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聚焦绿色创新共同行动,“利用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和北京世界气象中心,支持阿方防灾减灾”,为中阿气象合作指明方向、路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我国气象部门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国际合作,积极为阿拉伯国家提供相关气象服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当地时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新华社发专属定制服务 “遥”望相助防灾减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曾提出:“要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发展航天合作,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和气象遥感卫星技术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中国风云气象卫星作为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中的重要成员,目前有7颗在轨业务运行,观测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实时共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利用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等多源卫星资料和定量化产品,对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事件开展监测服务,为阿方防灾减灾提供卫星遥感技术支撑。今年11月24日,沙特阿拉伯西部遭遇罕见暴雨灾害,风云四号A星捕捉到降水云系的动态发展,显示对流生成、发展直至减弱消散的全过程,分析处于强对流中心的麦加地区周边24小时累计降水超过200毫米;3月15日,风云三号D星监测图像显示阿尔及利亚等地出现沙尘天气,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分析出沙尘影响面积……
11月24日,沙特阿拉伯西部遭遇罕见暴雨灾害,FY-4A静止气象卫星估计累积降水量 图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具备先进的静止轨道观测能力的风云二号H星,从发射之时就肩负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使命,被称为“一带一路星”。这位风云静止气象卫星布局最西边的“值班员”,在2018年西移至东经79度上空,为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半岛提供气象数据支持。2019年,中国气象局与阿曼气象部门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协议,为其建设的风云二号H星数据直收站已于今年正式投入业务运行。风云二号H星在2018年西移至东经79度上空,为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阿拉伯半岛提供气象数据支持
在风云气象卫星的帮助下,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可以获得“量身打造”的大气、陆地、海洋遥感产品,其中部分阿拉伯国家还可获得高频次天气监测服务。彼此交往中积累的信任感、中国气象科技加持带来的安全感,推动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朋友圈”不断扩展,也让主动上门服务和用户自主下单、普适化服务和定制化服务多种模式在一次次实践中升级增效。2022年3月15日22:10(北京时)FY-3D北非及西欧沙尘监测真彩图 图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2022年,共有10个阿拉伯国家用户(阿曼、卡塔尔、苏丹、阿联酋、约旦、摩洛哥、突尼斯、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下载风云卫星数据或应用SWAP(风云卫星天气应用平台)开展天气服务。今年世界杯期间,来自卡塔尔气象局用户的SWAP访问量排在国际用户第一位。国际防灾减灾,背后是监测预报服务全链条的支撑。世界气象中心(北京)密切关注全球灾害性天气,通过我国卫星广播系统、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高交互网站等渠道实时提供全球天气、气候数值预报产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业务能力建设支持。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针对阿拉伯国家气象防灾减灾需求,世界气象中心(北京)重点推动区域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建设,强化阿拉伯海地区台风预警产品研发,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共享中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设备培训加持 增进文化技术互鉴中国气象局积极推动现代化气象设备走出国门,提升国际防灾减灾硬实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郑重承诺。自2015年11月起,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向科摩罗、北苏丹等地提供13个自动气象站、55套人工气象观测设备,以及高空探测、气象检定、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和处理、气象信息存储检索、气象演播等系统,持续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培训、巡检和维护等工作,远程指导阿曼用户完成风云二号H星数据接收和应用系统设备安装。山水相隔,授之以渔,气象培训架起友谊之桥,拉紧中阿气象工作者的纽带。从2005年至今,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面授、远程授课等方式,为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1349名学员开展培训,课程涵盖卫星气象、观测业务、气候与气候变化、数值预报、航空气象、临近预报、气象管理、农业气象、台风业务等领域。7月15日,第4期农业气象国际培训班通过远程授课方式进行自2020年以来,培训全部转为线上,远程培训为以往碍于地理距离等因素无法来华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了更便捷的知识获取途径,报名人数逐年递增。今年共有528名阿拉伯国家学员参加培训,占国际学员人数的17.7%。今年7月,也门民航和气象局副局长穆罕默德(Mohammed Saeed Hamid Alzuraiqi)参加了农业气象国际培训班。他表示,对当地有限的农业气象工作来说,所有培训课程都很重要,特别是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与评估、遥感解决方案—作物禾苗干旱健康状况监测系统等课程中学到很多新知识,并表示学员论坛对各国之间的气象经验交流很有帮助,期待继续参加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气象培训成为传播中国经验和中华文化,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在培训中学习到风云气象卫星的知识及其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贡献,也了解到这个伟大国家的文化。”摩洛哥国家气象研究中心应用模型和遥感服务中心工程师贝尔加尼·亚辛(Belgani Yassine)在邮件结尾用中文打出“谢谢你”。摩洛哥国家气象研究中心应用模型和遥感服务中心工程师贝尔加尼·亚辛(Belgani Yassine)在邮件结尾用中文打出“谢谢你”强化交流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立中海气象科技合作机制,举办中海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为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注入了强劲动力。千百年前,中阿因丝绸之路相知相交。这场跨越山海、风雨同行的友好之约,在气象交流合作中不断凝聚前进力量——2022年6月,中国气象局专家应邀在线参加了沙特阿拉伯王国国家气象局联合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沙尘暴预警咨询和评估系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节点共同主办的“阿拉伯半岛的沙尘暴:技术与科学发展”国际研讨会,分享中国的沙尘暴预报技术发展经验。沙特国家气象和环境中心(PME)代表团也多次访问中国气象局,就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区域气候中心(RCC)、气候服务等进行气象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2018年4月,阿联酋国家气象和地震中心代表团参观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逐渐走出国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气象专家多次开展交流访问,达成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合作意向。中国帮助沙特阿拉伯王国利用中国飞机和技术在其国内开展人工增雨试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近年来多次引进中国地面燃烧炉等设备进行暖云催化增雨试验,推动解决干旱缺水问题;阿曼苏丹国根据中国提供的技术设计方案启动人工增雨研究计划;埃及也在积极寻求中国帮助开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雾试验。2019年3月,阿联酋引进中国地面燃烧炉设备开展暖云催化增雨试验
推动风云气象卫星在阿拉伯国家实现数据共享和应用,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深入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保障机制,做共筑安全的伙伴。目前,有3个阿拉伯国家注册成为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成员。根据机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等灾害时,可申请启动应急保障机制,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对受灾区域进行5分钟至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并处理生成图像和定量产品,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这些气象承诺,正在一项项落实,推动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增进民生福祉。中国气象局宣传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记者:吴彤(周庆亮、咸迪、郑伟、姚展予、王美丽、陈金阳、韩国琳、刘淑乔、郝静对本文有贡献)编辑:张娟审核:刘杰 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