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笔下流淌——庞志义的艺术到了 作者 马常晖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描绘出一千八百一十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几乎是一部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这个人是谁呢?——编者。
画家庞志义
认识庞志义对于我来说,可算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幸事,让我多了一个艺术界朋友,是一件多么开心快乐的事!
有时一想起来,还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识人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能认识庞志义,仿佛是我找到失散多年兄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就是这样,像一个万花筒,真的很精彩的,其实认识一个人不难,难的是交心的朋友不多。能遇上一个交心的朋友,也算是人生一个最宝贵的财富吧。
记得有一次我同美协主席张力下基层采风创作,他极力向我推荐一位画家,其实我认识的画家很多,都很有名气,他说的名字,我真不熟悉,也就没放在心上,当我们一行人来到农民画家庞志义的家中。一进院,一座假山高山流水般流淌,喷泉五颜六色,长廊上挂满了葫芦,一棵大树撑起像一把大伞,鸟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欢快地叫着,各种蔬菜绿油油的,很美丽的农家小院。
一看这个农家小院就能看出主人的不平凡,很有创意,给人一种艺术视觉的冲击和震撼。
第一次接触庞志义,他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东北汉子,朴实无华,有些腼腆,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位画家很有意思。
通过了解才知道,庞志义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农民画家,参加过很多大赛,并获得很多大奖。只不过我孤陋寡闻,所以不知庞志义是何许人也,听业内人士说,庞志义不仅绘画很有水平,更赞赏他做人更是没得说,真应了那句古话,做画先做人,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德艺双馨。
一个艺术家只有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画出高水平的画作来。这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真理。
对一个德艺双馨艺术家的采访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能让每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留下光辉的一页,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我采写了很多知名的艺术家,全国知名画家卢志学、书法家廉世和、作家苏赫巴鲁、刘逢春、剧作家韩志君和韩志臣、王永奇、冯延飞,都是我采访的名人,还有很多艺术家都成为我笔下的人物,能为这么多的艺术家树碑立传,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采访是我乐此不疲的事。
自从那天同庞志义认识开始,我就有了要采访庞志义的念头,通过几次交往,电话沟通,对庞志义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深思熟虑后才开始动笔写,自己也是有一点担心,那就是怕写不好,或者写砸了,对于一个人物的采访不把握住,就容易写成流水账和表扬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这也是我不想看到的事情,要写就写出一个人的风骨,写出他追求艺术的点点滴滴,他所流下的汗水浇灌的艺术之花,所走过的路和留下的足迹展示了他人生不同凡响的交响曲,用他的艺术成果去感染每一个人,这才是我采写每一位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儿童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时光,也有各种各样的梦想,编织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花环,庞志义就是这样的一个天真儿童,从小就做着美好的梦。
1965年庞志义出生于前郭县前郭镇红星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展现了不同凡响的举动,用大人的话说,这小子不简单,爱动脑筋,喜欢钻研,特别对画画感兴趣。
一些熟悉并看着庞志义长大的老人们说:庞志义五岁时,看见外面的拖拉机,回屋用红砖头画到了土墙上,他爸爸妈妈看了高兴得不得了,一致认为这小子一定有出息的,这也是老庞家的希望呀!
庞志义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种菜很有名,是方圆百里闻名的种菜把头,是出了名的庄稼把式,奶奶有一手刺绣剪纸手艺也是家喻户晓的,记得小时候奶奶哄他玩的时候,教他剪手拉手小人、蝴蝶、花瓶,庞志义非常喜欢,他吵着闹着让奶奶教他,奶奶细心教他,庞志义很聪明,他一教就会,奶奶直夸大孙子了不得。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庞志义成为全家的焦点和希望。
庞志义的爸爸妈妈也都是有文化的农民,爸爸是高中毕业生,在当时高中生是很高的学历了,在家种地真有点埋没人才了。
一家人都在为爸爸的事情发愁上火的时候,一个远方的亲戚捎来信说,浑江煤矿那里招考老师,让爸爸过去试一试,也许就能考上呢?爷爷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就让爸爸去浑江(白山市)煤矿碰碰运气,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爸爸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爸爸很热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受学生们欢迎,正当爸爸大展鸿图时,老家中的奶奶有病没人照顾,爸爸心里一阵纠结,怎么办?
