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我:“我家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写作文,为什么写出的文章都是大白话?”
语文老师问我:“我的课讲完之后,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写文章,或者写出的文章是千篇一律?”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指导孩子写作文时,一定要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
为什么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01
什么是写作?
大家都知道,写作就是写文章。但文章是怎么产生的?写作到底是一种什么行为?旧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解释:“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关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述。所谓创造性表述,就是说学生写出的文章是前所未有的,是新奇独特的,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这种创造性的表述是一种精神创造行为,有别于仿造,更不同于抄袭,它是写作者在生活中具有个性化的、新颖的发现。作者的精神创造决定着写作活动的成败和写作成果的优劣,而作品的优劣是精神创造行为价值的最直接体现。这句话,解释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二是,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这句话是说,小学生的习作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是不能脱离生命的。或者说,小学生的习作内容就是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是对生命的感悟。这句话,解释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的。语言文字是写作的重要媒介,离开了语言文字,就不可能有写作。但是语言和文字是有区别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文字是一种符号的符号。语言与思维互为表里,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语言是表现思维的工具,文字是表现思维工具的工具。可以说,文章是语言产品,更是思维的艺术。这句话,解释的是“用什么写”的问题。
四是,写作是一种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方式。从写作行为的目的、功能方面来讲,写作是一种宣事明理、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传播信息的方式。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思想、情感、信息传播给别人,进行跨时空的传播。这句话,解释的是文章用来“干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为什么”写。
这个定义,解释了“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写”、“为什么写”,但却单单少了“谁来写”。这个谁能缺少吗?不能!因为小学生的写作,不同于成人写作,小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纯自然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真实表达,这种写作只有上升到生命的意义上,才会产生审美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价值。
02
什么是唤醒生命意识的写作?
唤醒生命意识的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所谓的“学会做人”的精神道德训练,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应用与生命成长本身”。所以,任何一次的写作行为都可以看做是一场真实生活环境中的心灵对话和交流。写文章就是“感观生命的真实存在,就是感受生命的真善美爱,就是感悟生命的真情表白。”在处处充满生命的环境中写,为了生命的学习工作需要去写,像生活中真实的人那样去写,才是写作的本真状态。
所以,唤醒生命意识的写作,是一种记录生命的方式,我们暂且把它界定为“生命写作”。就是指写作主体用朴素自然,清新真实的语言,反映生命的真实状态,表达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心智活动。
写作是生命与生命的心灵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思想碰撞。在这种对话和碰撞中,我们关注生命,认识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进而欣赏生命,享受生命;进而完善生命,提升生命,促进生命的健康全面发展,升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因写作而精彩,写作因生命而有了活力。著名散文家林非有一句很著名的名言“我写,故我在。”就是对写作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的最好诠释。
生命写作,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一)感观生命的真实存在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真实的存在。我们不仅要把人、植物、动物等看作是有生命的东西,事实上,一些看似无生命的东西都是以生命的方式而存在。比如,一个布娃娃,一只玩具,我们不能说它们没有生命,当它们从工厂中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生命的诞生。再如,一场雨的来临,水分在云端中的聚集也如同生命的酝酿,而雨点从天而降,也可以视为雨生命的诞生,雨过天晴,当然就是雨生命的消亡。
如此看来,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都是生命的一种真实存在。写作反映客观世界,就是反映生命真实存在的方式和状态。所以,客观世界中的种种生命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如果我们让学生认真观察和体验这些生命,并把对这些生命的感受和理解诉诸笔端,便是生命写作的真谛。
(二)感受生命的真善美爱
写作的审美标准就是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爱。在写作中感受生命的真善美爱,就是以真的态度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以善的胸怀感恩生命,珍爱生命;以美的标准欣赏生命,享受生命;以爱的心灵完善生命,升华生命。超越生命。
