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成人教育(含工农教育和继续教育)70年历史回顾
杨树雨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北京市成人教育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是工农教育阶段:初期掀起了三次群众性文化学习高潮,干部学校、速成中学、函授和夜校、业余大学、电大逐步开办;“文革”期间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之初开展了青工“双补”和企业领导干部统考与岗位培训。二是成人教育阶段: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快速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崛起,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社区教育起步。三是继续教育阶段:持续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先进区(县)”和“示范区”评估以及首都市民“学习品牌”和“学习之星”评选,社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起步,作为先进典型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彰。
[关键词]北京市成人教育;70年回顾;工农教育阶段;成人教育阶段;继续教育阶段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68(2019)04-0008-07
[作者简介]杨树雨(1955-),男,山东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北京市成人教育的发展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开始,成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工人和农民,被称为“工农教育”。教育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扫盲性质的识字教育和文化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成人教育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之后,初期的成人教育主要是职工培训——“双补”(青年职工的文化补习和基本职业技能培训)。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企业领导干部开展了七期“厂长、经理”统考,接着进行了“一长(厂长)三总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党委书记”岗位培训。90年代中期开始,企业职工教育进入现代企业教育制度阶段。21世纪伊始,职工教育进入创建学习型企业阶段,社区教育蓬勃兴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后,我国成人教育转称为“继续教育”。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颁布,指引着北京市继续教育走向新的征程。
对于北京市的成人教育,笔者从历史时间和管理体制角度考虑划分为工农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主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