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导演的遗作和被盗版的中国现实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满洲里有一动物园,有只大象,它他妈整天就坐那。
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有可能它就喜欢坐那,然后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
有什么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这是已故青年导演胡波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的独白开场。
电影照进现实。
上周,现实的《大象》也遭遇相同命运,被围观,被打量,被伤害。
起因,《大象席地而坐》原版720P资源泄露。
目前资源已下架
11个G容量,各大资源网站纷纷跟进。
都说大象怕老鼠,但这只“大象”的天敌,似乎,从头到尾都是人。
“大象”就坐在那,有人扔给它吃的;有人抱着栏杆吃瓜看戏;还有人拿叉子扎它。
今天全文共4546字,阅读需要15分钟。
Sir相信,这应该是目前中文互联网上能找到的关于《大象》最长的一篇文章。
也仅以此文,祭奠那些温柔的人。
投食
2016年,西宁FIRST影展创投会,王小帅第一次见到胡波。
王小帅相中了他的剧本——《金羊毛》,甚喜,当下与妻子刘璇决定签约胡波,像收了一个干儿子。
胡波加入冬春影业。
报批时,片名改了,叫《爱在樱花盛开时》。
也许是为了更好被大众理解吧,像张一白的青春爱情片。
胡波是不满意的,但他选择接受。
这是他第一次拿到长片投资,制作费“高达”70万人民币。
他很珍惜。
也因为珍惜,胡波坚持用自己的艺术追求拍完这部电影。
2017年初,电影杀青。
看戏
2017年10月12日,胡波被发现自缢于家中的楼梯间。
当晚,各方组织治丧委员会,并发布公告,最终片名《大象席地而坐》得以公开。
2018年2月23日,《大象》获得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奖;次日,柏林电影节把最佳处女作奖特别提及奖也赋予了他。
很快,朋友圈疯转一篇名为《今天斩获大奖的导演,却被逼上吊自杀:笑贫不笑娼的时代,理想算个屁!》的网红文。
该文由某音乐类公号发布,迅速10万+,随后被公众批评“吃人血馒头”。
今年4月,《大象》疑似流出带有水印的“DX_0227_for PREVIEW”版本,但或因该版本过于简陋,并未在影迷圈激起过多影响。
3个月后,全部后期完工的《大象》在第12届西宁FIRST影展作为开幕片正式公映,主办方称这次放映是:胡波终于回家。
叉(动词)
2018年8月1日,《大象席地而坐》片源再次流出。
这次的资源泄露比第一次更引人关注。
一,这次是原版720P片源。
二,这次的矛头指向了胡波“梦开始的地方”——FIRST青年电影展。
事发当天,FIRST对于泄露片源的指控给予否认。
FIRST工作人员、《大象》后期制片人称此次流出的版本绝非西宁展映那版,是之前胡波拿给朋友看的早期版本。
该版本的调色、声音、配乐皆未完成。
可见即便你下载,观看,依然不算真正看过这部电影。
FIRST策展人段炼在一档音频栏目中向外证实,此次泄露片源确为胡波本人的剪辑版本。
他根据流出片源的技术参考信息,判断剪辑本片的电脑来自冬春影业剪辑房,时间是2017年5月。
当时胡波曾将片子拷给他的朋友,他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学,甚至老师。
那4月份流出的那一版呢?
来自韩国全州电影节。
因为外国电影在韩国播放需要制作韩文字幕,全州电影节将本片上传至互联网。
但犯了一个愚蠢的失误。
他们没有对资源加密,也没有关闭下载。
因此资源从海外流出,进而转到国内。
事实上,今天网上到底流传了《大象》多少个版本,主使是谁,都是一连串巨大的问号。
这串问号折射出中国独立电影、艺术电影举步维艰的现状。
穷。
无人关注。
少量难得打进主流报道的电影,又常常因为得不到足够保护,还没上映就被盗版,票房受损。
然后继续穷,继续无人关注,继续……
截止目前,《大象席地而坐》在豆瓣已被1700多位影迷标记“看过”,短评八百余条。
Sir留意到,其中超两百条短评在资源流出的两天内产生。
什么概念?
