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有,土生土长的商南人,退休后加入商南县文化志愿服务队,坚持发挥特长,抢救家乡的非遗文化,撰写商南民歌,义务参加文化惠民活动。先后撰写商南民歌100余首,撰写老地名30余篇。2022年1月20日,被评选为2021年第四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
自幼爱好民歌民谣
退休后加入老年活动行列
曹德有从小就爱好民歌民谣,八岁就跟着大人学会打花鼓、唱民歌,12岁就熟练掌握锣、鼓、镲等打击乐器,并熟记各种民歌的演奏方法。但在那个年代,爱好归爱好,学业和仕途,并没有实现他自己的愿望。由此,高中毕业后,曹德有曾当过民办教师,干过个体户,后来考入供销系统工作,至2014年退休。
退休后居住在商南县城,出于对文艺的爱好加入老年活动行列。因其对文艺的擅长和较强的组织能力,2017年,被任命为商南县退休干部职工活动中心主任。任职以来,曹德有积极热情,亲力亲为,为退休干部、职工搭建学习、娱乐、健身和施展个人专长的平台,并凭其无私奉献的感召力及平易近人的人品个性,号召众多退休干部职工加入到老年活动中心,商南老年活动“阵线”因此不断延伸和扩大。
因熟练民间乐器会编排文艺节目
曹德有自退休后身兼多职
曹德有爱好文艺,且是商南民间文艺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全才,他不仅熟练民间文武响器,同时也擅长吹、拉、弹、唱乐器,并且在编演文艺节目、作词、谱曲、写诗歌、散文、写对联等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他为人谦虚、乐于助人,对工作具有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心,加上其善于谋划思考的艺术创新、欣赏能力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融合在一起,更突显出其人格魅力。
正因为如此,曹德有自退休后身兼多职:“商南县退休干部职工活动中心主任”、“县老年大学声乐教师”、“县政协文史通讯员”、“县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爱心艺术协会副会长”、“老科协经贸专委副主任”、“湘河诗词楹联学会主席”等等。
由于曹德有兼职较多,因此,退休后几乎没有丝毫的闲暇,每天不仅要穿梭于文化馆及相关文艺团体参与、协助排练指导,频繁下乡演出伴奏,每周按时为老年大学和文化馆培训班学员讲课,同时还要组织和参与诗词学会和老科协开展的相关活动等等。
而这一切几乎都是无偿服务,义务奉献。但曹德有却将每项事情都当正常工作认认真真去做。六年来,他做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不仅配合文化馆组织文艺下乡惠民演出90多场次(含城区),而且配合文化馆在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还做了大量工作。
为更好的传播商南民歌
自费上万元将其制作成视频
2018年,商南县文化馆在赵川组织的农村“非遗花馍”展览和2019年在五里铺组织的春节花灯展演,曹德有结合当地习俗,不仅给几十种花馍和百盏花灯起了好听吉祥的名字,而且还对所有花灯节目做了注解,让参演者和观众领略到非遗文化的乐趣。
几乎每次演出,曹德有都担任着电子琴伴奏任务,这都需要曹德有每次不厌其烦地将几十斤重的电子琴从自家五楼背上背下。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使用电子琴,文化馆开办了免费电子琴培训班,曹德有担任教师,每周一、三、五时间为开办的电子琴学员进行义务培训。
为更好的传播商南民歌,曹德有自费上万元,将商南民歌制作成8集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由此不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更为抢救、传承商南民间文化留下了宝贵资料。曹德有爱文艺,也爱写作,尤其是近几年发表的五首原创歌曲皆由老曹谱曲。其中有原宣传部副部长孔少艾创作的《文明鹿城之歌》、《甪峰鹿鸣》唱响商南,成为商南的“代表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的努力,也让曹德有收获满满,他先后被商南县政协、县文广局、文化馆、湘河镇党委和县老科协评为“优秀文史通讯员”、“全县文史工作先进个人”、“先进文化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老科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2年1月20日,被评选为2021年第四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
商南县文化馆馆长王玉华说:“商南民歌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近几年来,曹德有、雷家柄等老艺人,在文化馆的带领下,收集整理了1000余首商南民歌,为更好地弘扬商南民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商南民歌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接下来,需要大家持续的保护传承,为商南的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商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还满怀信心承担着如此繁多的工作,曹德有说:“我个人的一点特长能够得到大家认可,并对社会有益、对宣传党的政策、对创建文明商南、特别对丰富老年生活有益,就算我为群众办一点实事,也算对社会做一点奉献,就是忙点累点,都感到高兴,也心甘情愿!”
视频链接:【凡人故事】商南一退休老人抢救撰写商南民歌100余首
华商报记者 程娟 编辑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