一边是自己的奶奶,一边是孩子们渴望的眼光,最后,爸爸还是放弃了大好前程,毅然决然地回前郭和爷爷一起种菜照顾奶奶。
庞志义有时也为爸爸遗憾,可爸爸说,侍候你奶奶是做儿子的本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百善孝为先,爸爸虽然失去了机会,但希望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俗话说:发财看子相,爸爸就指望你了,志义呀,你让爸爸看到了希望。
庞志义的妈妈是初中毕业生,她的爱好是唱歌,特别是妈妈写一手好字,还会画画,村里人都说妈妈是一个才女,谁家能娶去一定是会发家致富的,烧了高香了。
妈妈很能干,回到村上,就被选上村里文书,在七十年代村文书,那可不一般呀,那是需要本事的,要会画宣传画,写标语,没有点过硬的本事还真干不了。这一段历史也是庞志义骄傲的地方,他能为有这样的亲人很自豪。
全家上下总动员,一心想打造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庞家子孙,看到庞志义有画画的天赋,就从培养庞志义画画入手,买来蜡笔和图画本,并要求他画这画那,没有什么理论,只是凭一些感觉来教庞志义。
小学时庞志义画画就展现了很高的绘画天赋,他自己也喜欢画画,他的美术老师很喜欢他,指导他去学习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人物,一张张临摹画在同学中传阅着,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楷模,更加激励了庞志义学画画的决心和信心。
上中学时庞志义开始自学国画,老人给的压岁钱,他舍不得花,一点点积攒起来,用这些钱买画画书看,当有的同学买来好吃的,庞志义有时也很羡慕的,因为,他没有那么做,他都换成书了,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深深知道书中自有送顔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他咽下自己的口水,还是认真学习绘画。就是现在说起来,庞志义还是很遗憾地说,那时能吃上好东西,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我虽然少吃一口,但我确学到了绘画技艺。我不亏,庞志义乐呵呵地说,一脸开心的样子。
在初中时,有一次全县青少年科技美术摄影大赛,国画《群猫图》获一等奖,当时校长有点不相信是庞志义画的,人们都知道,庞志义的父母都是这方面的能人,于是校长就把庞志义叫到教室,让庞志义当着老师们的面给他们画一下。
庞志义拿起毛笔就给他们画了三个小猫,那活灵活现的小猫就展现在老师们的面前,校长和老师们相信了,并且还把庞志义的《群猫图》收藏了,成为全校美术课上的永久话题。
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庞志义学习成绩很优异,考重点高中他落榜了,很有把握的他,确同重点高中无缘,没有考上。
庞志义也没有恢心,他选择去前郭三中就读,因为他的分数很高被分入文科重点班。
班主任龚老师仿佛很了解庞志义,对庞志义很好,找庞志义谈话,鼓励他说,人生无外不飞花,只要你肯努力,在那里都会达理想的彼岸。
龚老师的话扫除了庞志义脸上的阴霾,展开久违的笑容,龚老师也开心地笑了。
美术老师非常喜欢庞志义,教他写美术字,并让他参加出板报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庞志义的艺术修养。
高三时东北师大美术学院招生,庞志义和同学郑重一起去长春报考美术,他们兴高采烈拿着作品去东北师大学院,一位女老师接待了庞志义,她看了庞志义的素描和色彩作品很满意,女老师私下里找到庞志义,说你们县里招生办有没有能帮上你的人,这次全省就要15人,现在录取的就有18人,她让庞志义回到县里招生办找关系,老师给你留一个名额,我是很看好你的!
