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春华秋实,爱心汇聚,情暖高原。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高度为青海发展和稳定谋篇布局,启动对口支援青海工作。自教育援青工作开展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援青省市和支援高校的倾力帮扶下,在青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增值赋能成效明显,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青海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教育援青,批批接力,久久为功,实现了青海教育的“旧貌换新颜”,给无数青海学子插上了梦想腾飞的翅膀。 十多年来,援青省市始终紧扣我省各地教育事业发展所需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所盼,普遍与我省六州中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不断探索新路子、强化新举措、搭建新平台。 十多年来,支援高校从人才、政策、理念、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对青海高校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帮扶,树立了全国高等教育“组团式”对口支援的典范。 十多年来,我省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全省已建成13所中高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骨干学校,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了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机会。 …… 硕果累累,是踔厉奋发的见证;初心昭昭,是勇毅前行的保证。真金白银投入、真情实意帮扶、真抓实干支援,援受双方合力开创了教育援青工作“多级互动、广泛参与、扩围提质、升级加力”的新局面,结出丰硕成果。全省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感受到了各支援方对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部省共谋共促 凝聚各方合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十多年来,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给予青海教育事业特殊的关心和支持,青海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机遇,始终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持续推进教育援青工作。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十多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援青工作,分别于2011年、2013年、2018年、2021年四次组织召开教育援青工作会议,会同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制定出台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援青省市紧贴青海所需,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关键举措,探索新路子、强化新举措、搭建新平台。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选派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到青海高校担任领导职务。滚滚江水,巍巍群山,镌刻着支援干部的无悔誓言,更助推了青海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2022年,教育部将我省10所高中阶段学校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将我省4所普通高中纳入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有力带动了县域基础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青海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援青作为推动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推器”,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全省支援帮扶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援青省市政府、支援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共同发展、携手提高的对口支援帮扶新格局,青海教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坚持高位推动 提供坚强保障 情牵青海,携手耕耘。北京市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以“组团式”帮扶教师为核心,实施青蓝工程,建立教研团队;天津市先后有121名教师赴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开展“团队式”支教;上海市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实施54所中小学标准化改造;山东省启动建设“十四五”援青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鲁青高级中学;江苏省开展“名师进海南”“名师青海行”活动;浙江省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学连续4年开办“浙江杭州班”…… 十多年来,援青省市紧扣青海所需,把教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帮扶内容,一批又一批的援青教育工作者与当地教师并肩战斗,在这片高原热土用汗水浇灌着美丽的格桑花。 “援青”从“源源不断”的帮扶到“长久援助”的规划,援青省市按照“受援方所需、支援方所能”的原则,真情实意帮,倾尽所能扶,南京、无锡有关职业院校先后与我省8个市州职业院校建立了“校对校”支援帮扶关系,在学科专业建设、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培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帮助我省职业教育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青山无语记忠诚,海纳百川求发展。十多年来,援青省市始终把青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建成了三江源民族中学、西宁果洛中学、玉树海东中学等一批援青品牌项目;实施异地同步教研、挂职跟岗锻炼等校长教师培养培训项目,为各市州培训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员和骨干教师8000余名,不断提升受援地区“造血”能力;选派1800余名支教教师和支教研究生团队赴各市州开展支教帮扶。开展研学北京、悦动金陵、民族团结进步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促进校际交流共建,强化援受地区青少年爱国、团结、友爱的真挚情感。 “组团式”帮扶 助力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凝聚“满天星”,成就“一团火”。十多年来,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组团式”帮扶队伍活跃在青海大地,持之以恒地推动着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与省外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搭建学习借鉴和交往交流交融的通道,为雪域高原的教育事业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动力,探索出一条精准高效的“组团式”帮扶之路。 今天,青海大学已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三级跳”;青海师范大学实现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办学实力显著提升;青海民族大学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范单位,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孔子学院等方面实现了青海高等教育的新突破;青海开放大学在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办学规模、社会培训覆盖面等方面填补了青海教育发展史上的多项空白。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统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构建以教育组团为牵引、多种帮扶形式作支持的教育援青格局。 同心守望,情注青海。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先后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民族教育专项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0余亿元,重点加强我省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专业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实训基地建设等环节。今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支援帮扶协议,帮助我省组建职业本科大学;北京市积极搭建京玉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上海市建立了上海·果洛职业教育联盟;天津市投资1亿元支持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建设;山东省投资近0.8亿元援助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综合实训楼建设;浙江省投入600万元援建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这些有力举措,促进了我省职业院校硬件与教育环境、内涵建设的同步改善。 “缘青”“援青”“圆青”。十多年来,“教育援青”无论是对支援地,还是对受援地,都是一个温暖的词汇。这场双向奔赴、跨越千山万水的友情,通过一双双援助之手,深化了新时代教育援青工作,促进了青海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将中央暖融融的关怀,将全国各地热腾腾的情意,送到我们面前,汇集成最温暖的力量,结出累累硕果,青海各族儿女感恩于心,必将以更强的信心,把援青动力化为源源不断的活力,昂首迈向新征程。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董慧编辑:鲁东 责编:谢青玉 监制:马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