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字“练琴”
一位大家没有那么熟知的钢琴家,出了第一张个人专辑,选了很多冷门的曲目。
这大概是一个非常有自信的人,做出的决定。
“我首要考量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组合的艺术性,这些曲目从拉赫玛尼诺夫到格兰杰,再到霍尔维茨,他们是非常典型的三位代表,特别能体现晚期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魅力。”
名人面对面
陈默也
练琴是一辈子的事
过人天分,年少成名,音乐世家,迷人气质…在这一些常常用来形容音乐家的词面前,陈默也显得有点“平凡”。
1983年,陈默也出生于北京。父亲是工程师,也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希望能把陈默也培养成为一名音乐家。
7岁开始学习钢琴,18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又先后在美国奥柏林音乐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获得艺术家文凭和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去年3月,陈默也回到母校,任职钢琴系副教授。
儿时的陈默也
田川:“第一次踏进这个你梦寐以求的校园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陈默也:“说实话,心情很平静。因为我觉得学琴不是为了具体考上什么学校,去赢个什么比赛,这当然是很好的事,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不能说因为完成了几个目标就怎么样了。因为喜欢嘛,所以练琴是一辈子的事。”
陈默也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一待就是八年时间。
我们期待他能跟我们聊聊对这里一草一木的点滴记忆,讲一讲曾在这里读懂的钢琴世界,又或者是邂逅的爱情故事。
但陈默也给我们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练琴。
田川:“像您说的,要练好基本功,才可能去碰旋律,但是如果不碰旋律的话,你很难挺过练基本功的那个阶段,那个快乐怎么来获得呢?”
陈默也:“之前你可能一直都觉得很枯燥,但是在某一个点上,你体验到了这个东西的价值所在,这个东西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想要质变,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只有不停地积累了,有一天你才会突然觉得,你被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田川:“当年打动您的旋律是什么?”
陈默也:“算不上一个很优美的旋律,说出来有点奇怪,就是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06)。它是贝多芬最长,可能也是最难的一首奏鸣曲,全弹完大概45到50分钟的样子。我当时就不知道这个曲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为什么被神话,或者被那么多人说得如此之艰难。我当时不太理解,所以就听各种录音,自己去试一下。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钢琴是可以被赋予各种生命的,可以发出很大的能量,渐渐地就觉得钢琴表演这门艺术是可以用一辈子去追求、去研究的。”
“一个懒惰的人”
2016年,陈默也在悉尼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随即与环球音乐澳大利亚公司签约。2018年,与全球最大厂牌录音棚德意志留声机合作,出版了个人专辑《四个世界》。
陈默也个人专辑《四个世界》
田川:“你的风格是什么?”
陈默也:“我觉得很难界定我自己的风格是什么,我只是把我自己心中所想,把我的对音乐的理解给抒发出来。我们演奏的时候,应该做的是100%的投入,有些时候,技巧会成为一定的牵绊,这就是为什么平时要反复练习,增加把握性,不要让这个技巧成为你表现音乐的牵绊。舞台上演奏最好的状态,其实是你的人和音乐融为一体,而不要有任何的杂念。”
田川:“怎么一下子觉悟和提高自己那个艺术性的?”
陈默也:“一般来说呢,一方面是需要练琴,还有一方面要钻研。我们坐在琴凳子上,只是说把手摆在琴键上去弹,这个弹是个动词,手只是个媒介,你更多的是要用脑子想。”
陈默也自称是一个懒惰的人,没有钢琴天赋,比多数同龄人晚学琴,27岁才在太太的催促下,第一次参加了国际性钢琴比赛,拿了第一名。
陈默也:“就现在的古典音乐产业来说,参加比赛其实是一个捷径,是一个能够引起国际上关注的一个捷径。我参加比赛算比较晚,很多比赛的上限就是30岁、32岁,我太太就劝我,你为什么到最后不试一下?”
田川:“那您的心态或者期待是什么?想要成名?拿奖?还是想要验证一下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
陈默也:“可能说验证是更准确的。当时我想的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就是说我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赢奖。我太太也帮了我很多,基本上每一个曲子,先让她来听,在她这边过关了,那么我再去弹,因为她要求是很严苛的,她的耳朵是非常尖的,每一点都能给你指出很多问题。”
被“艰难”打动
陈默也的太太张小羽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钢琴博士,现在也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老师,两人相识于上海音乐学院,一起出国留学,虽然没能在同一个城市,但钢琴和音乐始终是两人相识相知的桥梁。
陈默也:“有一次我弹了一个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第十奏鸣曲》,从听众的角度来说,那部作品并不是那么容易听懂,我对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因为它有一些和声是非常有魅力的,而我身边的人都觉得这部作品非常奇怪。但是当时我太太听完以后,就觉得这个作品特别有魅力,我们的共同语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06号)》,到《斯克里亚宾第十奏鸣曲》,这些艰难又被人认为“有点奇怪”的曲子,却一次又一次打动着陈默也,这种被“艰难”打动的能力从何而来?
陈默也:“中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听一些交响乐,基本上每一个交响乐,都比对了4到5个版本以上,短的50分钟,长的差不多要90分钟,从头到尾听一遍就已经快两个小时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田川:“谁带您进的门呢?”
陈默也:“我父亲他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原来会吹长笛。很小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就放各种交响乐,贝多芬、莫扎特,还有一些像格里格的《培尔金特》,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交响乐其实是很有兴趣的。当时我们手里都有那种微型的CD机,每天走路的时候,睡觉之前,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在听,有些时候练琴练累了,就会听一点。”
陈默也:“音乐本身就是能唤起人们想象力的东西,作曲家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可能你的想象力跟作曲家所想表达的会有出入,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以我觉得,任何音乐品位都要很好的音乐素养和平时很好的练习,大量地听很好的音乐,经过这些漫长的过程,才能建立起来。”
什么叫做成名?
田川:“同龄人早10年,甚至是20年前就已经非常出名了,你心里会有一种羡慕或者向往的感觉吗?”
陈默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我觉得成名很难界定,什么叫做成名?什么叫做成功?这个东西是没有一个上限的。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有多少人知道你,有多少人认可你。突破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上限,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田川:“如果你很清贫地弹着钢琴,你还愿意坚持下去吗?”
陈默也:“衡量是不是做这个选择,对我来说,就是看你究竟是不是真正喜欢它。因为这个东西所展现的魅力和给你带来的快乐,是大于你所谓的付出的。古典音乐,尤其是钢琴表演,并不是一个很赚钱的职业,也不是一个能带给你明星梦的职业。如果音乐带有太多功利性的话,它会丧失最初的目的。”
田川:“您说您考进到上海音乐学院的那一刻,就说我要大干一场,那会儿想象你自己的成功是什么样子的?”
陈默也:“就是在一场很成功的音乐会之后,台下报以很热烈的掌声,在这种掌声里面去加演,我相信很多人都很享受这一刻。今天看来,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个事情,但我仍然是很享受的。”
田川:“2019年底的时候,您刚刚成为了新晋爸爸。你已经用你弹琴的双手,帮他换过尿布了吗?”
陈默也:“说句实话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学会该如何换尿布。现在就觉得责任感更重了,有了一个新的目标,要把他培养成人,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编导:李晗
编辑:刘梦琪、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