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不懂练什么,别想练出漂亮的字
前几天遇见一个朋友见面就诉苦说:“暑假给孩子报个书法培训班,本想提高他的书法水平,将来中考或者高考不失分,谁知上了培训班,字越练越丑,甚至提起书法就反感和抵触。不知怎么才好!”。现在一些书法培训班大多以逐利为目的,师资欠缺,自然方法简单,只是让学生枯燥的临帖,根本不懂练字练是什么。所以要想练出漂亮的字,必须知道一下几点:
一是练眼:即认真读帖。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说读,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之意。即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这里所说"观"、"谛观",即是读帖的意思。
要将古人法帖学到手,要靠临摹,而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读帖。因为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不少学书者的经验证明:临不好帖的主要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读帖,拿起帖即临,有些人读帖不认真,一看而过。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临不好其形神。初学者对此应特别予以重视。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现在有不少伪书法家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时下丑书盛行并以丑为美。
二是练心。练字画,就是练心;写字作画,就是做人!练字画,静心、静气、静神,让人进入灵魂妙境,享受纯粹的书画乐趣。喜欢作画写字,是心境、是情怀、更是寄托!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三是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四是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