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带量采购,让医药代表回归本位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带量采购的实施将呈现常态化,也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格局调整进一步提速。值得一提的是,“在压缩了销售环节的费用,非专利药进入微利时期后,企业也面临着业绩压力。这也导致医药代表面临生存压力,一些药企已经开始裁撤医药代表”。
勿庸讳言,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药品行业“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药物滥用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基于此,国家出台药品领域重大改革政策,如推行药品带量采购等新政,涉及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特别是,出台《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使医药代表“任性”空间变小,对进一步破除以药补医、减轻全社会医药费用负担意义深远。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外资药企进入中国,医药代表这个职业逐渐为人们所知。目前全国有医药代表300余万之众。医药代表本应该是受过医学或药物学的专门教育,具有一定临床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医药专业人员,经过市场营销知识及促销技能的培训,从事药品推广及宣传工作。可见,医药代表的职责是将药品推荐给临床医生,同时还要观察药品疗效和追踪药品的不良反应,而不是直接卖药。
然而,医药代表各种“带金”营销手段,开始饱受诟病;与此同时,高额的提成也让不少药代赚得盆满钵满。由于药企过多过滥,导致医药市场产生恶性竞争,加之市场不规范、流通不畅、有关部门管控不力等原因,导致医药代表“变质”,成为不择手段卖高价药的“代表”。2016年,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上海、湖南6家大型医院,发现医药代表提成是药品价格的10%,医生收的回扣则是药品价格的30%至40%!医药代表称,若医院药品采购目录里有两种药治同一种疾病,医生一般会开回扣比例高、金额大的药品。
可以说,医药代表成了高价药品和医疗腐败的代名词,在药品领域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宠坏了医院,腐蚀了医生,扰乱了药品市场,推高了药品价格,损害了百姓利益。近年来,伴随“两票制”和药品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曾经回报丰厚的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变革中,中国数百万医药药代表群体,要么被行业淘汰,要么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做自己该做的事。
换言之,药品带量采购,让医药代表回归本位。可以预料,随着带量采购的持续推进,药企的医药代表也将面临调整。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医药代表行业监管法规,对医药代表进行规范,一旦发现有医药代表在医院推销药品,或有医药代表用回扣贿赂医生,除了依法处理当事人之外,还应对涉事医院及负责人进行问责查处。同时,国家和地方要持续推进医改,让基本药物的使用成为临床的主流,使医药腐败,逐渐失去寄生的土壤。特别是,提高资格门槛,提高队伍素质,推动行业自律,让医药代表回归本位,更多的代表公众利益。(张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