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们在书法班里认真地练字
子们体验英语带来的快乐
本报记者 张丽丽
2月23日,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年前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特长生招生,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中考加分项目。
这一旨在改变目前一些学校将特长与升学挂钩的弊端、消除一些招生中的“暗箱操作”空间的通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政策能否让升学环境更公平,学习艺术回归了素质教育、陶冶情操的初心吗?会不会导致一些文化课成绩不佳的孩子出路变窄、艺术教育到底走向何方,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壹 加分政策 弊端渐显
长期以来,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中,一些地区的中考加分政策中,取得一定级别的体育赛事名次考生,可获相应加分奖励。这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校正单一分数评价标准,引导学生重视艺术、体育兴趣培养的作用,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不同于考场上实打实的较量,获得加分意味着孩子能在考试鸣枪响前出发,在起跑线前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据了解,去年在兰州市教育局公布的中考加分名单中,有2648名考生获得中考加分,接近毕业生总数的8%。
为顺应特长生招生考试,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和特长潜质,都把孩子送去培训班,培训机构也把“特长培训”视为商机,这也让特长生招生变得极为功利。功利的驱使下,孩子的节假日、周末被剥夺了,一天上两三个培训班成为常态,快乐的童年成了奢望。这极大地加重了孩子的学业负担,加剧了“择校热”和教育不公,也毁了特长培养。
同时,近年来中考加分“暗箱操作”屡有所闻,有些有特长的学生加不上分,没特长的反而加上了,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2月23日,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确保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目标。同时,对今年入学的初一新生三年后中考加分项目持续收紧,取消体育艺术加分。
要求普通高中要在持续规范招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政策,确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导其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同时,各地要积极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小学入学一般采取登记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实行多校划片的地区小学、初中可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保障入学机会公平。实行小升初对口直升的,要按照强弱结合原则合理配对初中和小学学校。实行学区制管理的地方,要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学区,确保各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大致均衡。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应按照不超过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招生,严格控制存在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的招生计划,合理分流学生,确保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通知》要求,各地要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要进一步明确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严格控制跨地市、县区招生的学校数量。坚决制止违规跨区域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行为。要严格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并严格控制比例。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新的规定,意味着在今后的高中入学将再无体育和艺术加分。
贰 有人叫好 有人“拍砖”
对于这一新规,家长们是如何看待的呢?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们有的叫好,也有的“拍砖”。
家住兰州七里河某小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周末、假期都在小区里面的舞蹈培训班学舞蹈,晚上还要学习古筝。当初的设想是,如果女儿学习成绩不理想,就让女儿走艺术特长生的路子。
“女儿今年已经上五年级了,这个政策让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离停止招生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一下子把我们的计划打乱了。”王女士说,实在不行就只能放弃舞蹈培养,让女儿专心学业,不再考虑走特长生的路。
市民张女士比王女士行动得更早,从幼儿园时期就让女儿学习舞蹈, 除了让孩子培养兴趣外,她也是希望孩子走特长生入学的路子。这一政策一下子让她感觉无所适从了。
而另一方面,对于教育部新政策的出台,更多的家长还是表示支持。
孩子在城关区一所普通小学三年级就读的市民任先生说,他就从没有过让孩子考特长生的打算,因为现在的特长生招生,体育、艺术加分的管理都不太规范,有很多人为操作的问题。早就该取消了,这样孩子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上学可能还会更公平一点。
“特长是需要天性的,‘牛不喝水强按头’不行。特长可以培养,但真的不希望是为了考试、升学。”他说。
“所谓特长其实也可以说成是业余爱好,跑步、游泳、唱歌等等都可以算特长,每个人都有特长,非把特长和文化课考试扯在一起,本身就不公平,能取消再好不过。”秦安路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央央也认为,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培养特长,不一味和升学挂钩,孩子和家长都能松口气。
