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来自24位作家的写作课,一次对未知自我的探索
写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自我投资,不止是因为人人都可做自媒体,靠争夺别人的注意力而赚钱,更是因为写作是对自我的梳理,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力,疏解情绪,创造属于自我的价值。
写作书自然成为了时下的一种畅销书,有成体系的、严谨的学术派,也有大V的写作经验,还有各类范文摹写类。《于是我问我的心》算是"另类"的一本,作者是简洁,知名编辑,作家,已出版著作还有《少女与霓裳》。
这本书通过她与24位作家的访谈,记录了让她对写作有所感悟的写作经验。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她内心深处对文学和写作的求索欲,也可以从多角度、一次性学习到这么多位作家的写作和人生经验。
01 这是一堂串联了无数作家心得的写作课
本书作者简洁说,对这24位作家的每一次采访,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堂写作课,她把自己对写作的困惑化作问题,一一呈现在采访时和本书中。
比如姚谦分享他将张爱玲写作的技巧巧用在写歌词中;翻译家马振骋、袁筱一、林少华,都将翻译、阅读与写作之间打通;路内、张怡微和韩松落分别阐述了小说和散文的关系与创作心得;阿来、路内、韩松落和绿妖都阐述过如何用成人视角去描写童年,以及故乡在个人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02 学会给自己的作品开光
作为写作者都有一种改变世界的勇气,重视和相信文字的力量,都有文思泉涌的时刻,当然也有写不出、写不顺的时刻。简洁就这个问题问了许多作家,他们近乎一致的看法就是先写再改。
李银河的爸爸是《人民日报》的资深编辑,他教导李银河写一个东西的时候,不要老想一下子就把它写好,应该先把脑子里所有能想到的全写出来,把标准先放低一点,不要老想马上出手成章,想一定达到什么标准才能把这个写下来,先都写出来,然后再慢慢改一改,删一删,精炼一下就可以了。
还有路内说自己面对写不好,写得慢,某一段始终写不精确时,是只有慢慢写,每天打开电脑对着看,也不写,就一遍一遍地看,给它"开光"。到写得足够长时,需要看的时间就变少了。
确实是这样,写在纸上的字才是下一步的基石,压力和空白文档会让情况更糟。而有了开头以后一遍一遍地读,再一遍一遍重复地读,就像"开光"一样,就会找到最舒服的写作状态。
03 热爱文字,热爱生命,哪怕生命本无意义
这本书里不仅凝聚了这24位作家对写作、阅读的经验,还有对生活、人生的感悟。
因为作家一般都有超乎寻常的同理心和洞察力,所以他们对于人生和自我的认识充满了智慧和哲思。
曾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中国科幻银河奖等奖项的马伯庸,在《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里写道,"你问的问题越多,就会发现你的恐惧越少。恐惧来源于未知,而很多时候未知只是因为我们太过惊慌而忘记去思考。"
有时候生活的烦恼挥之不去,太过模糊,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在阅读中就可以获得力量。
当代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是一位诗人、思想家、评论家、画家,他说艺术家在创作中看见未来,也在创作自己的未来。艺术家不能只往后看,要往前看。创作可以把人从他自己所创制造的各种牢狱中解放出来,创作必须是自由的。
这点和李银河看法不谋而合,李银河曾说当你非常痛苦或非常烦恼的时候,如果能有一点宏观的视角的话,就能帮助你解决和摆脱日常的烦恼。在世间,没有一个人不生活在枷锁之中,被各种各样社会的规则所束缚,好像一个监狱,你以为自己没有自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可是如果你迈一步,迈出去,就会发现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
看了这么多作家的访谈会骤然地发现即使像他们这般成功,也会有一般创作者的困境,更有身而为人的焦虑和生活中的困难,但是就是因为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在经过大量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之后,采用淡然的处事方式,不断地对自我身份不确定的探索,并且懂得自我的局限性,让他们可以享受人生,庆祝无意义。
总结
这本《于是我问我的心》书名就有满满的诗意和浪漫,淡紫和粉蓝相得益彰,书的后面还附有24张书签,内容为全书采访的24位作者的精彩言论。这样一本写作书不仅对写作者是种引领,对我们的人生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通过这堂宝贵的写作课,探寻自我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