一听这些,庞志义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因为他们家都是农民,找不到任何关系,他摇了摇头说,谢谢你老师,我就是一个农村孩子,没有关系可找,老师很遗撼地望了一眼庞志义,真是可惜了,老师真的帮不上你。
庞志义同美术学院只能说一声再见了,高考就这样离他而远去了。他回家做起自己的本份,一个农民,他出生在农村,本身就是农民,这个身份很不错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去丈量这美丽的土地。
他的理念是干一行爱一行,农民咋啦,当一个有知识的农民,他深知书中自有顔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发愤读书,就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自己的事情,无论做什么,他都没有放弃对国画的爱好,劳动之余,他仔细观察各种动植物,还经常抓一些昆虫回来画写生,他编织的笼子都有艺术感,让人一看就喜欢,笼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昆虫,都成为他笔下的宠物。
面对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又成为他追求的目标,他临摹山水、花鸟,画得不亦乐乎,成为远近闻名的有志青年,他的才华受很多人的关注。
特别是本村的姑娘吴秀香很看好庞志义,认为他是一个有志气的人,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庞志义也爱慕这位姑娘,因为她识文断字有文化,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父母也同意了这门亲事。
结婚那时,他们都很年轻,有一股子冲劲,只要我们有力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说实在的,独立成家真的很难,分的土地不多,父母没有给他们,让他们另谋出路,怎么办?
夫妻俩一商量,那就去工地当力工,一天3块5角钱,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俩开始了打工生涯。
即使一天累得臭死,他们过得很开心,很幸福。
一天听朋友说江北扶余四中有东北师大老师来办绘画学习班,一听到这个消息,庞志义的心就活跃了。
晚上,庞志义就同妻子商量要去学习,妻子很支持他,把家里仅有的80元钱给他当学费,当时学费是一个月50元。
庞志义开心报名去了。
就这样白天干活,晚上骑自行车去扶余四中学素描色彩,快毕业时,老师让他们拿出平时画的写生看一看,庞志义就把平时画的昆虫拿来给两位老师看,两位老师非常喜欢他的工笔昆虫,就要求送给他,庞志义很高兴就愉快地送给了老师。
两位老师说,他们都不是国画老师,一个是油画老师,一个是版画老师,他们就要了庞志义的地址,说回去给他找一个好的国画老师给他。
6天后收到刘大明老师的来信,告诉庞志义老师找好了,让他拿500元学费,吃住在刘老师家不用花钱。
庞志义非常感激刘大明老师,就同父亲商量,对于这个如同天上掉下馅饼的好事,确实让父亲为难了!
因为当时的500元钱就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村里都是农民,也没有谁家有这么多的钱,无奈之下,只好给刘老师回信说明情况,刘老师回信表示遗憾,但刘老师鼓励庞志义一定不要放弃,也不能和当地的老师学,让他自学,多买书,多看画,这样能少走很多弯路。
没去东北师大学习,庞志义失望极了,一个人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可面对现实,他只能望洋兴叹了。
他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未来,虽然这些年的努力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吃了很多的苦,挨了很多的累,自己多少有些收获的,起码说磨炼了自己的意志,他不是一条道跑到黑的主,他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望着妻子和孩子,他很心痛。不能让妻子和孩子同自己受苦了,要把生活搞好吧,没有经济基础,那会有上层建筑呢。不能总在想着画画了,那样的话,生活没搞好,事业也不会成功。