最简单粗暴的统计,现在每八个写下《大象》影评的观众,就有两个是通过盗版资源观看。
——这还不包括那些看了没标记的影迷。
对于一部开始送审,但仍未上映的电影,这无疑是灾难性的。
尤其是文艺片。
在中国,文艺片一直被套进“网上看看得了”的消费惯性,同时,文艺片也欠缺专属、成熟的放映渠道。
绝大多数影迷只愿把手中的电影票留给特效大片。
少数愿意尝鲜的影迷,想支持一部正上映的文艺片,也常常苦于没有合适的场次和影院。
盗版,成为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但这火种,又切切实实伤害了文艺创作者的利益。
一位业内资深发行公司总经理曾对媒体表示:每年盗版电影造成的票房损失就超过十个亿。
具体到某部电影,保守估计是10%~15%亏损,甚至更高。
换算到《大象》身上。
拿去年上映另一部FIRST系影片《老兽》(同样出自冬春影业)类比,110分钟,累积票房207万。
而《大象》足足有234分钟,如果最终也能像《老兽》一样卖200万,这次盗版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是20—30万。
更难以接受的是,许多等不及的影迷观看的这个所谓720P原版,其实也是“未完成”的。
如前所说,该版本在调色、声音、配乐皆未完成。
更更难以接受的是,胡波的导演才华,还必须在电影不完整的状态下,接受公众对《大象》的点评。
Sir无法平静地接受这种荒诞。
Sir还想再提两位受害人。
胡波的父母,也是《大象》版权的所有者。
人没了,人留下的电影,就是他们的儿子。
“亲儿子”被刀俎,这是对两位老人的二次伤害。
有人说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拍得最像贝拉·塔尔的一部电影,也有人说已经很久没有在电影中见过如此狭窄的世界。
稍微欣慰的是,这次的资源流出,不少影迷站出来,主动拒绝,并号召大家不要去消费。
他们尽自己最大能力自发地保护这部电影,保护一位青年导演的遗作。
《毒舌》当然应该加入这支队伍。
为此,Sir特意邀请在FIRST看过首映的同事@法兰西胶片,谈谈对《大象》的看法。
为何,这是一部值得你用电影票尊重的电影。
P.S.下文有部分剧透
漫长的结局
《大象》的故事发生在冬天,开场空镜就是一片雪地。
地点,河北井陉县,一座隶属于石家庄的小县城。
在百度搜索“井陉县”三个字,得到两个关键词是,雾霾,挖矿。
电影里的天也是灰蒙蒙的,伴随远处巨型机器轰隆的响声。
一个视觉,一个听觉。重叠一起,沉痛压抑。
对,负能量,《大象》通篇负能量,并且是长达234分钟的负能量。
无需隐瞒,观影前,你要积攒充沛的体能,才有可能顺利吸收如下台词:
“外面的垃圾这么臭,都没有你臭!”
“这是这里最烂的高中,就快拆了,然后我会去更好的学校当主任,你将来就去卖烤串!”
“你怎么知道你会过得很好?”
“活着就是很烦……”
“你早晚得被人打死!”
“你俩一会就被大车撞死!”
“拿奖有什么用,任何人花时间浪费在这件事上都能这样。”
“每个时代的日常,都差不多,人只要活着,就不会好的,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一直痛苦。”
“这个地方的年轻人怎么这么邪恶!走在大街上就要跳出来把你搞死!”
“你把我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你要让我恶心吐了!”
“你出来啊,你过来我neng死你!”
“我看每个人都不顺眼。”
“你们怎么还不死!”
……
这还是去掉了粗口后的绿化版台词。
当你在电影院,听到这些台词以高分贝,像子弹一样射出来,是什么感受?
