志愿服务,举办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专题培训。在工匠大师指导下,师生增强了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实践能力,南京市六合区当地的农民们也提升了对智慧农业机械的认知。
校企深度融合,拓宽多元育人新途径
近年来,六合中专与省、市、区内知名农业类企业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方式,拓宽多元育人新途径。学校与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双方就学生实习、就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利用、科研资源共享、学校社会服务、校企人员互聘、生产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据统计,目前和南京六合中专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的校外企业基地多达17家。
2020年12月10日,六合中专智慧农学院首批40名实习生全部赴六合区内农业企业顶岗实习,这意味着学校涉农职业教育向服务区域现代农业企业、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又迈出坚实一步。此后,每年学校智慧农业专业学院80名在校生深入南京市、六合区16家校外企业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融合、学生顶岗实习成为学校智慧农业学院的专业实践“必修课”和美好的集体记忆。
△学校智慧农业实训体验中心的参观者们
六合中专智慧农业学院的专业老师和管理者们还深入企业实地走访,了解农业企业生产需求,及时处理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增强和校企沟通,为智慧农业专业学院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22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确定的170家企业为江苏省第四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并纳入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企业“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名列其中,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也是南京市唯一入选的现代农业企业。南京天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能够成为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是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以服务为宗旨、校企共育人才结出的硕果。天纬农业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农业打造科技型现代农业,目前自主研发的《天纬农业粮食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已应用于天纬4000亩绿色种植基地。2019年江苏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中,该项目荣获一等奖并入围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六合中专校积极参与天纬农业数字农业建设,通过在公司优质水稻田旁设置远程观测设备,直接连通学校智慧教室,实现教室与稻田的无缝对接,为校企合作架设信息化直通桥梁。学校将天纬农业基于稻麦生产全产业链融合服务示范基地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也为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提供了全方位服务。企业将基地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基地,以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三者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除了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还积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近年来,学校智慧农业实训体验中心,包括菜菜植物工厂、迷你生态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实训基地、校园微耕电商网络平台实训基地建设等成为进校来宾的必经“打卡点”。 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智慧农业专业学院设施农业实训中心已在校企合作培训、学生实训工作、社团课程组织及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等方面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使用。今年9月28日,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智慧农业专业学院和江苏中馨远新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学校设施农业实训中心协同组织无土栽培种植培训,无土栽培种植专家何招军老师担任培训老师。10月,设施农业实训中心成功种植出了新品种——“拇指黄瓜”、水培红枫生菜、乌塌菜、结球甘蓝等。
△无土栽培种植培训的师生们
创新平台
产学研平台搭建,树立涉农职教新典范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农业乃国之根本,智慧农业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扎根农业办教育,服务地方育人才的六合中专在提升技能教学和深化校企融合同时,积极履职尽责、担当使命,搭建产学研平台,树立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的新典范。
2020年12月19日,由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倡议承办的智慧农业产学研职教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会议成功举行。会上通过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建议名单》、《联盟第一届理事长、秘书长、理事建议名单》并介绍了拟聘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创新发展委员会成员名单。作为联盟理事长、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许本洲表示:六合中专校作为理事长单位一定会履行好理事长单位的职责,在联盟运行过程中起到领头作用,同时也希望各位联盟成员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联盟成立至今,联盟理事会在六合中专校园内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会议就联盟行动计划,集聚联盟单位力量,实质化运行好智慧农业产学研职教创新联盟,走特色化创新之路服务好农业职业教育,服务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好农业企业等方面内容开展广泛讨论并征求意见,迄今为止,联盟已扶植中小企业十余家、借助数字化技术,拓宽渠道,塑造农特品牌,配合学院发展参与课程开发、多元助力学生成才。
作为江苏省涉农职教新典范,六合中专还搭建了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平台,将中国涉农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辐射到国外。2021年6月18日,“金陵工坊”中老国际智慧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云签约仪式在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报告厅举行,意味着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提升加速度。签约至今,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与老挝国立大学共同举办的中老智慧农业大讲堂“金陵工坊”虚拟课堂已圆满举办四次。课堂多采用“主题报告+线上参观+沙龙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具备知识整合能力,能实战、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业人才作为农学院的首要任务。中老双方农学院在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协同育人发展,共同铸造“金陵工坊”国际化智慧农业品牌。今年,该项目成果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定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典型案例”。
△智农学院学生直播连线老挝国立大学的老师们现场
除此之外,六合中专的师生们还运用农业专业技能和教学给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以学校农机维修工匠大师李华银带领的农机维修惠农服务团队深入街道社区、田间地头送技术;六合中专团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的学生群体,在班主任们带领下走进颐养院送温暖。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强责任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在校长许本洲的带领下,全体师生们通过5年努力,扎根农业办教育,服务地方育人才,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涉农职业教育时代答卷。新时代,新征程,全体六合中专人将继续积极创新探索,为助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携手共进
@徐焕良,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南京市内唯一一所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都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学校和老挝方面合作的“金陵工坊”项目,更是推动了中老两国在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密切交流,是教育与产业链深度衔接、助推当地区域产业升级的典范。相信贵校一定能抓住机遇,乘上职业教育发展浪潮,探索出具有雨花精神的、有特色的职教育人机制,争做中等职业教育“三全育人”的示范,培养“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企业欢迎”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双推双进。
@朱志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党委委员、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中等专科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贵校一定能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矢志办学,励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向创建全国中等专科教学名校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吴刚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数字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发展数字农业最紧迫的是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数字+农业”复合型人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紧紧把握国家需求,通过普及开展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并推行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等创新举措,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塑造学生的职业理想,浸润学生的“爱国爱农”思想,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学校在保持技术技能型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向知识体系教育延伸,培养了一批知识技能型人才,孕育了一批“懂农业、有文化、技术高、会管理、善运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满足新一代农业人才供给探索了一条新路,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通讯员 朱连峰 现代快报+记者 刘惠勤 戴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