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看到了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题目是:《北京教培市场呈复苏迹象,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成转型重点》,也分享到了群里。
文中提到:北京区域教培机构的岗位近期发布量出现了高增长。
看数据:2023年2~4月,教培招聘逐月增幅环比均超过两位数,成为前程无忧61个行业分类之首。
前程无忧调查发现,国内面向成人消费者与企业雇员的学习工具可能成为教育/培训/院校行业的新增长点。
过去一年多,原K12头部教培公司转型至成人学习,其中重要的服务方向就是考研、公职考试、留学考试及各类其他资格考试等产品服务。
基于教培机构转型趋势,多类职位成为招聘热点,包括课程顾问、留学顾问(规划师)、素质学科(古筝老师/书法/国画/小提琴等)老师、市场/短视频运营、直播主播等。
双减阵痛期过了,学科压减,素质和职业赛道崛起,教培开始恢复一些元气,连头部的股票都开始有所上扬,甚至有资本开始买进。
群里开始聊天,说现在更多的家长开始和机构站在同一方位,事实上,培训机构一直都是校内的影子,校内在强调什么,缺少什么,校外才会愈加繁荣。
单方面的打压校外其实最终带来的是事与愿违和隐形变异,我们不好说未来会发什么什么逆转,也可能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演变下去。
前两天群里看到新东方有新的校区开设,招生宣传,大家还是挺激动的,传了半天,发现是高中学科培训。
这也没什么了,高中培训本来也在允许范围,至今没有定性,去年还有一家专门做高考复读培训和小语种培训的公司上市。
虽然这些只是通过老师的个人朋友圈做的宣传,还是让大家感受到行业有所回暖和政策的回调。
像两年前那种紧追猛打的感觉似乎也松了一点。
今天下午,还有一个文件刷屏,就是教育部门发文,提出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的科学教育,鼓励校内外资源双向奔赴。
这也让群里一些科学培训的朋友兴奋起来,终于被点名了。
有种被翻牌子的感觉。
不过,这种文件向来都是双刃剑,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成为资本追逐的陷阱。
科技是未来,也是国家强盛的基石。对于教培人来说,与其沉浸在学科应试里不可自拔,不如做点真正培养孩子科学思考、思辨能力的事情。
520的时候,在大理遇到的李博士就在做这样的事情,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对话我明天剪辑一下发视频号,大家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