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补课,右手奥数,中小学生“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前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小舍得》,再次把“鸡娃”和“教育内卷”摆在了众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面前,让本已焦虑不堪的父母再焦虑一次。
有趣的是,这部电视剧的赞助方竟然有某著名的主打奥数教育的教育机构,真是这边贩卖焦虑,那边收割钱财。
前两天看到一集,张国立饰演的退休老干部为了自己两个外孙能够去“择数”补课班,舍得一张老脸,去跟对自己大有意见的副区长求个人情。这种为了下一代的一点小事付出上一代巨大代价的行为看起来真的扭曲又悲哀。这哪是“小舍得”,这得是“大”舍得吧。
且不说这部电视剧传递的扭曲价值观和家庭伦理闹剧,毕竟这些都是国产电视剧的传统艺能了,就单纯聊聊教育内卷的事。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内卷到需要一家一代甚至两代人,投入巨大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那些年,补课班也有,奥数培训也存在。我自己就上过以两个学期的奥数。当时小学数学成绩不错,数学老师就推荐我们几个成绩还好的同学去学奥数。大家也就随随便便去听个课,几乎都是听一两个学期就自然退出了。当年听课的众多小伙伴中,很多人连市里重点中学都没考上,像我这样读了还不错大学的似乎就独此一份。
那个时候似乎正好兴起了奥数培训,不过那个时候的奥数班在我小小的心灵中和羽毛球足球兴趣班的地位差不多,都是有兴趣有时间去学学,没兴趣没时间了就扔掉。事后证明,我们高中考上985的那一批人(大概100多人)大多有小时候上奥数班的经历,也大多半途而废上了几天就退出了。
奥数培训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唯一的印象就是第一堂课讲的“抽屉原则”,到今天我还记得这个名字,尽管内容早就忘了一干二净。
直到我上了大学,读了数学专业,也没想明白,当年学的奥数有什么用,后来仔细思考后,猛然发现,我得承认,奥数真的嘛用没有。
奥数,本质上是初等教育极度内卷造就的一枚怪胎。
奥数到底有没有用,造成“奥数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不妨稍微冷静地思考一下“奥数”的意义和价值。
- 学好奥数,和升学的关系大吗?
- 奥数对于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到底有没有用?
不学奥数,就上不了好大学吗?
并非如此。
我最近几年再次关注了一下高考数学,可以负责任的说——高考数学考分高不高,和学没学过奥数几乎没有关联。
一定会有朋友说了,不是啊,我身边就有很多孩子小学就学了奥数,高考数学考得特别好。那我还能举出没学过奥数,照样考150的学生呢。
这种例子没有意义。因为那些高分的同学,他本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刻苦程度就在那,不学奥数人家也照样考得好。
那些有数学天赋的小朋友,只是恰好也学了奥数而已。
就像你公司前台开保时捷上班,不是因为她当了前台所以有钱买保时捷,而是她本身就很有钱,只是恰好又做了前台的工作而已。
高考数学,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基本套路,基本数学素养。这三个基本达到了,130分是可期的。至于140+,你总得给有数学天赋的孩子留点活路不是。(虽然事实上,高考数学试卷往往只有10分左右的拔高题,需要更灵活的变换,更跳脱的思维。)
所以,学不学奥数,都不耽误你上好大学!
学奥数对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有帮助吗?
那么,学奥数对于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有帮助也好吧,毕竟数学还是蛮重要的。
可惜,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比如前两年中科院的科学教育论坛上,现任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的王殿军(曾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称自己的女儿在培训机构上了几次奥数就被他喊停了。“她问我的题目我都做不出来。”王殿军说,“不是因为题目难,而是奥数班所教的解题方法是‘不正常’的。”
这种数学教授做不出奥数题的新闻一点都不罕见。难道学了奥数的小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就赶超数学教授了?
可能很多对数学了解不多的家长朋友还将信将疑,觉得也许是一些“砖家”水平太差,被奥数检验一下就暴露出来了。
但是,任何一个学过高等数学的同学都清楚——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几乎是两个阶层的知识。
用不太恰当的例子描述一下,初等数学就像加减法,高等数学就像函数。初等数学学得再牛,一个亿以内加减法能口算,数学知识和水平也就限于加减法。
初等数学再折腾多少花样,对数学知识也没有太大的帮助。而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完全可以对其进行降维打击。
所以,很多难得要死的高考题,全校没几个能做出来的,等学了高等数学,一个泰勒展开也许就搞定了,人人都行。
造成“奥数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可是,既然奥数这么没用,为什么还成了内卷家长们的纷纷造成了奥数焦虑,仿佛不学奥数,孩子就要被落下,就要读不了好学校。
我来告诉你奥数焦虑的根本原因,虽然很可能会让一些朋友有些难以接受。
原因就两个:
- 学制太长
- 知识内容太简单
没错,说白了,就是给大家时间太久,要学的东西又太少,而考试又有一个筛选的作用,所以没办法,只好折腾出花样来。
就像前些年银行柜台的窗口人员,我还在新闻说看过她们的点钞大赛。她们真的点钞能点出花来,什么单手点钞都是小儿科。点钞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开发出那么多花样?因为点钞太简单了,单纯点钞,普通人训练个一两天就很溜了,那怎么能脱颖而出体现出人家的实力水平?只能往更快,更漂亮的方向发展。
哦另外,不管点得多漂亮,如今一台点钞机统统取代。这几年我去银行,已经很少看到有人手点钞票了,都是放进点钞机里跑两遍。
扯远了,不过道理都是一样的。初等数学太简单了,给大家小学6年加初高中6年,总共12年的时间学这么点玩意,绝大多数人都能学会。(考不了高分不代表学不会,这里还有一些其他问题)那怎么办?
毕竟不能所有人都安排到清华北大吧,人家俩学校也装不下这么多人啊。
所以只好一层层地筛选。用更难的题目,更少的时间去筛选出那些能把初等数学玩出花的人来。
多说一句,往回退十年,内卷还没那么严重。原因不是那个时候题目更难或者有天赋的人更少。只是因为那个时候教育还没那么卷。我小学时,很多家长根本不怎么管孩子学习,一天天在外面疯跑,像我这样爱学习的小朋友自然不用花太多力气考得就很好。
后记
这个世界很多元,没必要在一件事情上卡死。极度的内卷,仅仅是一件短期有益的事情,长期影响看来几乎都是消极。
以奥数为代表的内卷让孩子逐渐丧失了好奇心,求知欲,和自驱能力,而这些才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品质和特质。
最后说一句。不学奥数,真的不代表上不了好大学。但同时,上了好大学,也真不代表就有一个好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美好的未来。
决定未来的事情太多了。也许等某一天一个清华的和一个二本的学生走向同一个工作岗位(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位二本的同学却因为性格好,会表达,事业发展更好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