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文/ 何己派 编辑/ 谭璐 陈晓平
“风吹雨打、朝晖夕阴,不管是浊浪排空,还是一碧万顷,都是你要经历的人生。”
1月10日,俞敏洪在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中这样感慨。之前,他晒出了一份年终总结:
回顾去年,新东方营收减少80%,辞退6万员工,退学费等现金支出花了近200亿。“2021年,新东方遇到了太多的变故。”
文末,他特意留了个好位置,给自家农品电商平台打广告。这位59岁的新东方创始人,戏称自己“又变成农民”。
在去年年底的带货首秀里,他有一半时间在做“吃播”,吃苹果、啃玉米;另外一半时间在讲课,手拿打印的地图,由农产品的产地、种植环境,引申到地理知识和人文典故。
“忙”是贯穿俞敏洪和新东方2021一整年的关键词,他忙着辟谣,忙着带货,忙着给自家企业寻找转型方向。
“双减”之前,已至耳顺之年的俞敏洪,不止一次表露过退休之意。但眼下,他退不了,也不能退。
伤筋动骨
2021年底之前,新东方停止了全国所有学习中心的K9(小学到初中)学科辅导服务。
公告发布的第二天,正好赶上新东方成立28周年的日子。据说,俞敏洪带领新东方高管,录制了一首歌《从头再来》。
裁撤K9的决定,做得很艰难。
2021年下半年,集团管理层从上到下,从董事会、总裁办公会,到全国校长会议、全国高级管理干部会议,有过多次讨论。
双减文件发布后的那个星期,新东方最高决策组织总裁办公室,逐字逐句进行解读。
新东方以出国留学业务起家,2007年底,公司决定从英语走向全科,进入K12领域,2011财年,K12占新东方总营收的比重达到35%,首次超过留学考试业务,成为第一收入来源。
到2020财年,这一数字变成69%。
砍掉K9学科培训,可谓伤筋动骨。
俞敏洪寄予厚望的子公司新东方在线,从2016年至2020年,K12付费学生人次复合增速达到136%,势头本来很旺,尤其“东方优播”的业务,专攻三四线城市,扩张迅猛,是增长最快的业务,补足了低线市场的短板,已进驻国内270多个城市。
来源:新东方在线公告
最得意的拳头产品,却最早退出战场。
“双减”政策落地两个月后,东方优播CEO朱宇在朋友圈发文称,决定全面关闭K12业务,并已全面启动学员退费和员工裁退补偿工作。据悉,相关退费规模超过7万人次。
大量员工朋友,也纷纷退场。
朱宇就是老新东方人,他本准备全力投入东方优播,“双减”完全改变了其个人计划,“扫尾工作结束后去山区支教1-2年时间,为国家共同富裕目标做些自己的贡献。”
因K12业务收缩,新东方在全国各地上千个教学点面临退租,6万人离开后,遗留了大量课桌椅要处理。
俞在朋友圈表示,“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献给乡村学校,已捐献了近八万套。”捐赠的消息,随后冲上热搜。
2021年,可能是俞敏洪辟谣次数最多、上热搜最频繁的一年。
“海上暑期集训营”的消息传开后,愤怒的俞老师在朋友圈直接爆了粗,“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
这也是俞老师财富收缩最快的一年。
2021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俞的排名较前一年急速下滑了776位,身家爆减七成,从260亿元缩水至75亿元。
巅峰时期,新东方的市值一度超过2700亿港元。截至2022年1月10日收盘,新东方的股价总市值246亿港元,不及当初的零头。
这个结果,他倒是看得很开,回应说“能花的钱才有价值”,“未来我希望新东方股票上升后,拿去卖更多的钱,做我想做的事。”
开卖农货
谁也没想到,俞敏洪的一句戏言会成真。
去年9月的一场高管会上,俞敏洪发问,“薇娅一年能卖100多亿,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是不是一年也能做上百亿?”
