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中考结束,很多考生面临一个焦虑的选择:普职分流。
正在山东省一所中职学校读书的亚楠(化名)回想起来仍有些后悔:“中考结束后分数还没出来,好几所中职学校来初中招生,我稀里糊涂地报了名。后来才发现分数比中职录取线高了几十分,其实也可以读民办高中了。”
目前,多地公布了2023年中招计划。北京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约8万人,中职招生规模约3.5万人,总体上扩招,但仍将有约30%的学生被分流到中职。
教育部7月5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中职学校招生484.7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结束了此前三年的增长态势,再次减少,仅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33.85%。
而全国整体的普职比也在不断扩大,分流焦虑有所减缓。公报显示,五年来中职招生占比持续下降且2022年跌破35%。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学历层次提升趋势明显。2022年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长84.39%,在校生22.87万人,比上年增长76.91%。
未来,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机会提升学历,甚至考进名牌大学读本科、研究生,但中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仍将存在,并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2022年中职招生减少
亚楠说,自己读初中时不算是个好学生,“我对英语没兴趣,成绩总是不好,所以中考时我很清醒,总分不会高”。
等到亚楠进入中职学校读书,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是因为英语或数学等科目偏科,导致中考失利。
但亚楠希望继续读书,打算明年参加“职教高考”,在省内读高职,以后接着考“专升本”。
“家里人很重视学历,觉得只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才拿得出手。”亚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只不过,“职教高考”可选择的高校不多,而且没有985名校,211高校的招生数量也不多。像亚楠这样在中考起跑线上失利的学生,一旦分流可能就此与名牌大学无缘,这让普职分流饱受诟病。
2022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有效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就指出,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和家长教育焦虑深层次原因里,“从教育内部来讲,主要是职普协调发展和中高考竞争性选拔”。
公报显示,近年来,普职比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升入普通高中,避免被贴上“失败的中职生”的标签。
近十年来,我国中职招生经历了明显的波动。2012年-2018年,中职招生持续减少,2019年-2021年,中职招生回暖,但2022年,招生人数再次减少,只有484.7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
近年来,各地严管普职强制分流,禁止中职学校提前招收还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招生。但这种政策取向将强化,合肥市教育局发布通知称,从2023年开始,全市中专学校原则上不再招收春季全日制学生。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则发生了相反的波动。2019年-2022年,普通高中招生持续增加,已经接近上千万人规模。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西部某省调研时发现,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的只有个位数,有的中职学校100%已经追求升学。
亚楠也介绍,他所在城市的一所优质中职学校,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中职学校高出一百多分,新生里有一半的中考分数达到了民办高中录取线。
“其实对于我这样水平的学生来说,中职毕业后参加‘职教高考’,相比于在普通高中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的机会更大。”亚楠说。
大致合理的学业发展水平
针对社会的普职分流焦虑和中职持续萎缩,有观点主张普及高中,取消中考后分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即提出,实行十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取消中考分流,采取高考分流。
但实践中没有这么简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技能学习存在关键期和敏感期,民间有句俗语叫‘老来学木匠学不会’,也就是说,一个人过了关键期和敏感期,他可以掌握具体技能,但成不了能工巧匠。”
以数控车工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例,从初级工到高级工至少要5年,中职学生必须在3年学习中获得中级工证书方可毕业。有专家指出,如果让学生在高职阶段才开始技能培养,技能人才质量很可能随之降低。
对于单一工种来说,达到中级工水平往往需要近200个学时,而且仅学习单一工种,并不能胜任生产实践,多工种训练时长累加,就需要更长的学习年限。
将普职分流延迟到高考之后,还可能导致过度教育的副作用。亚楠表示,他的同学之中,有一部分还是希望中职毕业后就工作,觉得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经常也会有企业来学校招聘毕业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杨东平介绍,过度教育是指在经济市场上大量的劳动力不得不在低于其教育水平的工作岗位上就业。
“甚至有一名同学已经得到了‘3+2’读高职的资格,但还是打算放弃,因为他现在就在一家工厂实习,知道工作后的待遇还不错,而且需要的技能只能通过工厂师傅传授,在学校里学不到。”亚楠说。
杨东平认为,与过度教育相对应的,就是教育追求的是一种大致合理的学业水平,而不是特别高的水平,或特别低的水平。大致合理的学业发展水平,给释放和发展人的好奇心、独立思考、实践能力、个性与创造性,留下了合理的空间。
因此,在中职难以取消的情况下,打通中职学生的升学路径,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格外重要。
职业本科在校生超20万
中职学生的学历提升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高层次学历的牵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今年3月介绍,2022年,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同样,高职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现在每年也有接近1/5的学生实现升学深造。
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职业本科招生7.63万人,比上年增加3.49万人,增长84.39%,另有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31万人。在校生22.87万人,比上年增加9.94万人,增长76.91%。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本科建设虽然备受关注,但学校“升本”却在稳步推进。2022年,全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有32所,和2021年保持一致。
据介绍,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无论是在校园规模、教学科研仪器等硬性设施,还是教师层次、专业要求等软性条件方面,其标准都更加严格。
学校数量未增加,但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是因为开设了越来越多的本科层次专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首家公办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截至2022年底设置了23个本科专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布局,要在专业服务产业上有布局、有特色,要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来设置和布局。”
“由专科层次上升为本科层次,其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的能力层次要随之上移,其涉及的技术领域集成度、复合度将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教学计划等都要变化。同时,为了适应本科层次新的学情、生源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改变。”他说。
但本科职业大学扩围已是迫在眉睫,这是因为,现有的大学已经规模很大,容纳能力有限。
公报显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校均规模19487人,超过了普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16793人,更是高职(专科)学校校均规模10168人的近2倍。
今年6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功升级为本科职业大学,首批设置了6个职业本科专业。
在2022年12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既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还可以先就业再升学,最大程度地来拓宽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成才的通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