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综合消息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近日发文明确规定,自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依据教育部划定统一专业学位分数线招生。同时,所有工商管理硕士的学费将严格合理合规定价并依规收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对工商管理硕士的招生纪律、合理定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从录取方式来看,意见明确,从2017年起,EMBA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考生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由教育部划定统一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分数线并向社会公布,培养院校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自主录取。自2016年12月1日起,各培养院校不再自行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同时,工商管理硕士的学费也将进一步合规定价,并依规收费。
《意见》还表示,加强研究生课堂考勤、课程考核、论文开题和学位论文答辩过程的监督检查,严禁降低标准授予学位、“花钱买学位”等行为,严肃查处教学评价中的权力寻租和不正之风。规范境内外游学、访学、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不得以游学、访学等名义,前往景点观光旅游。
根据《意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标准须按程序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学费标准必须在招生简章中注明,并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同时,各培养院校要加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收费管理,学费等收入必须纳入培养院校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得坐收坐支。
EMBA为何需要统考
从1995年第一个EMBA教育项目以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进入中国大陆,到200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30家大学正式开办,EMBA在国内已经走过了 20余个年头。目前,中国已有超过60家教育机构开设了EMBA班,许多优秀的企业家、成功的商人以及政府官员,通过EMBA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获取宝贵的知识和资讯。
EMBA在2002年开办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国家给予培养单位招生、录取和培养方式上较大的自主权,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考”。经过十余年的淘炼,EMBA依据市场化运行出现了优胜劣汰,有些学校由于招生放水、学位注水、师资很水,被学员用脚投票,以致招生困难。而有的学校和商学院,则因为质量高、口碑佳而趋之若鹜。
EMBA属于聚光灯下的专业,学费多、官员多、老板多、名人多、明星多等因素,使得这个专业从来不缺新闻。EMBA被社会斥责的另一个焦点是权力寻租,比如不少人想与官员学员、国企高管学员成为同学,以便日后政商通吃,形成利益输送。
从2014年9月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包括EMBA、后EMBA在内的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引发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到教育部出台被业内称为“史上力度最大的专业学位整顿行动”,明确EMBA将纳入全国统考,锋芒所指,正是EMBA在声誉上的不断污名化,以及在功能上的逐步异化。
EMBA的学费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而一些官员就读EMBA,学费来源着实令人费解。报道中有EMBA毕业生坦言,EMBA中出现了“老总俱乐部”,不少民营企业家读EMBA并不在意能学到什么,而是为了拓展高端人脉关系,与官员结成圈子。官商之间走得如此之近,会不会滋生利益输送?一言以蔽之,EMBA的最大问题不是出于其本身,而是对权力的巨大腐蚀性。
EMBA的异化,与它在中国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EMBA本是舶来品,从2002年7月进入中国开始,就一直实行的是高校自主招生。这种市场化运作,符合EMBA的定位,也有利于释放高校的教育自主权,以便更好地与市场实际需求接轨。但由于EMBA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更由于EMBA的高含金量,很快成为一些高校的圈钱工具,高学历成了高学费的代名词。为了扩大市场,一些EMBA培训班一方面实行宽进宽出甚至零门槛的政策,把学位授予当成商品一样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则大搞恶意营销,比如让一些高官免费入学,吸引企业家参与,再比如炒作企业家与明星的花边新闻。
毫无疑问,上述新规将对规范现有的EMBA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EMBA学位的“含金量”也大有裨益。尽管从短期来看会对一些商学院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通过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机制,不仅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型企业家,还将使商学院自身的品牌价值得到极大地提升。