真TM活不下去了。
这不是小资式的无病呻吟。
因为在《大象》宇宙里,这些台词都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土壤——
现实。
请留意,电影里几乎每次两两搭话,都是迟钝的,漠不关心的,彼此互害的。
问路,不答应;问医生病人床位,不答应;问情侣,也不答应。
我们对外界的求助,都是怠慢的,这也让我们在已知环境之外的世界面前,变得懦弱,渺小。
电影大部分时间在仰拍角色的背面,像移动版的《一一》。
四个小时过去,就好像看着四个人,背着空气行囊走了四小时路,但又在原地踏步。
很沉,随时都会倒下。
所以,《大象》也是一部关于“四”的电影。
四个小时,四个故事,四个人。
《药神》扮演黄毛的章宇,在这里叫于城。
他是第一个出现的主人公。
为了得到真实的爱情,他怄气之下睡了哥们的女朋友,然后看着哥们跳楼,然后看着哥们的母亲找上门来,最后,又目睹自己高中废物弟弟的死亡。
他的父母一脚把他踹倒。
作为县城扛把子的他当然不可能被踹倒。
亲情、爱情、友情,一样没占上。
所以,他就算爬,也要爬着看到大象。
第二个角色,曾出演《闪光少女》的彭昱畅。
在《大象》,他扮演把于城弟弟失手摔死的韦布。
主任说他的命,就是以后卖烤串的。
他的瘸腿父亲嫌弃他臭,轰出家门,投靠奶奶,奶奶却在当天去世了,替朋友出头,被蒙在鼓里,全县城的混子都在找他,他却只敢和路边老头发飙。
他说,这一切,就跟流程一样。
他是个父母依然健在的孤儿,他想带着女孩看大象。
当然,他喜欢的姑娘不喜欢他。
第三个角色,《遇见你真好》的校园女神,王玉雯扮演的黄玲。
他的女孩。
在黄玲眼中,韦布太幼稚,因为欠缺父爱,她最厌恶幼稚了。
她天注定般爱上教导副主任。因为主任家比自己家干净,舒服。
自己家太脏,离异的妈妈从来不收拾。
妈妈还有躁郁症,只要黄玲打扮漂亮一点,就冷嘲热讽“小心别怀上孩子”。
这一天,她和副主任在KTV唱歌的视频被曝光到班级微信群。
母亲送来安慰:你被他睡了?
面对找上门的主任妻子,黄玲挥起了上午准备打狗的棒球棒……
她决定去看大象。
第四个角色,唯一一个没有名气的老演员李从喜,扮演年迈的老金。
老金大冬天只能睡阳台。
但女儿和女婿为了学区房,还要把他从阳台送往养老院。
唯一陪伴他的是一条养了多年的狗。
这条唯一的狗,还被另一条大狗咬死了……
靠狗撑了这么多年的他终于认了,可去养老院转悠一圈,又被一副副濒临死亡的面孔吓到逃了出来。
听说满洲里有大象,去看看?
四个人,二十四小时里,各自调和着各自的绝望。
被朋友背叛、被爱人抛弃、被亲情遗忘。
似乎都走进了生命的死胡同。
但你信不信,把这四个人的痛苦全部放在一起,他们还会选择自己原先那份。
整部电影充斥着虚焦拍摄,除了主人公,背景是什么,你几乎看不清楚。
这应该也是胡波对世界的看法。
丧吗?
丧到家了。
窒息吗?
未必。
“向死而生”,或许才是胡波的本意。
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发现没什么不一样的。你可以看到那边那个地方,你想那边一定比这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儿的问题。
这句老金的台词,是全片最大的点题。
晦涩了一点,那换个浅白的说法吧,念想。
《大象》的摄影师范超曾和胡波讨论,影片太绝望了。胡波解释,不啊,这次最后都去动物园了。
一丝生机,这是胡波穿越感性后获得的理性。
当然,从创作理念来说,哪怕西宁首映版本,也不能就此认为它完整还原导演意愿。
因为展映版只保留了胡波的剪辑。
后来的调色、调光、配乐、声音,都是影片制作方按照他们所理解的胡波进行的重新创作。
从某种意义来说。
——《大象》,从未诞生,从未存在。
坦白讲。
我不知道,今天的院线是否能在未来做好迎接这种文艺片的准备。
我更判断不了,观众是否做好迎接这场四个小时苦难的准备。
在这部电影,我看不到胡波一点想取悦别人的意思。
但也因为他拒绝取悦,电影才具有了那种血肉生长出来的真实,那种让灵魂也情不自禁的颤栗。
这是一种什么体验。
Sir想起一个关于冯小刚的段子。
18年前,已经成名的冯小刚拍了部《一声叹息》,完全不好笑,两个小时全是苦闷,全是压抑,自然,电影受欢迎程度远逊《甲方乙方》。
冯小刚揣着失落的心情,拿着片,去外国参加展映。
一天下午,电影放完,傍晚,突然,两个外国老爷爷老奶奶愁眉苦脸地走到他面前。
谢了谢他。
冯小刚有点愣,都把你们看这么难受,还谢我?
要谢,因为你带给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很难得到的感受,我们为得到这种不常有的感受而高兴。
比起一天中的快乐,我们更努力地遗忘一天中的不快乐,但这种不快乐,才是督促我们寻觅快乐的动力。
我想,这正是胡波和他的《大象席地而坐》的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