比如,土豆是生活中常见常吃的蔬菜,它看起来很平凡,但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身上同样集真善美爱于一体。它的外形、气味、味道等特征是“真”;它在生长过程中经得起风雨,禾苗挺拔而青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开花结果,果实长在了土壤里从不向人们炫耀,这是“美”;只要人们把它种在泥土里,它就开始生长,而且收获以后,不需要再怎么理会它,存放一个冬天它都基本保持不变,第二年春天把它再重新栽到土里,它依然会生机勃勃,这是它的“善”;它走进千家万户,可以炒着吃,可以煮着吃,可以蒸着吃,可以磨成面粉等,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它用自己的生命养育了人类的生命,这可以算作它的“爱”。
再如,写人叙事的文章,更是通过人物和事件来表现人世间的真善美爱。还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自然风景是美的,它不仅让人们身心愉悦,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人类的生命发展提供了优美的环境等。所以,我们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感受生活中的每一种生命,我们发现,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也会具有一种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厚重的生命哲理意味。
(三)感悟生命的真情表白
真实是生命写作的本质特征,生命写作就是写真人真事、真物真景,说真话,抒真情。新课标指出,写作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就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因此,生命写作,就是遵循“真情表白”的理念,让学生说真话。
如,学生习作《吃西瓜》中“你吃西瓜不吐西瓜籽儿,西瓜籽就会在你的肚子里生根、发芽、开花、结瓜了,到时候西瓜熟了,你可要记得叫我吃西瓜哦”,这样的语言极富有童趣;《老师一堂课上的“三击木”》,把老师手中拿的一块板子视为“惊堂木”,语言诙谐幽默;《立鸡蛋》中描写鸡蛋:“咕噜咕噜,奋不顾身地跳到了地下”,《停水了》中:“小狗摇着尾巴,吧唧吧唧地舔着盘子里的水。”语言有声有色,神态逼真。特别是《抢救发型记》中,把妈妈给我理发理坏了不得不去再去理发馆重新修理,看作是对自己发型的“抢救”,不仅形容恰当,而且语言十分新颖。
03
生命写作,才是小学生习作的本真状态
一、生命写作,是小学生习作回归生活的诗意存在,是小学生习作的本真状态。
生命写作回归生活,有两层含义:
一是写作就是生活;写作所展现的就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镜头,是生活的一个缩影。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
二是写作是为了生活。为了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
1.写作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一般写作能力。写作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作家,当然,有特别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把当作家作为自己的一种追求和理想。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作教学是让学生获得一般的写作能力。就是能用我们常见的表达方式和规范的语言准确地把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常见的表达方式就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规范的语言是指没有错别字,用词恰当,句子符合语法,没有语病。
2.写作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生活的工具。学习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处处需要写作,比如发短信,写副对联,写个请假条等等,都是写作。工作处处需要写作,比如写个工作计划、总结,策划一个方案,写一个会议纪要等都是写作。学习写作不是为了装饰自我,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文采,而是为了不让写作成为日后工作的障碍。
3.写作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能顺利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信息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写作的时代。在自媒体里写文章、录视频等,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更是一种愉悦自己的方式,也是与人交流必备的技能。
二、生命写作才是小学习作教学之本质
生命写作将是写作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学理上讲,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世界和自我是写作的内容和源泉;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媒介和载体;创造性表述是写作的思维和方法;表达交流是写作的功能和价值。
从生活本身而言,写作是生命与生命的心灵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思想碰撞;写作是对生命的心灵观照,写作是生命的表达方式。将生命融于写作,将写作回归生活,让写作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可以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美和幸福。为此,构建“以生命为主线,以生活为源泉,以情感为本质,以思维为核心,以语言为载体,以实践为途径”的“生命写作”教学体系,对当前小学习作教学有着指导意义。
生命写作是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写作规律,顺应生活规律的一种自然写作,是一种回归生活、回归人性的写作方式。生命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命写作的核心是思维;生命写作的关键是遵循生活的发展规律、顺应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写作的双重转化规律;生命写作的本质是真实自然。
为此,生命写作一定会迎来阳光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