于是庞志义开始了为生活奔波,做力工,做木工,后来发现彩照赚钱,就错钱买了一部华夏相机,到各村屯照相。
有一次去革新村照相,看到村政府办公室墙上贴的制度都是用彩色纸写的,乱乱的,庞志义就找书记说是不是应该好好弄一弄,书记同意了,庞志义就开始做艺术工作的第一桶金。
一面为生活做牌匾装修活,一面开始继续学国画,2000年又和他大哥合作开了一个美术装潢店,经营得很好。
有一次文化馆馆长张建华去小店看庞志义的画和剪纸,让他参加县里的展览,庞志义同父亲说,咱的画和剪纸文化馆长很看好,咱们也去参展吧,庞志义就拿着画和剪纸,去了文化馆。
开展那天,父亲陪着庞志义去的,看到他的国画得了三等奖,剪纸得了二等奖,庞志义很开心。
从那以后,他似乎又找到了来时的路。
他知道自己这些年所追求的是什么,还是他的艺术,他更热衷于绘画了,这个本事不能丢,这才是他的最终追求。
他深知自己为了生活奔波过好多地方画画,做手工,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国画的爱好。
1999年国画《兔》参加北方九州书画院举办的国画展获提名一等奖,并入选《跨世纪中国艺檀奇才》。
这一年查干湖物馆装修,县文化馆让庞志义帮忙画画,只按工人工资给付,由于庞志义喜欢画画,就同意了。
查干湖首届冰雪旅游节,庞志义同县文化馆张老师他们一起完成冰雕背景墙,那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他起早贪黑干了数日,终于高质量完成绘画任务,受到县里领导高度赞扬。
2000年国画《年青的小屋》参加北方东方神州书画院举办的画展,获金奖,并入选《2000年中国艺术家长卷》;
2001年《剪纸挂钱一套》获吉林省迎新春春联挂钱大赛创作一等奖;
2003年为县博物馆民族展厅创作大型笔画《郭尔罗斯风情》,2003年国画《金秋》在前郭县农民画展中获一等奖;
2004年又给县博物馆民族展厅创作浮雕画《成吉思汗征西》,2006年国画《倒嚼的牤牛》在前郭县成立50周年草原风情书画展中获二等奖;
同年为前郭县成立50周年做查玛面具580个、道具600个、做三个大型马头琴道具,现被收藏在查干湖王爷府博物馆。
2008年松原市出版的《最后的渔猎部落》,用庞志义给博物馆画报《郭尔罗斯风情》中的冬捕画面做封面,这一举动无疑给庞志义一个新的创作灵感。
于是,庞志义就产生了对创作查干湖冬捕长卷的构想,有了这个目标,他就开始行动,在工作之余开始搜集冬捕资料,并在当年积极参加了冬捕出网现场,去获得第一手资料。
2009年用图画纸开始创作,在这期间多次到查干湖冬捕现场搜集资料,把查干湖冬捕归纳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冬捕的准备工作;
第二部分、入湖祭湖醒网;
第三部分、布网;
第四部分、第一张网出鱼;
第五部分、拍卖头鱼;
第六部分、第二张网出鱼;
第七部分、渔民在湖上休息吃饭;
第八部分、第三张网出鱼;
第九部分、第四张网出鱼;
第十部分、现场卖鱼。
创作很漫长,但又不能天天去创作,因为还得出去赚钱生活,回来有时间就开始创作,当时没有画案,只能在饭桌上创作。
2010年根雕《展翅》在松原民间艺术展中获金奖;
2012年《高粱红》在首届松原农民文化艺术节获金奖;
2013年国画《孺子牛》在松原“中法杯”廉政书画展中获二等奖;
2014年国画《秋到农家》在前郭县农村新农民美术书画摄影展中获一等奖,2015年国画《古榆下的村庄》在吉林省第三届市民文化节“中国梦、家乡美”龙宝斋怀书画大赛中获二等奖。
通过不断的修改、加项。庞志义的《查干湖冬捕长卷》画稿在2017年末完成了初稿,2018年正式过稿落笔,可开始画了三次开头部分都觉得不理想,第四次才觉得可以,才动笔起稿。
这个期间生活有了好转,又学了仿生园艺。2018年国画《瑞雪丰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法摄影展中获优秀奖。2019年国画《玉湖冬捕》在“欢庆70周年 ,筑梦新征程”松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摄影民间工艺品展中获得三等奖。
2021年正月初六,庞志义的《查干湖冬捕长卷》终于完成了,历经四年时间,一部长五十多米的画卷徐徐展开,是一部栩栩如生的画卷,画中人物多达一千八百一十多人。是一部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