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的构建及例析
骆北刚 宋 娜
摘要:本研究旨在针对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阐释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中应用的合理性,说明了“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的内涵和设计流程,并应用实践案例对“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的操作流程及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展示和分析。研究者期望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索,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路径创新和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英语;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
一、引言
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英语是实现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学科。从课程的功能来看,英语不仅是语言知识体系,例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篇以及文化知识的载体,而且是通过语言知识承载语用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的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选择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学生才能将各种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联系,并在学习中获得累积效应。教师可以依据一定的形式、目的或任务对各个部分之间加以安排,使各部分能够成为有序有效的整体,使“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史丽晶,2016:58)。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是值得教师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从文献来看,对于写作教学实践的探讨已是多元和深入的,例如:体裁教学法—在语篇体裁分析的基础之上,把语篇的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运用到写作中,其不足是由于体裁的规约性导致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呆板和枯燥(程晓龙,2017);成果教学法——通过对成果的预设,引导教学的实施,其不足是结果的预设性影响写作的生成(李薇,2011)。如何构建一个符合初中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能发展学生自我语言生成能力且易于操作的写作教学模式?鉴于此,本研究将构建“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期望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路径创新和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中,心理学家皮亚杰(1956)提出了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得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何克抗,1997)。该理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在教师和伙伴等的帮助下,学生对认知客体进行加工并形成图示,促进知识的理解。教师也要从传统的知识提供者和关注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同时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支架式教学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维果茨基(1978)在其著作“Mind in Society”中将最近发展区(ZPD)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为学生提供有梯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供支架发挥学生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写作教学的支架性特征阐释
写作的本质是学习者思想的语言化过程,换言之,写作的前提是学习者具有“思想”,或者是“意义”,这种“意义”通常以某种核心概念的形式存在,而且这种核心概念总是和学习者的情感需要发生着某种联系,形成了诸如“美好的生日聚会”,或者“令人讨厌的猴子”等“意义块”,这些“意义块”就成为学习者写作的基础。除此之外,学习者对于“意义块”的策略化加工就是写作从“思想”走向“语言”的必要方式。从写作的心理过程上看,学习者基于“意义块”形成较为清晰的“主题”,为了实现“主题”的可及性(读者的理解),学习者有必要收集相关的经验形成“语篇架构”和“语言资源”,从而最终为“主题”的语言实现奠定基础。
从上述对写作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习者要完成写作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为教师的教学操作提供了理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明确主题、确定架构、提取资源、开展评价、实施修正等。显然,写作的心理过程和基于此而形成的写作教学过程相互契合,成为支架式写作教学合理性的基础。
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一)写作教学主体性缺失
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大多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为基础,遵循学习某种行为需要的三个程序,即刺激(教师提供范文或题目)、反应(对范文进行讲解分析,学生模仿写作)、反馈(教师批改反馈),从而达到强化的过程。纵观写作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写作成了机械地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学生很少有自主建构写作知识的过程,缺乏主体性。同时整个写作过程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围绕既定的主题多元地发挥建构自己的认知能力。此外写作活动以语言为中心,语法知识、句子结构等语言形式受到格外关注,忽视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建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作文的技术性细节上,特别关注词汇,句型、篇章的讲解,忽视了通过搭建各种类型的支架来提升思维高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写作应以学生自主的实践和操练活动为主,教师的教授仅仅是辅助手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仅由教师的讲解决定,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对知识进行建构,对经验进行整合。
(二)写作教学过程性缺失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写作教学过程模式化、功利化、碎片化。过度重视成绩和结果,写作活动多为理解和记忆。教师未能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不同类型的支架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并进行表达,真正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也不能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需求,在支架的辅助下,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主动建构,缺少过程性教学。
(三)写作教学评价性缺失
传统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当学生完成英语习作后,教师一般会收取习作,并对其内容、语法知识进行批改,并不会对其构思以及篇章结构进行具体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与学生互动较少,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也较少。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难以主动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自主建构写作评价体系的机会较少。“支架式教学”写作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多元,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调试优化,持续改进习作,例如元认知自评、同伴互评、赏析范文等。通过分析表达,建构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因此“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为学习者理解知识提供了一种框架。
四、“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的理论阐释
(一)教学内涵
“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支架理论的写作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即在写作课中教师通过范例、问题、图表等搭好写作支架,在写作教学中把复杂的写作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步步分解任务,随即让学生自主探究;随后逐渐撤去支架,到最后完全撤除。将支架式教学概念引入写作中,就是将教师搭建的各种类型的架子视为一座大楼的脚手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地攀岩教师搭建的各种形式的脚手架而获得写作要领并掌握写作知识。
(二)操作流程
“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构建的初衷是解决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的无法构建语篇以表达意义的问题,目的是发展学生依据主题自主写作的意识和能力。该模式的具体历程见图4.2.1。
图 4.2.1 “支架式教学”写作流程图(转引并修改自 Sylvia, 2010)
1. 搭建主题支架
搭建主题框架就是让学生明确写作主题及目标,根据写作主题在头脑中建立写作任务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通过目标展示、问题展示、写作导航、情景对话、类主题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本课将要学习的习作主题和内容有整体框架意识,对习作内容进行整体性感知。也可利用情景支架,即教师通过图片、视频、语篇、问题预测等方式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问题情景当中,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框架。情景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增强写作信心,最终能够实现迁移语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的目标。教师还可以用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关的图片以及与习作主题相关的视频、音乐、语篇、真实事件现场还原等形式创设具体情景,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
2. 构建范例模型
构建范例模型是指在形式和内容上向学生示范如何写作,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优秀的示范作品。通过范例支架展示写作内容和框架,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模板供其进行探索。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篇规范的写作样本,让学生探索。也可以找相同主题的不同语篇,让学生根据不同语篇提炼出相同的写作要素及框架等,进一步促进写作知识建构的探索,从范例中总结共性知识并进行迁移应用。
3. 探索与分享
探索与分享就是指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把问题解决的结果与同伴进行分享。教师在确立了写作教学主题目标后,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写作情景,并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认知需要探索的写作框架。从语言、观念、思路等方面让学生围绕当前的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探究,并且与同伴就探索的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框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范文,根据范文,小组讨论写作框架以及内容要素,也可以根据范例支架,出示不同任务,让学生从任务活动中探索规律等。或者让学生根据教师搭建的问题支架进行层层思考及分享。
4. 相互协作,自主写作
在学生完成探究后,教师应该建立小组,生生、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共同探讨任务活动中写作的思路及问题。通过同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思维碰撞,使学生内化写作知识的框架,同时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来提高写作成效。在小组内,学生也可能拥有不同的或者相反的观点,这样会让其对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
5. 多元评价
多元有效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及教师评价等。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建立写作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文并相互评价,也可以从学生作品中选取比较有特色的作品进行朗读展示并要求学生从主题意义、语言、结构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多元的评价中建构写作评价体系,提炼影响写作效果的因素。
五、“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的案例展示
(一)案例来源
以义务教育英语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3a-3c writing版块为例,分析如何将“支架式教学”写作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研究者通过搭建不同的支架简化学生写作过程,更好地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案例展示和分析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Learners are able to:
1. Learn to analyze the model article.
2.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s and steps of writing.
3. Write an essay of clear structure.
4. Learn to work in pairs and give an evaluation after writing.
5. Enjoy the achievements of writing.
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依据“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想,突出写作教学和写作过程的一致性,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以及写作过程的明确,学生写作实践以及对写作结果的评价等。教学目标设计清晰地展示了教师的教学逻辑,为学生的学习期望形成创造了条件。
【教学步骤一】
Step 1. Lead-in and warm up. (5 min)
1.1 Guess who she is
1. Task
T: I’m Jessica. I am from Yili. I am a serious and outgoing teacher. I am so happy that I met a lot of new friends in our class. Let’s guess who are they.
2. Guessing game
T: We are both tall. We both have long hairs. She is as strong as I am. She is more active than me. I am more friendly than she is. She is more popular than me.
3. Summarize
T: Yes. You guess it. She is Han Li. Look at these six sentences.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se sentences? Yes, the first three sentences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us, and they describe it from appearance. The last three sentences are the differences. They describe it from personality.
1.2 Brainstorm more words
1. Task
T: Next, let’s have a competition to brainstorm many adjectives to describe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 hobby and ability.
2. Ss’ brainstorming
3. Checking up (Get individual student to say the words)
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分析: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景支架,通过自我介绍引出人物描述,猜测活动用了六个比较级的句型,前三句是从教师和同学的相同点来描述,后三句是从不同点来描述。通过猜测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信息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师利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复习与本文相关的词汇,为后文的写作提供铺垫。
【教学步骤二】
Step 2. Read for writing resources. (4 min)
1. Exploring the model essay
2. Students’ work
3. Check up (Get individual student to share)
教学意图和教学效果分析:教师出示一篇材料,让学生先从整体感知,用情景支架让学生深入主题。同时将关键信息挖空,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填写表格。以不同任务搭建词汇、句型、语法、结构支架。用支架让学生对写作内容进行进一步感知。如教师先出示自己好朋友的照片,引出一篇关于介绍自己朋友的篇章;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对语篇进行自主探索。
【教学步骤三】
Step 3. Read for structure and text details. (6 min)
1. Task
T: From the chart what can you find? Can you find some writing structures and writing information? Please discuss in pairs and share your opinion.
2. Pair work
3. Summarize (Using mind map to summarize writing structure and details)
教学意图和教学效果分析:填完表格后,教师又让学生观察这个表格来推断本篇文章的结构和要素。学生只有自己探索,才能建构深刻而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明确步骤,树立按要素写作的理念。通过探索,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框架,教师与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谋篇布局。教师将学生输出的零散信息整合成带有写作要素的写作支架,并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本篇作文的流程并构建写作框架。
【教学步骤四】
Step 4. Practice. (5 min)
1. Compar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LingLing and Lily are best friend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choose right word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nd then summarize the structure of writing.
学生手册:
I have two best friends Wang Lingling and Liu Lili. We all study at No.7 Middle School in Beijing.
In some ways, they are ______. They are both ______. Lingling is ______ outgoing ______ Lili. So both of them are ______ at school.
However, they are different in some ways. First, Lingling has long ______ hair, but Lili has ______ straight hair. Then Lingling is a little ______ and Lili is much funnier than Lingling. At last, Lili likes doing sports such as ping-pong ball. But Ling thinks sports are boring and she likes ______ better.
All in all, differences make us better friends.
2. Students’ work
3. Check up
4. Analyze the passage
T: Look at paragraph 2. 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say? Which sentences describe the appearance? Which sentences describe the personality?
设计意图和教学效果分析:出示两位朋友性格外貌特点对比异同图;让学生看词填空完成一篇作文;再次感知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点。给学生提供写作信息,减轻学生在写作时的畏难情绪。学生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分享该语篇与范例语篇之间的区别,并归纳写作语法知识。
【教学步骤五】
Step 5. Discuss and write. (17 min)
1. Discussion
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topic. Please choose one of them for a group discussion.
上一篇:你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