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快乐生活、教育健康发展,7月24日中央出台“双减”政策,剑指教育培训行业,让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陷入困境,也为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
“素质教育”培训机构打擦边球,家长郁闷不已
“双减”政策落地已一月有余,大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宣布大裁员、转型甚至关停,一时间原本在市场上炒作得不可开交的学科类培训广告没了声音,民众开始回归理性,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孩子的兴趣启蒙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上。但人们却发现,一些培训机构却在打擦边球,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从事学科类培训。
根据教育部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科学(或生物、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这些科目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是被禁止补课的,只能够在周一至周五放学后至晚上20:30之间进行,其他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则不受新规影响。但对于非学科类培训应该是怎样的,教育部门还没有细化的标准,给一些培训机构可操作的空间,像“儿童社交”、“书法”、“古诗词”、“口才训练”、“逻辑训练”等“素质教育”课程在各地迅速兴起。
8月初,合肥群众发现有培训机构开设了《新概念英语》课程,认为违反了“双减”政策的有关规定,于是向有关部门举报。官方却得到了两个不同的回复:一个回复是《新概念英语》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全面英语素养,并非提前教授英语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因此不属于学科类培训;而另一个回复是群众所反映的《新概念英语》课程属于学科类管理范围,已责令相关机构立即停止违规办学行为。事隔3天后合肥地方政府才一锤定音,明确《新概念英语》的确属于学科类管理范围。
虽然《新概念英语》究竟属不属于学科类课程最终有了答案,但这让不少家长感到郁闷,《新概念英语》是解决了,后面其他“素质教育”课程会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如“逻辑训练”其实是教学生做数学题、物理题、化学题呢?如此一来,孩子不仅得不到减负,教育培训行业行业反而更加混乱不已。
家长们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对于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教育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标准,本着“法不禁止皆可为”的原则,培训机构完完全全可以玩文字游戏,使用与学校教材不一样但内容一致教材进行补课,这样是不是就不违规了?所以说出台关于“素质教育”的标准文件非常有必要,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焦虑,也可以让培训机构开设“素质教育”时有据可依。
同时,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落实“双减”政策的复杂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针对爆发出来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管控规则,才能达到规范教育培训行业行业发展的目的。
对于“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范围应该怎样界定,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