多年来,针对小学生、初中生甚至幼儿园幼儿的艺术培训机构就层出不穷,市场供求两旺,异常火爆。尽管这些培训费用、购置用具费用都耗资不菲,但是好多家长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学。
近日,记者走访了兰州市几家培训机构,招生工作人员都给出了类似的回答。
“我们的生源没受影响,比往年还多招了一个班。”兰州市少年宫一位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表示,随着家长的教育意识不断更新,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对孩子各种兴趣的培养,取消加分对大部分家长和孩子来说没有多大影响。
舞精灵舞蹈艺术培训中心的孙老师告诉记者,“以前,送孩子学艺术的家长,很大一部分人是看别人家孩子学什么,他们也跟着学。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送孩子学舞蹈或者其他艺术培训,目的是为了改善身形身姿或者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加分了,所以我们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取消特长生这一政策实行后对学校招生和相关工作有无影响?兰州六中校长梁林山说,体育生在学校招生中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学习、作息基本相同,取消特长生招生对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基本没有影响。
“近几年,初中的特色班招生人数较少,我们的体育特长生主要在中考自主招生时录取。”梁校长表示,作为一所体育特长学校,取消特长生招生,并不会影响该校教学和体育人才的培养。
叁 素质培养 任重道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在规范特长加分项目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
譬如兰州市公办初中不存在招收特长生的现象,只有个别初中学校在“小升初”划片前提前招生。兰州市“小升初”的办法是“划片”。具体来说,兰州市初中招生的办法是“免试入学,相对就近,对口划拨,兼顾户口”。按规定,有个别初中学在全市范围内提前招生。如2017年,西北音乐学校、兰州艺术学校在城关区范围内提前招生,招生计划各50人;兰州六中和101中学在全市范围内招收体育类特长生,招生计划分别是40人和120人;兰州外国语学校在全市范围内提前招收德语、法语、日语小语种学生,招生计划150人。从去年开始,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的初中学校,可提前招收5名足球特长生。
民办初中招生方面,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40%的招生由电脑派位产生,其余60%学校自主完成。记者了解到,兰州树人中学、天庆实验中学、交大东方中学每年的报名人数均超过招生计划,电脑派位+自主招生的招生方式已经进行了好几年。
而且,为了规范中小学招生,近日,《兰州市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招生方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违反“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禁止民办学校通过举行或变相举行考试、考核、测试等选拔性考试录取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违反均衡分班原则,以实验班、特长班、创新班、快慢班、尖子班、兴趣班等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普通高中不能违反规定招收同城借读生、复读生、学籍挂靠生,不能未经市教育局统一录取而提前或私自许诺录取学生并收取相关费用,或未经批准单独组织招生考试,不能突破“最低控制分数线”和“招生计划”私自招生。
同时,在违规补课方面,兰州市教育局将治理以下办学行为:学校或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非高中毕业年级上课或组织学生补课,假借学生社团活动、留守儿童自习名义行上课之实。学校或教师组织、参与、推荐、诱导或强制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有偿补课,向补习辅导机构或个人介绍生源、提供学生信息。自行组织或将校舍出租给社会培训机构、学校、教师进行有偿办班补课收费的。
此外,还将治理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调整教学进度、增加课程难度,未开齐开足课程,减少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时的行为。
采访中,部分小学教师表示,对小学生而言,不能过早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和积累,将学特长作为“加分器”或“升学器”,应该注重素质培养,全面发展。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政策只是取消了特长生的加分、招生,但并不是说要取消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各地区、各学校包括老师、家长对孩子特长的培养,不应该因为该政策的出台而弱化,更不应该取消。“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综合发展,而特长发展,是他们未来进入社会之后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同时,多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照顾下,特长生的培养都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而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又不断迎合这种功利性,让特长生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取消特长生招生,可能会让部分孩子吃点亏,但从长远来说,对那些真正有特长的孩子来说是有利的。当那些学有特长的孩子不再为了升学去苦练琴艺、舞艺、画艺的时候,这些孩子才能真正享受艺术、精进技艺。唯有如此,特长培养才能摆脱功利的外衣,回到应有的道路上。
总监制:李成侠
总编审:庄俊康
编 审:吴正楠
编 辑:即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