彼时,没人觉得老俞真会亲自下场。
1个月后,新东方成立子公司东方优选,经营范围包括销售化肥农药、农作物种子经营、出版物零售等,法人代表为新东方在线CEO孙东旭。
这位85后,追随俞打拼多年,自2007年担任授课老师开始,便不断获得提拔。
俞敏洪敲定了农产品直播带货为主营方向,政策风险也低。
一则网传内部邮件显示,新东方集团启动MCN项目,对内发起大V招募和选拔活动,帮老师转型主播,走向商业变现。
“俞老师决定做直播带货时,周围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新东方官微一篇文章提到。
看了无数份报告和材料后,俞敏洪还是在去年11月,官宣了要成立大型农业平台,做助农直播。
“为什么我选择去做农产品?理由非常简单,我喜欢农业。”他在公号“老俞闲话”里写道,1岁到18岁在农村长大,只要在自己家乡能种的,他全种过。
“我从小就喜欢看着庄稼,比如麦苗,从地里露出来,慢慢的变得绿油油的,经过霜打过冬以后蓬勃生长,最后结出了麦穗金黄一片,那种感觉给我带来无比的大地亲近感和幸福感。”俞敏洪说。
2021年12月28日晚8点,俞的直播带货首秀在其抖音直播间进行,官方直播带货账号“东方甄选”同步开播,由孙东旭坐阵。
还未正式开播时,前来支持的粉丝就将直播间销量买到破万。
3个小时,一共上架30余款商品,选品涵盖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农货品类。
显然,俞敏洪及团队做了充分准备,风格上非常“新东方”。
每介绍一款产品,俞都会拿出资料介绍产品,身边教师出身、内部转岗直播的女主播,也不时出现“职业病”,“车厘子个头大小的单位‘J’,其实代表的是‘Jumbo’,是巨大的、特大的意思。”
这场直播,结合了吃播、地理知识讲解、英语授课、讲段子为一体,看起来挺好,除了产品价格有点高——售价960元的有机面粉、8颗卖68元的高山苹果……
《21CBR》记者观看直播时发现,网友在弹幕上吐槽价格偏贵。
俞敏洪也忍不住拆台,“大家做好心理准备,有个面粉超级贵,把我也吓了一跳”,“这么贵的车厘子,每天自己偷偷吃两颗就行”。他也解释,新东方选的产品不是最便宜的,但一定是最好的。
卖得再贵,终究是接地气的农产品,相较护肤品、电子产品等品类,单价低、利润薄。
第三方数据显示,这场直播首秀的最终销售额定格在460万元左右,若和前新东方英语老师罗永浩超1.1亿元的首秀成绩相比,逊色不少。
隔壁的东方甄选,带货成绩更尴尬,与老俞的成绩叠加后,销售额才突破500万元。
直播临近结束,俞敏洪感叹,“别人一次直播动不动破亿,我们才卖500万,还是农产品单价太低了。”
现实的冷水再泼了一瓢。
“现在东方甄选刚刚开始,每天的销售额还少得可怜,只有几十万块钱。”俞敏洪在1月初透露,但他也很坚决,“有了开始,有了目标,就没有了退路”。
新的航线
比起直播带货,新东方教育业务探索很低调,但更切中命脉。
“壮士断臂,去做更多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服务的项目,素质、素养、研学、营地教育等,同时决定加大在大学生市场和海外中文市场的投入。”俞敏洪说。
归总来看,探索的关键方向有三:素质教育、大学业务、出海。
素质教育是刻下最紧要的布局。
去年8月,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官宣成立,同一时段,杭州、南京等多地的素质成长中心相继落地。
具体来看,该中心下设六大模块,12个课程面向学生,5个课程面向家长端,涵盖机器人、国学、美术、编程等不同维度。
一度传闻“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引发争议的“优质父母智慧馆”,就系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板块,推出不久,面向家长端,提供包括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知识性内容。
配合K12业务的大换血,新东方集团启动了一轮组织结构调整,取消学校泡泡少儿部、优能初中部等K9相关业务部门建制,成立青少部,主要负责非学科教育培训、学科类非培训业务。
在存量业务里,大学教育再度回归中心位。
2020年7月,新东方整合所有成人培训业务,成立大学事业部。2021年4月,新东方曾披露大学事业部的成绩:在全国27个城市建立118个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全职教师1500多名,每年服务考研人次40余万,维持行业头部水平。
去年4月,新东方《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发布会,俞敏洪亲自站台。
最后一大利器是出海业务,代表性的产品是“比邻中文”,去年8月推出,主要面向海外华裔儿童、青少年,提供线上课程,提高其中文能力。
比邻中文CEO乔蕾在新东方17年,提到“比邻要做好14岁以下的海外华人市场。”
数据显示,海外华侨华人市场有近3000万潜在学习者的体量,同时全球学习中文的人数突破1亿。
新老业务多线并行,革命尚未成功,俞敏洪轻伤不下火线,他最新预告,图书推广“也是未来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截至1月初,新东方留存下来的员工老师,还有5万名左右,要对这些人有交代,俞老师的担子并不轻。
去年的一个节目中,面对提问“教育新政这样巨大的挑战,为什么选择激流勇进”,俞敏洪说,人生是一个战场,如果要彻底离开战场,会很失落,很容易衰老。
“我愿意继续在战场上,只要我的精力时间和能力还能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