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有个说法挺时兴,叫做“素质教育”。有段时间更是万众争议,热的发烫。说出来各位千万别笑俺愚钝,尽管毕业于师范院校,目前也在教育界混饭吃,但俺绞尽脑汁想了这么些年,到了也没想明白有些人热炒的“素质教育”究竟是个啥。
毛主席他老人有段名言倒是让俺刻骨铭心:“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伟人终归是伟人,这段话一针见血,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精辟之至!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德、智、体三个字,把一个优秀劳动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概括的足够完整、准确了!前些年,有些人说,这个三字方针表述不全面,应当发展为德、智、体、美、劳五字方针。我觉得,这些人是把“智育”理解为仅仅学会课本上那些个死知识、“体育”则会跑跑步、拍拍球就算是万事大吉了。其实,德育和体育,完全能够涵盖那个“劳”字,美育干脆就是智育的延展。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换句话说,素质应当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非一种教育的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本身就欠科学,还不如将其表述为“把教育工作的重点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来得更准确一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感觉长期以来教育界之所以存在种种弊端和不足,症结就在于没有真正按老人家提出的方针去做,最起码是做的不够好。因此,教育界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一方针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把精力耗费在发明一些新提法、创造一些新概念上。
俺总觉得,老人家提出的三字方针之所以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从教育角度而言,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多数教育工作者们,把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任务和目标,机械地归结为上课这种单一的形式。你要德育,我就开德育课(以前叫政治课);要智育,我就开文化课;要体育,我就开体育课。后来有人认为,德、智、体过时了,要加美和劳。于是,又上美育课、劳动课。与此相应,还要手忙脚乱的编教材、印教辅,一通忙活。俺就不明白了,一周设那么一两节体育课、劳动课就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这样的体育、劳育,走向形式主义是必然结果。再拿德育课来说,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形式、内容、手段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么?一成不变的
方式,年龄小的不好接受,年龄大了以后又难免“审美疲劳”,效果不彰自然在所难免。与“素质教育”相应的“教改”,还是没有跳出“就课论课”的圈子,难保将来不会走进死胡同。除了上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有效?窃以为这是个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俺很赞同陈丹青的一句话——“素质不是教出来的”。说的更准确点,素质不是靠上课就能教出来的。
其二是对学生的考查测评手段过于单一,那就是考试。考试是个好东西,我们老祖宗的这个发明创造很了不起。运用到人材选拔上,只要组织周密、程序严格,不失为一种公平、公正的好办法。但凡事皆有利弊,考试长于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考查,短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测评,尤其是对时效性强的大规模考试而言就更是如此。就拿高考来说,关于它的弊端大家心知肚明,但却始终难下决心进行彻底改革。原因何在?就在于它有个最大的好处——相对公平。就此而言,目前尚无更好的替代方法,决策者们自然投鼠忌器,老百姓也只能安于现状。从就业的体制、形势和趋势层面分析,以往大家竞争的是相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
如今高等教育资源不那么稀缺了,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也未减轻。对普通人而言,一个名校出身对今后的发展真的很重要。您千万别拿自学成才、个人努力之类跟我说事儿,这些道理俺懂,但俺更明白概率是咋回事儿。如果找不到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紧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公正的进行分配,现行的高考制度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否则,老百姓特别是农村老百姓的孩子,想上名校就只能是镜花水月的事情了。不信,您可以做一下统计分析,看看这些年名校的保送生、自主招生的学生中,农村的孩子究竟占多大比例。机会无法公平,结果焉能公平?写到这儿,俺突然想起相识的一位教育界领导私下说的一句“名言”:“说我们这儿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对,我们承认确实不对。今后,我们要全面追求升学率,并且要特别追求名校升学率!”
不可否认,“素质教育”倡导者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个系统工程,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学生家庭的配合,必须考虑周全,刮上一阵风是难以奏效的。比方说,你这边减轻作业负担、不搞课外辅导,那些校外辅导班之类的岂知不会乘虚而入?可别无意中帮他们大发其财啊。现在苦点累点没啥,只要跳出龙门、进了名校,今后快乐大大的,这恐怕是多数学生家长的真实思想状态。因此,公平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这根指挥棒的调节作用,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壹点号谷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